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古詩詞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古詩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1:56:55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古詩詞?李商隐:《樂遊原》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古詩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古詩詞(哲理詩夕陽無限好)1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古詩詞

李商隐:《樂遊原》

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賞析空間】

樂遊原是唐代遊覽勝地,直至中晚唐之交,樂遊原仍然是京城人遊玩的好去處。同時因為地理位置高便于覽勝,文人墨客也經常來此做詩抒懷。唐代詩人們在樂遊原留下了近百首詩歌。李商隐的這首五言絕句《樂遊原》是其中脍炙人口,傳誦至今的佳作。

清代詩人程夢星《李義山詩集箋注》中談到,“此詩當作于會昌(唐武宗年号)四、五年間”,李商隐心情“不适”,因為什麼心情“不适”呢?程夢星認為,李商隐為唐武宗的身體狀況而憂慮。武宗是晚唐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他迷信道教丹藥,為求強身健體而吃丹藥,結果中毒太深,已經無可挽救。故李商隐以為,大唐和武宗皇帝都已“近黃昏”矣!李商隐的隐喻詩較多,程夢星的考證有一定道理。

《樂遊原》的藝術特色是簡潔明快、通俗易懂、不用典故,文字近乎口語,這在李商隐的詩歌中很少見。這首詩是五言絕句,文字很短,卻内涵深邃隽永,意味深長。正是這個原因,這首絕句受到古今讀者的喜歡,好評如潮,并且引起學者們對這首哲理詩主題的不同解讀。

上聯“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點明詩人自己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愉快。詩人心情憂郁,為什麼心情不好,是因國事、家事,還是私事?詩人沒有說,留給讀者猜謎。為了散心,詩人駕着車子外出眺望風景,于是登上古原,即樂遊原。自古詩人善感多思,而每當登高望遠,送目臨風,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怅萬千,難以名狀。李商隐登樂遊原本來隻為排解内心的郁悶,但他在夕陽映照下遠眺長安,更增添了家國的憂思。

下聯“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是詩人透過“無限好”的夕陽,生發家國憂思。詩人并沒有直接描寫觀察到的長安向晚的景色,而是用了“無限好”的形容詞來形容夕陽,還是讓讀者自己去想象。筆者想象的一幅油畫:餘晖光耀,紅霞滿天,古城凝脂,氣象萬千。“無限好”的“夕陽”盡管輝煌燦爛,而詩人筆鋒一轉,落筆“隻是近黃昏”。對如何解讀這句詩,古今學者一直有分歧。多數學者把“隻是”解讀為“不過是”,是一個轉折詞。詩人郁悶的心情不但沒有排解,反而增添了憂傷。有人認為,夕陽,象征人的老年,詩人發出歲華無情的感歎:盡管夕陽很美,但他接近黃昏,這不過是殘光末路罷了。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熱愛生命、執着人間而心光不滅,是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還有人認為,詩人李商隐将“夕陽”這個物象,象征晚唐時期的唐帝國,詩人透過唐武宗時期帝國的短暫繁榮,預見到社會的嚴重危機,而借此抒發一下内心的無奈感受。現代著名紅學家、文藝評論家周汝昌則認為,“隻”字與“祇”是通假字,“隻是”可理解為“正是”,前人把“隻是”誤讀了。依據有兩點:一是從詞義上分析,認為古代的“隻是”并無轉折的意思,古今詞義不同。二是從李商隐作品入手,他的五言律詩《晚晴》有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周先生據此認為,“隻是近黃昏”是詩人一生心境之寫照,是詩人熱愛生活、執着人間,堅持理想而心生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不論學者們如何解讀這兩句詩,其所蘊含的哲理意味,都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

就上述學者們對“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解讀,談談筆者對這兩句詩的理解。李商隐作《樂遊原》的時代背景是唐武宗會昌年間。唐武宗李炎,是唐朝第十五位皇帝,開成五年(840年)文宗駕崩後,李炎即位為帝。李炎在位期間,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發展經濟,有志于革除積弊。同時緻力于削弱宦官、藩鎮和僧侶地主的勢力。會昌三年(843年),平定昭義節度使劉稹的武裝叛亂。會昌五年(845年),鑒于寺院泛濫,下令拆毀佛寺,沒收寺衆土地(史稱“武宗滅佛”),擴大了中央政府的稅源兵員 。對外則擊敗回鹘犯邊。使唐朝一度呈現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 但李炎長期服食長生丹藥,在會昌六年(846年)駕崩于大明宮, 年僅三十三歲。 按清代詩人程夢星的考證,《遊樂園》作于會昌四年或五年,李商隐時任職秘書省正字,唐武宗以李黨首領李德裕為相,而李商隐因嶽父的關系歸屬李黨。李商隐在朝中并未遭遇排斥。這時,李商隐年紀32歲左右,剛過而立之年,不會發出遲暮之年的人生感歎。李商隐在秘書省官職雖低,但秘書省是中樞機構,他有機會面見皇帝和宰相,想必他已知唐武宗的身體每況愈下,其心情“不适”,更可能是一種惋惜:武宗皇帝本是有所作為的君主,遺憾的是迷信長生仙丹而中毒日深,身體垮掉了。李商隐已經隐隐預感到唐帝國的危機和走向衰亡。“會昌中興”,不過是帝國的黃昏。因為,武宗皇帝也沒有解決朝廷的黨争問題和藩鎮割據的隐憂。“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表達了詩人李商隐憂國憂民的情懷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

【拓展悅讀】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五言古風詩《酬樂天詠老見示》,也以晚霞為物象,吟唱自己的晚年志向,全詩如下:“人誰不願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随年。經事還谙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這首詩是劉禹錫與同齡人白居易的唱酬之作。時年劉禹錫六十四歲,為太子賓客,實際上等于退出了政治舞台;白居易以同樣的身份留居洛陽也已三年。這兩位早已是詩文至交,在經曆了長期的仕途輾轉、閱盡了人世滄桑之後;終于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興。兩人又是詩壇宿将,自然少不了詩歌唱酬;由于又都垂垂已老,并同患有足疾、眼疾,更免不了同病相憐。

全詩表達了詩人對年老問題的清醒而樂觀的認識。結尾兩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句。作者和白居易自比夕陽映照下的垂老的桑樹和榆樹,但是不必感歎韶華不再,看那滿天的紅霞不是更加輝煌燦爛嗎!人到老年雖然有人瘦、發稀、視力減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還有處事經驗豐富、懂得珍惜時間、自奮自勵等有利的一面,對此如果細緻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樹立正确的老年觀,就能從嗟老歎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而有所作為,有所不為,讓晚年生活像晚霞那樣瑰麗和祥和。

【注釋】

1、樂遊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内地勢最高地。漢宣帝在此地始建樂遊廟,又名樂遊苑。登上它可望長安城。《漢書·宣帝紀》載:“神爵三年,起樂遊苑”。漢宣帝第一個皇後許平君産後死去葬于此,因“苑”與“原”諧音,樂遊苑即被傳為“樂遊原”。2、向晚:傍晚。3、不适:不悅,不快。4、古原:指樂遊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