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為了增加賬号的可讀性,周六、周日、節假日發布學習筆記。(筆記為摘抄,不代表個人觀點)
1、系統學習每當我聽到有人說「我不知道怎麼才能系統地學習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在心裡都把它翻譯成「如果沒人幫我整理好總結好并且手把手教我怎麼做還得立刻看到效果的話,我就不打算花時間學它了」。
2、凋零效應2017年,美國教育經濟學家格雷·鄧肯(Greg Duncan)領導了一項大規模研究,找出了兒童早期教育中的問題——凋零效應(Fadeout Effect)。
這個規律說明,如果你快速灌輸知識給學生,他們的确可以獲得不錯的考試成績,但這個優勢保持不了多久就會凋零。
這個現象不止在早教領域,所有的教育都有凋零效應。
研究者發現,這是因為能夠被突擊灌輸的知識都屬于“封閉式”技能,也就是一些規定動作和流程,這種知識包教包會但缺乏累加作用。
要想讓人趕不上你的腳步,你要掌握的是學起來比較慢的“開放式”技能,這種技能可以和别的知識發生連接,帶來複利效應。
羅振宇說過一段話:
遲疑于行動的人,通常都是因為害怕出錯。
但這個世界上的對錯,其實沒有看上去的那麼多。對錯思維,有一個假設的前提——世界是靜止的。
而在真實世界中,一切要素和關系都在飛速的變動中。
沒準,你一旦開始行動,最初看到的對錯關系就已經因為你的行動而颠倒了。
記住一句話:旁觀者才操心對錯,行動者隻關心選擇。
4、正确的學習方法正确的學習方法隻有一種風格,對每個人都有效,不管你喜不喜歡:
第一,要在學習時間上安排一定的間隔,不要突擊學習。
這個間隔學習法的原理是人腦的“記憶曲線”。
隔一段時間回想前面學過的,然後再學新的,這個方法最有利于記憶。
第二,在不同的場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學習同一個内容。
看完老師演示後(視覺),回家自己精讀課本(讀寫);下一堂課再動手操作一遍……
第三,要經常參加測驗,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關的知識。
即刻意練習的“反饋”。不測驗,你就無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學會了。
第四,要把新學到的知識和以前的知識建立連接。
新舊知識連在一起,熟悉 意外,知識才算是真正長在了你的大腦之中。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皮格馬利翁效應,又被稱為自證預言。
也就是說,如果你堅信自己能夠成功,便會不自覺地留意并強化符合這一預期的正面信息。
這些信息又促使你更加堅定地去完成計劃,長此以往,良性循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