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 [shū]
象形字,甲骨文像手持長柄圓頭的器物在捶打着什麼,金文變異得已經不太象形了。
《說文解字·部》殳:以杖殊人也。《禮》:殳以積竹(以二片竹青合成),八觚(棱),長丈二尺,建於兵車,車旅賁(勇)以先驅。從又幾聲。
段玉裁注:《釋名》:殳,殊也。......殳、殊同音,故謂之殳。
「殳」是古代一種用竹、木制成的長兵器,其金屬頭部有棱無刃,可用于擊打和直刺。「殳」的讀音即來源于「殊」。
《周禮·冬官考工記》:殳長尋有四尺,車戟常,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古代的長度單位,「尋」為八尺,「常」為二尋。故殳長一丈二尺,戟長一丈六尺,酋矛長二丈,夷矛長二丈四。
文獻選讀
“《詩經·衞風·伯兮》:伯(州長)也執殳,爲王前驅。”戈、戟、矛、殳,都是插在兵車上的長兵器。騎馬行軍時,等級較低的官員走在前面作為先鋒。
以“殳”作偏旁的字
從「殳」的會意字:杸,擲擊用的兵器;投,投擲;役,戍邊;段,在崖壁下捶擊石塊;殷,樂舞之盛;般,本意是盤旋;設,陳設。以「殳」作意符的形聲字:殺[殺],殺戮。毆,捶擊。殹,呻吟聲。殿,高大的廳堂。毅,堅強剛毅。毀,瓦器破損。殼[殼,qiào],從上往下擊打。以「殳」作聲符的形聲字:股,大腿。穀[谷],糧食。骰,骰子,遊戲用具。沒,繁體字寫作「沒」,并不是以殳
偏旁。殁,是「沒」的異體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