據史料,王羲之雖出身名門望族,但他少年時代還是不幸的。王羲之幼年就失去了父親, 他的父親王曠也是東晉一位書法家,善寫隸書和行書,王羲之雖然沒有的到令尊的親授,是跟着衛夫人和叔父王廙學習書法。
王羲之父親王曠(資料圖)
王羲之父親王曠在在一次戰争中全軍覆沒,是為國捐軀還是其他啥情況不得而知,曆史沒有記載,總之是下落不明,自小失去父親的小羲之成了不善言談的孩子,但是他在書法上的天賦或說家族的傳承關系,他日後還是成了一代“書聖”,萬衆敬仰,成了書法圖騰級的人物。王羲之之所以成為“書聖”,與他的勵志這一點是分不開的。
小羲之書法師從衛夫人和叔父王廙,也是師出名家,其實衛夫人應該算是王羲之的啟蒙老師,關鍵還是日後自己的努力,我們從王羲之撰寫的《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傳)中,這一段文字就明白了:
“予少學衛夫人書,将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鐘繇、梁鹄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于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于衆碑學習焉。”
據研究者說,這一段文字是不可靠,這裡就不做考據了。
王羲之擅各種書體, 尤以草書、 行書、 小楷楷書見長。 草書、行書開一代書風, 行書《蘭亭序》、草書《十七帖》、小楷《黃庭堅》《樂毅論》《孝女曹娥》等,是曆代書法家必學經典,王羲之在在書法史額深遠影響, 将一直持續下去,在後世的每一位書法家的學習履曆中都會有一句話師出“二王”。
王羲之生活在西晉末年,由于曆史久遠和各種原因,宋以後王羲之的真迹毀滅殆盡, 我們所看到都是摹本、 臨本或刻本,但依然是後世學書者的範本。王羲之早年寫的是章草, 宋刻本《汝帖》 有一件王羲之章草《豹奴帖》 , 體态類似索靖章草《月儀帖》 。 四十多歲之後, 王羲之轉向筆勢“縱引”的今草, 他的今草之迹都是尺牍書。
王羲之章草《豹奴帖》
王羲之章草《豹奴帖》局部放大
釋文:羲之頓首。昨得書問,所疾尚綴綴,既不能眠食,深憂慮。懸吾情,至不能不委。(嫂故)不差,豹奴晚不歸家,随彼弟向州也。前書雲:至三月間到之,何能盡情憂。足下所惠,極為慰也,不謂也。
索靖章草《月儀帖》局部
王羲之草書的最大貢獻應該是被稱為“新體”的今草。
王羲之今草書有一個共同點, 運筆順勢疾行, 筆勢縱引、鈎連。字與字之間連帶明顯,有時一筆連寫幾個字, 突破了以往草書(章草)以單字為造型單位的舊法, 使一些筆畫的姿态及其單字的組合方式發生變化, 已經形成了書寫的連帶性,形成了以勢賦形的“群體結構”。 這一今草書特性,在“二王”之王獻之發揮更加淋漓盡緻,王獻之《中秋帖》成了“一筆書”。
王羲之《初月帖》
王羲之寫草書, 點畫的方圓變化, 結構的擒縱離合, 都是随機生發, 并未逸出常軌。 他折中合度, 既妍美多姿, 又易于辨識摹學, 才能成為新體草書的典型。南朝人評價王羲之的書法, 是拿他與張芝、 鐘繇相比, 得出一個評斷:
“王工夫不及張, 天然過之; 天然不及鐘, 工夫過之。 ”(庾肩吾《書品》 )
王羲之《得示帖》
《得示帖》結體多欹側取姿,書寫連帶,點畫奇宕潇灑,是王羲之“新體”的典型代表作品。
工夫是技法的控制力, 下筆便能盡形得勢; 天然是本性的品格, 形迹之外見風采。 王羲之的草書, 兼而得之, 尤為顯著。《極簡書法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