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高血壓相對來說大家比較熟悉,因為高血壓的患者要比低血壓的患者多很多,但是低血壓的危險性同樣不容忽視,今天我們一起讨論讨論低血壓的那些事。
一、何為低血壓?
正常成人血壓範圍:
收縮壓(高壓)在90-139mmHg,
舒張壓(低壓)在60-89mmHg。
如果血壓低于這個範圍,則被稱為低血壓。
注釋:偶爾一次血壓偏低,并不意味着就是低血壓,因為血壓是有波動性變化的,并不是恒定不變的。有的人基礎血壓偏低,但沒有不适症狀的話,這種情況就不是病理情況。如果血壓明顯偏低,并伴有一定的臨床症狀,那麼就需要引起重視,并進一步查找原因。
二、低血壓根據病因可分為:
1.生理性低血壓狀态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量值已達到低血壓标準,但無任何自覺症狀,經長期随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
2.病理性低血壓病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狀以及某些疾病。
(1)原發性低血壓病 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态,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多見于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
(2)繼發性低血壓病 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内迅速發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緻血壓急劇降低。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于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的低血壓。
三、低血壓的臨床症狀:
低血壓會有哪些臨床表現呢?根據低血壓的起病形式将其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1.急性低血壓—是指患者血壓由正常或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顯下降,臨床上常因腦、心、腎等重要髒器缺血出現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狀,嚴重者表現為暈厥或休克。
2.慢性低血壓—慢性低血壓是指血壓持續低于正常範圍的狀态。
(1)體質性低血壓 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于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任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
(2)體位性低血壓 部分患者的低血壓發生與體位變化(尤其直立位)有關,稱為體位性低血壓。還有低灌注的一些症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惡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
(3)繼發性低血壓 某些疾病或藥物可以引起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症、高度的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狹窄、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特發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血液透析病人和慢性營養不良症等,以及服用降壓藥、抗抑郁藥。這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壓也可以出現頭昏、頭暈等低灌注的症狀。
通過詳細詢問患者有無其他疾病、何時發生低血壓、發生長短等以上情況,能明确低血壓是原發性或繼發性,是否為急性低血壓,結合臨床其他資料,可明确原發病因。
四、低血壓的治療包括:
1.病因治療—對體質虛弱者要加強營養;對患有肺結核等消耗性疾病者要加緊治療;因藥物引起者可停用或調整用藥劑量。如高血壓患者服降壓藥後血壓下降過快而感到不适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給藥方法和劑量;對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由卧位站立時注意不要過猛,或以手扶物,以防因低血壓引起摔跤等。
2.适當加強鍛煉—生活要有規律,防止過度疲勞,因為極度疲勞會使血壓降得更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态,适當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改善神經、血管的調節功能,加速血液循環,減少直立性低血壓的發作,老年人鍛煉應根據環境條件和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運動項目,如太極拳、散步、健身操等。
3.調整飲食—每餐不宜吃得過飽,因為太飽會使回流心髒的血液相對減少;低血壓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飲些淡鹽開水,或吃稍鹹的飲食以增加飲水量,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适量飲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興奮呼吸中樞及心血管系統。
五、健康提示:
日常生活中低血壓患者應注意哪些問題呢?首先患者從躺位、蹲位和坐位轉為站立位的過程中動作要緩慢,以免造成腦突然供血不足。鍛煉時避免出汗,沖涼時避免水溫過高,以防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建議低血壓的患者,如果沒有特别的症狀,不需要特殊治療,隻需要從日常的生活、飲食、運動方面加強養生和保健,要充分休息,避免勞累,睡眠不足,加強營養。可以多吃生姜、桂圓、紅棗、核桃、人參、山藥、百合等滋補的食物,有助于改善低血壓的現;還有要盡量穿偏緊的衣褲和彈力襪子,以幫助血液回流。低血壓和高血壓一樣危害都很大,都不容忽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