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所以稱“明十三陵”。
1 . 神路是由石牌坊、大紅門、碑樓、石像生、龍鳳門等組成的。
2. 石雕群是陵前放置的石雕人、獸,古稱石像生)。從碑亭北的兩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龍鳳門止的千米神道兩旁,整齊地排列着24隻石獸和12個石人,造型生動,雕刻精細。
3. 石獸共分6種,每種4隻,均呈兩立兩跪狀。将它們陳列于此,賦有一定含義。
4.石人分勳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為皇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為拱手執笏的立像,威武而虔誠。
5.龍鳳門西北側,原建有行宮,是帝後祭陵時的歇息之處。但後來便成了全陵區的主陵道了。
6. 2008年賀歲電影《非誠勿擾》葛優的劇照。
7.該道縱貫陵園南北,全長7公裡,沿線設有一系列建築物,錯落有緻,蔚為壯觀。
8.在皇陵中設置這種石像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就有了主要起裝飾點綴作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儀威,表示皇帝死後在陰間也擁有文武百官及各種牲畜可供驅使,仍可主宰一切。
9. 明長陵位于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年号永樂)和皇後的合葬陵寝。
10.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内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11.庭中的金絲楠木的柱子。碗口粗的一根價值百萬,像這樣的估計千萬元計了。
12.長陵全貌模型。
13.特意來一張柱子的照片,32根楠木高14米。直徑1米,曆時500年,牢固依舊。
14.祖後是宗,明太祖後還有明成祖,再之後方是明仁宗朱高熾。
15.第二進院落,前面設殿門一座,名為祾恩門。是世宗朱厚熜親易佳名。其中,“祾”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極之恩”意。
16.此處風水形勝。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低毋近水而溝防省。
17.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萬曆皇帝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後,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
18.定陵早在萬曆帝生前就開始營建,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開工,曆時6年方完成,耗銀八百萬兩。
19.陵墓建成時皇帝隻有28歲,直到1620年才正式啟用。定陵成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
20.
21.陵宮的總體布局亦呈前方後圓之形。其外圍是一道将寶城、寶城前方院一包在内的“外羅城”。城内面積約18萬平方米。
22.準備進入地宮
23.萬曆皇帝的寶座。
24.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号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後。金絲楠木的棺木
25.地道陰森,
26.出口。
27.
28.明昭陵位于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莊皇帝朱載垕(年号 隆慶)及其三位皇後的合葬陵寝。
29.昭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