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歇斯底裡吵架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歇斯底裡吵架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9:16:17

歇斯底裡吵架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歇斯底裡)1

最近,一到放學,我們小區裡全是跳繩的小朋友。因為下周就要跳繩測評了,成績對孩子們評優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家長孩子們都很重視。

昨天接上女兒碰到了她幼兒園的同班同學安迪(化名),因為好久沒有一起玩,正好就約着一起在小區花園裡跳繩。

剛開始大家都開開心心的,後來我們兩個媽媽商量,為了刺激孩子們多跳幾個,就提議比賽。規則是一分鐘看誰跳得多,我來計時,孩子們也很積極,于是比賽就開開心心地開始了。

歇斯底裡吵架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歇斯底裡)2

圖片來自網絡,與文本内容無關

比賽到将近50秒的時候,我女兒的鞋帶散了,我擔心這樣危險,沒有過腦子,也沒有征求孩子們的意見,直接把計時器暫停了,大聲說:“先暫停一下,依依的鞋帶散了,先系好鞋帶重新跳吧,要不太危險了!”安迪媽媽一聽也說:“是的,快系上,别摔着孩子!”

此時安迪已經跳了140多個了,如果不暫停她肯定會赢。一聽我暫停了,安迪把繩子扔在地上,一聲就吼起來:“不行!繼續!我好不容易跳了那麼多!怎麼能說停就停!”

安迪媽媽立即安慰道:“寶寶,依依鞋帶散了,萬一摔跤怎麼辦?咱們重跳一次沒關系的。”

安迪依然怒吼道:“就是不行!馬上都要結束了,為什麼不能等比賽結束再停,我已經跳不動了!”

此時我感到有些尴尬,畢竟确實是我沒跟孩子商量錯在先。我跟安迪說:“對不起安迪,是阿姨不對,沒有考慮到你的感受。主要是看着依依鞋帶散了阿姨擔心危險就做了自動化反應。要不你們休息一下再比好嗎?”

安迪雙手抱懷,哭了起來:“哼!我不跳了!我跳不動了!”

此時安迪媽媽臉色難看起來,大聲吼道:“這也不是什麼大事情,這樣顯得你太不通情達理了,這樣以後誰還敢跟你玩啊!”

安迪反駁道:“沒人跟我玩就沒人跟我玩!”

這下安迪媽媽更生氣了:“不玩就回家吧!”

安迪撿起繩子就要往遠處走:“我不回,要回你自己回!”

我走到安迪旁邊,用雙手扶住她的肩膀跟她說:“對不起安迪,今天是阿姨錯在先,确實讓你白白跳了那麼久,本來你都要赢了。勝利的果實馬上要得到的時候被别人破壞了誰都會難過。這樣吧,你們先回家寫作業,正好阿姨該做飯了,等你們寫完作業再約一起跳繩。”

于是我們各自回家了。

其實我們與安迪一起玩,這樣不歡而散的經曆也不止一次兩次,從小我們一起玩的時候我就發現安迪比較容易情緒激動。

但是安迪不是個品行不好的孩子,這孩子其實平時非常懂事,從來都很禮貌謙讓,也非常守規則,但會在經曆挫折時表現地情緒激烈,顯得“毫不通情達理”,在事情過後孩子又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内疚。

安迪的媽媽也是位知書達理的女士,因為女兒從小就比别的孩子難帶,也是買了不少書,聽了不少課。面對安迪情緒的情緒失控,各種方法都試過了,依然無法防止安迪情緒失控以及失控情緒的蔓延。

歇斯底裡吵架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歇斯底裡)3

圖片來自網絡

人們總會有一些刻闆印象:認為孩子的脾氣不好都是缺乏教養,都是家長品行不好或嬌生慣養縱容的。

其實不然。有很多像安迪這樣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事實上很重視教養,甚至要比其他父母在孩子性格培養上投入了更多的心血。孩子也可能各方面都很好,唯有情緒控制上總令家長沮喪。

這類孩子父母心裡的痛,其他孩子的家長或許很難理解。同時這類孩子的痛,很多家長也都不能理解。

為什麼這些孩子沒事的時候像個天使,一旦遇到挫折就情緒劇烈像變了一個人?

氣質論如何解釋孩子的情緒失控?

