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認為,如果是同樣一個品牌,同一個車型,但是賣到美國和賣到中國,會存在很多差異。很多人隻是說知道有區别,但是也說不清楚具體都有哪些不一樣。
沒錯,中國版本和美國版本的确是存在差異的,這種差異化體現在外觀、内飾、空間、動力各個方面。但是你知道都有哪些差異嗎?造成這樣的差異,具體又是什麼原因呢?
今天我們隻說一些比較廣泛的差異性,比如外觀、配置、動力等,如果網友們喜歡,下次我可以單獨針對某一款車,看看中國版本和美國版本到底還有哪些更加不一樣的地方。
首先我們說說外觀的區别,如果不算一些選裝包的話,比如運動型包圍、大尺寸輪毂等等,那麼外觀上比較明顯的區别就是車燈上面的區别,而造成這樣的差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美法規的不同。
比如說,車屁股上面的轉向燈。美國可以規定是紅色的,但是中國以及歐洲就規定必須得是屎黃色。而且,美規車是可以序列式的閃爍,而中規就必須得全亮全滅。這一點在福特新一代野馬上面體會的尤為明顯。很多買了中規野馬的車主,都去選擇了改裝所謂的“流水尾燈”。
繼續說轉向燈,美規車是可有可無的,但是中規車是必須得有的,有的設計在了車身側面,有的設計在了左右後視鏡,但是無論在哪,法律規定必須得有。
總之呢,除了一些高低配的區别之外,比如大輪毂和小輪毂、鹵素燈和LED燈等,外觀上面的差異,大多數是由于法規不同造成的。
然後我們在說說内飾,有人可能不理解了,内飾還有差異嗎?當然有了,而且差異還很大呢。中規車型呢,往往廠家會按照劃分出不同的配置,比如說什麼時尚版、運動版、豪華版、旗艦版等。不同版本配置有區别。
豐田卡羅拉的選裝包
而美規車型,則并沒有這些版本,更多的是一種自主選擇,稱為“packge”,也就是把車型定了之後,還要很詳細的選裝。其實,保時捷的在中國的銷售模式裡面,就提供了這種自由的選裝,其實就很像美國的選裝市場,隻不過美國市場基本上所有車型都如此,不僅僅是豪華品牌,而且自由度相當的高。
我可以給大夥舉個例子,就更加容易明白了。比如說在中國想要買一台1.6L的手動擋高爾夫7,但是還想要天窗,那麼對不起,你實現不了。因為沒有1.6L手動擋還配備天窗的車型。
寶馬3系的選裝包(截圖隻是一部分)
但是類似的情況,在美國就能夠實現,在确定了車型之後,就可以進行選配了,比如氙氣車燈、電動座椅、座椅加熱、大天窗、大輪毂等。如果你什麼都沒選配,還可能是手搖車窗。你能想象在中國當今還有手搖車窗的轎車嗎?面包車都普及電動升降了。
如果說這款車選配不是那麼的靈活,那麼中規與美規也依然存在差異,比如說,真皮座椅、座椅加熱的優先級。中規車一定是真皮座椅優先級高,而美規車則是座椅加熱優先級高。
因為真皮座椅在中國那就是高檔的象征,其實真皮座椅,如果不帶加熱和通風,其實并不怎麼好用,冬天一屁股坐上去和冰一樣,夏天一屁股坐上去和火炕一樣。隻不過大家都願意死要面子活受罪罷了,而廠商自然也要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而美國人則更加務實,顯然座椅加熱更加實用。
那麼可能有人以為,為什麼中國不可以像美國那樣自由選配呢?這主要還是由國情決定的,美國的車全球最便宜,美國人掙得也多,一輛寶馬3系也就是3萬多美金的事情,幾個月的工資就能買到,所以人家可以更加自由的選配,不在乎那點錢。而在中國買一輛寶馬3系,得30多萬,相當于中産階級3年的工資。
美國人這種模式,固然自由化,但是成本更高,而且需要等待較長時間。而中國人的習慣就是恨不得去4s直接開回家。而且即便是不需要等,網上也會爆出很多選配攻略,什麼XXX最實惠配置、XXX最舒适配置等。到時候經銷商也會多按照這個配置去排産,如果選擇現有配置,比自己選配要便宜,那麼誰還選配啊,能便宜一點是一點呗,這不又回到了最初的模式了嗎?
