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腸癌來臨前會先經曆5個症狀

腸癌來臨前會先經曆5個症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07:03:24

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但是對于飲食都不加以注意,因此十分容易出現胃腸道的疾病。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一旦腸道出現問題,那麼,疾病也随之而來。

腸癌來臨前會先經曆5個症狀(上廁所會出現4個異常)1

圖片來源:覓知網

近年來,腸癌高發,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并且趨于年輕化。雖然,腸癌發病隐匿,但也“有迹可循”,一定要細心觀察,不可忽視。

腸癌來臨時,上廁所會出現4個異常,哪怕出現一個,也要及時檢查。

異常1:便便形狀改變

排便後,最好多看一眼,正常的大便,呈現出圓柱形條狀。一旦大便條變細、或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等,需警惕腸道癌變。多是腸道内有腫瘤物質,壓迫糞便所緻。

腸癌來臨前會先經曆5個症狀(上廁所會出現4個異常)2

圖片來源:覓知網

異常2:排便規律改變

排便的次數,由原來每天一次變為兩三次,每次大便結束後,會有大便不盡的感覺,甚至便秘後出現腹瀉,或僅為大便開始時幹燥、末端變稀,或反複交替出現便秘與腹瀉,都要警惕是腸道病變了,莫忽視。

異常3:便中帶血

血便,也是辨别腸癌的最重要的信号之一,但要學會和痔瘡區分。腸癌會導緻自身的便便出現膿血便,甚至是黑便,就是便便上帶血,血呈粘液型或者發暗發紅。而痔瘡引起的便血則是鮮紅色,呈滴狀的感覺。

腸癌來臨前會先經曆5個症狀(上廁所會出現4個異常)3

圖片來源:覓知網

異常4:出現裡急後重

如果,排便總是伴有一次不能完全排盡,總是有一種想排又排不淨的感覺,也就是出現“裡急後重”,此時,最好去查查腸道健康,切莫不在意。

下面兩個行為,會加速腸道癌變,再難也要改!

行為1:久坐不動

久坐,會導緻腸蠕動減弱,腸道代謝産物滞留腸内,刺激結腸粘膜和腸壁,損害腸道健康。此外,長期久坐,還會導緻機體免疫力降低,對胃腸道的調節失常,使腸壁蠕動減慢,危害腸道健康。

腸癌來臨前會先經曆5個症狀(上廁所會出現4個異常)4

圖片來源:覓知網

行為2:嗜好煙酒

吸煙和結腸癌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系。

研究表明:吸煙的數量越多,時間越長,患病幾率越大。國外研究發現,每天飲酒男性,乙狀結腸癌死亡率,為不飲酒者的5倍。因此,想要保護腸道,減少腸癌的發生,遠離煙酒,尤為重要。

保護腸道,堅持二控,做好三事

1、控體重

肥胖者,脂肪堆積,還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妨礙正常消化,此外,肥胖者,膳食纖維攝入相對較少,而膳食纖維,有助于增強腸蠕動,有助于消化、分解脂肪,一旦,缺少缺少膳食纖維,還易發生便秘。

腸癌來臨前會先經曆5個症狀(上廁所會出現4個異常)5

圖片來源:覓知網

所以,生活中,要注意,邁開腿,多運動,控體重,避免過于肥胖。

2、控宵夜

經常吃宵夜,容易對人的腸胃道造成損傷。一般在夜間睡覺之前不宜進食食物,如果,總是吃宵夜,易引起肥胖風險,容易導緻腸道部位的炎症加重。

3、重預防

基因檢測,是發現罹患腸癌風險,及早進行腸癌預防的重要手段。為何大家生活環境相同,飲食類似,有的人卻會患腸癌?

這背後的原因,并非無迹可尋——可能與基因相關。

腸癌來臨前會先經曆5個症狀(上廁所會出現4個異常)6

圖片來源:覓知網

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5%的人屬于遺傳性腸癌。攜帶遺傳的易感基因,患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5~10倍。

有家族病史者、自身有惡性腫瘤病史者、有長期症狀如慢性腹瀉、慢性腹痛者,患有慢性腸胃炎、慢性膽囊炎者,這四類人是結直腸癌的潛在患者,建議做基因檢測。

腸癌在40歲後高發,此年齡段的健康人群,如有條件,也建議做。

4、多運動

走路,是預防腸癌,最簡單方便的運動,随時随地,都可進行。《國際癌症雜志》報道,每周散步時間超過1小時,患腸癌風險就能降低30%。所以,生活中,不要太懶惰,經常走走路,有益腸道健康。

此外,慢跑也是不錯的養護腸道的運動。跑步,能夠降低人們患結腸癌高達31%的機率。每天跑10-15分鐘,也能夠幫助消化系統運作。

5、重檢查

重視腸道檢查,尤為重要。臨床上,約80%以上晚期腸癌,是因未做直腸指檢造成的。精确的直腸指檢檢查,可以初步的确定肛門附近、直腸是否有癌變的性質。

腸癌來臨前會先經曆5個症狀(上廁所會出現4個異常)7

圖片來源:覓知網

90%的腸癌,都是通過腸鏡檢查出來的,腸鏡檢查,是最準确的檢查。有腸癌家族遺傳病史、腸道息肉、熬夜久坐的人,及時完善腸癌篩查。

因此,推薦大家每年進行健康體檢,有條件的可以關注ct-DNA腫瘤超早期篩查。每年一次檢,健康有保險!

(高質量生活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