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用内外傾、神經質和精神質三個維度來構建人格特質,每個維度都會存在兩個方向相反的極端。其中,在神經質這一維度上,有穩定和不穩定兩個極端。不穩定的人常對微小的挫折和問題産生強烈的情緒反應,而且事後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平靜下來。

歇斯底裡吵架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歇斯底裡)4

埃森克人格結構與氣質學說的對應

根據氣質論學說,人格是一個人心理品質的反應。人格包含兩大部分,一部分稱為氣質,一部分稱為性格

氣質是心理活動表現在強度、速度、穩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類似于我們生活中所說的脾氣、性情。氣質是天生的、穩定的人格特質。比如我們常會說一個人性子急,一個人脾氣暴躁等,一個人是慢性子等。

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所體現出的穩定的态度,是一個人對人、事、物所反應出的一種态度、情感和行為的傾向性,是在與環境的交互中形成的,與一個人所處的環境、認知水平、教養方式等多種因素有關。例如一個人是否圓滑、耿直、單純、自信、自卑等都是環境塑造的結果。氣質也決定了一個人與環境的交互模式,進而也會影響性格的形成。

古希臘醫生、哲學家希波克拉底最早發現人的體内四種體液影響着人的氣質,後來的心理學家也不斷證實了希波克拉底的體液學說。因此人們就用希波克拉底所說的四種體液來定義四種氣質類型,即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

所以,像安迪這樣平時很懂事,但一遇到挫折就情緒失控的孩子,并不是家庭教養的問題,是因為他們的氣質屬于膽汁質。

膽汁質的人神經過程的強度很強,不平衡,他們平時精力旺盛,性格開朗熱情,但是遇到事情容易心境變化很劇烈,體現得脾氣暴躁,難以克制。

歇斯底裡吵架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歇斯底裡)5

巴普洛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與氣質學說

氣質雖然難以改變,但是随着一個人認知水平和意志力水平的發展,他會漸漸通過意志力來調整,逐漸改善。

安迪從小就情緒脆弱,經常遇到一點小事情就會有強烈的情緒反應。随着慢慢長大,情緒失控的情況越來越少了。

今天之所以這樣,很大的原因是比賽導緻她大腦分泌過多的多巴胺,神經處于亢奮狀态。因此,在挫折突然到來時,她還沒來得及啟動理性腦,情緒的洪水已經充滿整個大腦。

美國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在《意志力》一書中的研究得出:當一個人處于亢奮狀态時,他的意志力會下降,大腦就容易失控。

而一個人一旦情緒的開關打開,情緒就會洪水般地洶湧而出,直到大腦的血清值回到正常水平,意志力才得以恢複正常工作。神經質不穩定的人他們大腦的血清水平更高,因此情緒更為激烈,需要的宣洩時間也更久。

我們不由得疑惑,氣質是怎麼形成的呢?難道都是遺傳的嗎?

有遺傳因素的影響,比如家族中有情緒不穩定的人,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概率也會很高。當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媽媽在孕期的營養情況、健康狀态、情緒狀态就是最大的影響因素。

歇斯底裡吵架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歇斯底裡)6

如果媽媽在懷孕期間營養不良,或者長期處于焦慮、恐慌、生氣等負性的情緒中,或臍帶繞頸等,胎兒就會感受到生存威脅,就會造與生俱來的不安全感,這樣的不安全感是很難消除的。很多出現嚴重精神問題的患者在進行深度催眠時能回憶起在娘胎中臍帶繞頸的恐慌,當通過潛意識治療去除這樣的不安後精神能得以恢複。

安迪的媽媽因為懷安迪前習慣性流産2次,懷安迪的時候盡管已格外小心,但依然出現了兩次先兆流産,因此一直戰戰兢兢。這可能是導緻孩子天生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順便說一句:現在我們明白,為什麼婦女在懷孕時,産檢醫生都會一再囑咐,一定要吃好喝好,一定要保持心情放松,保持開心,因為孕婦的情緒決定了孩子的人格基礎。

精神分析如何解釋孩子的情緒失控?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最基本的本我超我自我三大部分。

本我是一個人的本能,人最基本的本能就是生(包括性/繁衍)本能和死本能。當人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會自然啟動死本能,這是機體最基本的自我保護機制。

死本能具有破壞性和攻擊性,不符合超我(超我是一個人對社會價值觀和社會規則的适應)的要求,自我就會出來平衡。

當自我平衡失敗時,就會啟動一種叫做“防禦機制”的行為模式來應對平衡失敗。有些人的防禦機制是轉移、有些人是壓抑、有些人是升華、有些人則會表達出憤怒或謾罵。

由于這個過程都是在潛意識層發生的,所以個體自己很難察覺,至少很難在第一時間察覺,也就很難控制。

歇斯底裡吵架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歇斯底裡)7

佛洛依德“三我”冰山模型

佛洛依德認為防禦機制的形成與童年早期的經曆有關,與2歲之前的安全感的建立有關。

根據佛洛依德理論,像安迪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是在出生的時候,因為與母親的鍊接不夠,或者養育者育兒知識的缺乏或者耐性的缺乏導緻安全感沒有得到充分滿足,他就會成為一個“蘭花型”孩子

榮格在佛洛依德理論的基礎上對潛意識進行了豐富,提出了“集體潛意識”理論。根據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人們對某一種外界刺激的固定反應是由集體潛意識決定的。這個集體潛意識包括人類共同的祖先留下的固定行為,也包括個體的祖先留下的固定性行為。