什麼時候,中國人買一輛家用車,用不到半年的工資就能實現,也許就可以像美國人一樣DIY了,現在?還不是時候。而車輛配置上的這種差異,主要還是中美兩國的國情以及大夥的消費需求不同造成的。
安全配置方面,其實可以在前面一并說了,但是這個是中美之間差異比較大的地方,也是大夥很關心的地方,那麼還是有必要單獨拿出來講講。
首先我們就得說說ESP,它的全名是車身電子穩定系統,最早由博世公司推出,它是車輛的主動性安全配置之一。一般來說,當車輛出現側滑、甩尾等情況,ESP就會介入,維持車輛保持穩定。美國與歐洲都早已經強制要求必須有ESP,而中國則對于ESP沒有強制要求,所以就會導緻什麼結果呢?
合資品牌ESP裝配情況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合資熱銷轎車ESP統計情況
比如福克斯、卡羅拉這種都是屬于全球車型,那麼唯獨中國車型缺失ESP,這能怪車企嗎,顯然是我國的法規沒有要求,讓他們鑽空子。
某合資車安全配置方面的缺失
此外、胎壓監測、頭部氣囊、膝部氣囊、側氣囊、日間行車燈等都是歐美的安全标配,到了中國都紛紛簡配,甚至高配車都不一定配的齊全,為什麼?因為中國沒有強制要求啊。所以這件事真不能怨車企,車企不是慈善家,隻是商人,真正能夠約束他們的隻有法規!
所以大家都普遍反映中規車型安全配置方面缺失嚴重,不如美規車,這也是的的确确的事實,沒辦法,誰讓你生在了一個法規不健全的地方了呢。
除了配置以外,動力方面不同也是中美車型差異的又一大體現。在比如帕薩特,中國有1.4T、1.8T、2.0T、3.0L,而美國則是1.8T和3.6L兩種。寶馬5系,中國有2.0T高低功率,3.0T,美國則都是高功率2.0T、3.0T,還有一個4.4T的V8。
寶馬5系的動力版本
其中,兩個做法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是調低發動機的功率,一種是使用更加小排量的發動機。先說第一種調低功率,因為大部分中國消費者對于動力其實不是那麼的敏感,容易打動他們的是售價、配置。那麼把功率調低了以後,可以節約成本,而且還能拉低售價,這是比較符合中國國情的做法。事實最能說明問題,寶馬320的數量遠遠多于328,而奧迪A4L 35TFSI的數量也遠遠高于45TFSI。
大衆帕薩特的動力版本(圖片來自大衆美國官網)
而另外一種降低排量,則純粹是為了适應中國的排量稅政策。畢竟排量越大,繳納的稅越多,而在中國這個對于價格極度敏感的市場,其實是不利于銷售的。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排量稅的内容,猛戳這裡《100萬路虎60萬稅 天津港汽車真不值錢!》。但是美國并沒有排量稅,所以大排量在美國很吃香。所以比如漢蘭達這種,中國主流是2.0T四缸,而美國則是3.5L六缸。而4.4T的寶馬5系在中國是不可能賣得出去的,繳納144%的綜合稅率,估計得150萬了。
除了發動機,變速箱也會不一樣。再比如上市時間不長的新一代高爾夫GTI,在美國的版本是6速雙離合,而到了中國之後換裝了7速雙離合。然而結果很遺憾的是,看上去變速箱更加高大上了,結果還跑的更慢了。至于什麼原因,大夥自己腦補吧。
這裡就說到了大衆,大衆在中國主推雙離合器變速箱,但是在美國,則依然是傳統自動變速箱為主流,因為美國人不認可雙離合器變速箱,他們這東西不靠譜。而在中國市場,則廠商忽悠什麼,大夥就信什麼。
此外,歐洲的主力動力是柴油機,但是我們這裡主要說美國,就順嘴提一句吧。所以說,造成動力系統這方面的差異,主要是還是市場需求以及政策法規決定的,政策法規的作用更加明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