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職校人才培養特色經驗

職校人才培養特色經驗

職場 更新时间:2024-10-01 01:57:03

職校人才培養特色經驗?哪個新職業火了,職校就能快速對接“上新”專業嗎?精準對接人才缺口,職業院校尚需找準坐标——,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職校人才培養特色經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職校人才培養特色經驗(新業态催生新職業)1

職校人才培養特色經驗

哪個新職業火了,職校就能快速對接“上新”專業嗎?精準對接人才缺口,職業院校尚需找準坐标——

【新業态新職業“喊渴”,人才培養如何破局?①】新職業來了,職校人才培養有些跟不上

開欄的話

蓬勃發展的新業态按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快進鍵”,為經濟注入新動能。新業态勃興催生一批新職業,從去年至今,人社部等部門陸續發布38個新職業,為勞動者打開更大的就業空間。

不過,與産業蓬勃發展相對應的是,許多新興産業出現巨大的人才缺口。面對新業态新職業帶來的人才培養命題,作為技能人才培養搖籃的職業院校如何作答?成長型企業能否加強自身造血能力,在人才培養上多投入?職業培訓該怎樣響應,實現人才培養培訓與社會需求緊密銜接?人社部門、工會等能否加速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提供相關政策和資金扶持,為新職業未來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從今天起,本版推出系列報道《新業态新職業“喊渴”,人才培養如何破局?》,敬請讀者垂注。

閱讀提示

新業态新職業呼喚新職教。然而,職校人才培養尚跟不上市場需求的步伐。不少職校紛紛增設新專業,卻讓增設專業過于集中;學生所學相對企業一線需求明顯滞後;師資水平跟不上産業升級步伐,激勵機制不足等問題凸顯出來。

精準對接新職業人才缺口,職業院校尚需要找準坐标,方能完成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

9月23日,在沈陽職業技術學院中德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智能制造方向)課堂上,一群2019級新生正在聽講。除了傳統的機械電子基礎知識,他們還将學習工業數據管理的相關知識。作為在未來智能工廠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企業甚至對他們從事的崗位沒有準确的描述。

他們是職校應對職業變化培養的技能人才。

随着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廣泛運用,我國經濟發展迎來新的增長點。相關領域從業人員需求大幅增長,産生了一批新職業。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表示,未來五年,38個新職業人才缺口超過9000萬。作為技能人才的主要提供者之一,面對缺口,職校該如何應對?

專業“上新”,沒有那麼簡單

“招聘2名大數據工程技術員的啟事挂了半年,可還是沒找到合适的人選。”沈陽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李維哲說,企業想招聘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應屆畢業生,來應聘的大部分專業不對口,好不容易遇上幾個專業對口的,結果一面試連行業基礎技術都說不清楚,更别說有實踐經驗了。

事實上,這幾年開設該專業的學校并不少。2016年2月,教育部新增審批通過了該本科專業。截至去年,全國普通本科院校設置該專業的有619所,占總數的49.7%。

“哪個專業在市場上火,學校就一窩蜂上馬哪個專業,短期内能滿足産業的大量需求,可從長遠看必将供大于求。從工商管理和計算機專業就可見一斑。”遼甯某高職計算機專業講師鄧安志說。2019年,教育部新增本科備案專業中,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崗位對接的專業占據前五位,共544個,占總數的32.5%。

他表示,部分院校不顧辦學條件,不研究地方産業發展需求,盲目上新,最終又導緻新專業的裁撤。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裁撤專業367個,其中甚至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智能制造工程等多個新職業相關專業。“職校培養人才要經過先吸引優質生源、學校培養、人才進入行業并留下三個過程。一些新職業所在的現代服務業行業吸引力不足,讓職校招不來優質生源。這也變相迫使學校紮堆上馬高新技術産業相關專業。”

“網約配送員、健康照護師、裝配式建築施工員聽起來‘高大上’,說白了就是快遞員、保姆和建築工。你辛苦培養個孩子就讓他們幹這個?”采訪時,家長張菲說。她的兒子今年進入了一所職業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就讀。面對衆多新專業,她還是選擇了“傳統老牌”專業。像張菲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

新職業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背景下新的工作和就業創業的種類,主要集中在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這兩個領域。其中,受行業收入、提升空間等因素限制,很多現代服務業相關專業吸引不來優質生源。

所學滞後于需求是人才培養痛點

“職校人才培養最為集中的問題是,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課程和實踐相對真正企業一線的需求明顯滞後。”李維哲說。

面試中,他發現,大數據産業的發展日新月異,但職校教學所采用的教材通常更新速度很慢。即便是從事科研項目的職校老師也往往并非出自新興産業一線,對于業内信息的獲取較少,即便獲取到,也很少編寫進教材之中。

“學生在學校操作的還是企業五六年前淘汰的舊設備。”李維哲說,每年他都會到職校招聘數名畢業生,來了之後無一例外要重新培養實踐能力。他對此也表示理解,要求普通職校添置大型機械設備不現實,因為要承擔不菲的日常維護和軟件升級費用。

鄧安志最大的感觸就是職校師資水平有限,不僅在于現有師資内部激勵不足,還有由此帶來的行業精英引不進來的問題。

鄧安志告訴記者,不少職校對于老師的考核,不會考核教的内容是否先進或者貼近産業,也不會考核教出來的學生是否搶手。而且,科研、教學能力強的老師并不比普通老師的薪資待遇高多少,所以很多老師的教學内容一成不變。

此外,職校的薪資待遇也很難吸引行業内的頂尖高技能人才。鄧安志所在學校請來的大國工匠都是兼職教授。根據學校相關規定,兼職教授享有報銷往返差旅費、工作期間的食宿和學院的課時津貼。“每個月不到3000元,都不如他們為企業多攻關一個項目難題的收益高,很多工匠積極性不高。”鄧安志說。

精準對接人才缺口,尚需找準坐标

盡管看到了職校人才培養上的諸多痛點,但國家出台的相關政策讓鄧安志仍對職校的人才培養充滿信心。

鄧安志建議,盡快構建專業設置與調整的動态機制。職校應當堅持開放辦學,主動與新經濟業态對接、與産業互動,精準對接人才缺口,找準坐标。及時回應社會和産業對人才的訴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重構适合需求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建設,使之能夠快速響應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态的需要。

“職校人才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又急需加速的過程。”李維哲說。

他認為,培養人才是一個階段性過程,起碼會經曆2~4年的教學“時間差”,并不是早上澆水,晚上就能結果,而且很多高技能人才都是能“坐足冷闆凳”的人。培養技能人才,職校增設新專業也好、提高師資水平也好,都要有足夠的耐心,速成、激進都難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學校要服務地方産業發展需求,做大做強學校的優勢專業。現如今,職校教育的變革在穩步推進中,早期的人才基地建設和一批示範性專業的建設也小有成果。

李維哲還認為,政府也要加大對當地優勢領域的支持力度。營造資本、技術、信息自由流動的環境,讓市場的力量來選擇人才流向。“當健康照護師、裝配式建築施工員能拿到幾十萬的年薪,受到全社會的認可時,肯定讓孩子報考相關專業的家長也會多起來。”

本報記者 劉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工人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