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解釋了性格的家族遺傳現象,也就是說如果父母脾氣暴躁,或者家族中有脾氣暴躁的人,孩子很可能遺傳這樣的脾氣。

埃裡克森、霍尼等都在自己的理論中指出:一個人的神經症特性與童年早期的安全感有關。

安迪的媽媽工作很忙,孩子才4個月就奔赴崗位上班了,而且經常加班,孩子基本是姥姥帶大的,因為2歲以前的依戀關系不夠牢固,導緻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

請給“蘭花”寶寶多一些包容和愛

所以,無論從什麼角度來分析,像安迪這樣的孩子。他的情緒失控都不是其故意的,或者其品行不好或家庭教養方式不好導緻的,他的一切行為都不來源于自己。

從心理學上來說,人格并沒有好壞之分,都是個體為了适應生存自然形成的對外界的反應模式。天生的那部分不由自己做主,後天形成的部分往往也不由自己做主。換句話說,他是無辜的。

然而這樣的孩子卻要承受更多的壓力,比如他人的不理解、指責、打罵、甚至道德的綁架。他們的内心比“蒲公英”孩子“郁金香”孩子(心理學家Boyce 和 Ellis提出)背負着更加沉重的枷鎖。

但是大多養育者以及社會大衆在這方面的認知是欠缺的,這導緻這些“蘭花”孩子遭到不正确的對待,例如在家被父母打罵,在學校被老師、同學歧視,在工作單位中被同事遠離等,這可能導緻孩子遭遇嚴重的心理創傷,或變得叛逆、或變得抑郁。

歇斯底裡吵架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歇斯底裡)8

幸運的是,安迪的媽媽比較早就意識到孩子情感上的脆弱,盡管偶爾也會因為挫敗感失控,但總不至于做出嚴重的錯誤行為。

比較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不了解真相的父母,除此之外可能父母自身脾氣也比較暴躁,每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往往不能做出科學正确的反應,而是在孩子情感本就脆弱的基礎上進行再次傷害,導緻孩子更加情緒脆弱。

寫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家長看到,了解孩子情緒失控背後的原因,能夠包容和體量孩子,用耐心和愛去慢慢融化孩子内心中那個讓他害怕的“惡魔”,在養育的過程中不斷給孩子賦能,提升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

針對“蘭花”寶寶情緒失控時的應對建議

孩子情緒失控時,家長難免會情緒波動,甚至也會情緒失控,這也都是正常現象。這就是前面所說的,在應對挫折時的集體潛意識,家長也不必過于自責和内疚。

但是我們必須采取積極的行動,避免這樣的惡性循環。以下方法建議您牢記下來,并務必照做,相信您會看到效果:

首先,記住,當孩子突發情緒失控時,此時的共情、傾聽沒有用,在情緒爆發那一刻,他的需求就是宣洩。

此時如果家長毫不顧及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死闆地問:“孩子你是不是生氣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話,隻會帶來孩子的情緒惡化。

正确的做法是:耐心地等着他宣洩,你隻要默默陪伴、以及内心生出發自内心的對孩子的體量和理解就可以。

很多時候家長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緒所帶動而随着孩子的失控而失控,因此家長自己也要保持覺知,當發現自己的情緒已經啟動的時候,進行快速調整。

當孩子情緒緩和下來時,走進孩子,或抱着他、或摟着他、或蹲下來、或撫摸着他均可,問問孩子:“剛才怎麼發那麼大火?”記住,此刻不是為了講道理,也不是為了分析責任,此刻的目的是讓他傾吐。

歇斯底裡吵架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歇斯底裡)9

讓孩子把産生負面情緒的原因說出來,因為這些原因在情緒産生的那一刻是在潛意識裡運作的,此刻要讓它浮出水面(意識層面)來,這個過程在心理治療中叫:潛意識顯化,潛意識的顯化過程就是療愈的過程。

此時,你再去共情他:“你的心情媽媽理解,媽媽不會責怪你”,目的是為了讓他卸下心理包袱,防止自責和内疚再跑到潛意識中形成新的防禦。這下他才會卸下防禦的铠甲,打開心扉跟你溝通。

然後,你再跟他講你的觀點:盡管你理解他,但是情緒失控會給他自己帶來負面影響。此時你要和孩子一起商定一些情緒急救的辦法。

隻有孩子自發自願地願意改變,并且是以自己認可的方式來改變時他才會做出改變。

千萬不可不允許孩子情緒宣洩,用打罵、威脅等方式來強迫孩子壓抑情緒,要鼓勵孩子将情緒以不傷害他人的形式宣洩出來,否則積壓在心理很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你的孩子是“蘭花”寶寶嗎?讓你最苦惱的地方是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如果您覺得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請您為我點個贊,或分享給您認為需要的人。

我是馨然,關注我,每天為您分享科學育兒幹貨!

#孩子情緒管理##科學養育#

歇斯底裡吵架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歇斯底裡)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