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外戚之烈雖然遠遜漢唐,但是并不缺乏女主臨朝的事例,北宋有劉娥、曹氏、高滔滔、向氏,南宋有孟相、吳氏、楊桂枝、謝道清,這些臨朝的女主要說彪悍就數劉娥和楊桂枝,其他都是以太後或者太皇太後身份臨朝,唯有劉娥和楊桂枝,兩個人身為皇後時就幹預朝政,甚至能夠左右皇帝丈夫。
如果說在劉娥和楊桂枝兩人中選一個更剽悍的,那隻能是楊桂枝了,她的事迹随便拎出來一件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簡直算是大宋的無冕女王了,隻不過她本身沒有多少權力欲,在做了太後之後不久就撤簾不問政治,因此被人忽視。
恭聖仁烈皇後楊桂枝楊桂枝【1162.5.16-1232】,生母張氏原先是高宗憲聖慈烈皇後吳氏宮中的樂伎,年長出宮嫁人,後來,身為太上皇後的吳氏懷念張氏的歌舞,遂诏其女楊桂枝入宮。
楊桂枝大概在孝宗淳熙初年【1174】被召入宮中,當時才十一二歲,為吳後表演節目,被稱為則劇孩兒。
因為給吳後表演節目,就被經常給吳後請安的嘉王趙擴看上眼,“及既長,甯皇侍宴長樂,目後有異”,吳後就把楊桂枝賜給嘉王擴。
紹熙五年【1194】七月,27歲的趙擴登基,是為宋甯宗,比趙擴大六歲、時年33歲的楊桂枝也成了皇帝的女人。
慶元二年【1196】三月,楊桂枝被封為平樂郡夫人,當時楊桂枝已經35歲,才位列宋宮低品極後妃。
三年【1197】四月,36歲的楊桂枝晉封婕妤,一下子跳躍國夫人、貴人、五品才人、四品美人四級,到三品婕妤。
慶元五年【1199】五月,38歲的楊桂枝晉封正二品婉儀,次年【1200】二月晉封正一品貴妃,這時候楊桂枝已經39歲。就在封貴妃的這一年十一月初七,甯宗趙擴的原配妻子恭淑韓皇後薨。
十一月十一,楊貴妃高齡産子,生下長子趙增,趙增是甯宗趙擴第四子,和他的三個兄長一樣早夭,僅僅活了一個月,追封郢王,谥号沖英。
嘉泰二年【1202】十二月十三,41歲的楊桂枝被立皇後,立後當年的閏十二月,楊皇後生下小兒子趙坰,很不幸,未滿月就又早殇,追封華王,谥号沖穆。
嘉泰三年【1203】二月初六行皇後冊封禮。嘉定十七年【1224】閏八月,甯宗趙擴駕崩,楊桂枝矯诏,廢棄嗣子趙竑不立,另立皇侄貴誠為皇子,更名趙昀,即皇帝位,尊楊桂枝為皇太後,垂簾聽政。
寶慶元年【1225】四月丁酉,楊太後手書:多病,自今免垂簾聽政。理宗趙昀兩次請求太後垂簾,不允。
紹定五年【1232】十二月,楊太後崩,年71歲,谥号恭聖仁烈皇後,四月,合葬甯宗永茂陵。
韓侂胄是韓琦的曾孫,祖父韓嘉彥是韓琦第六子,尚宋神宗第三女齊國公主,生子韓誠。
也就是說,韓侂胄的父親韓誠是宋神宗的外孫,是宋哲宗和宋徽宗的外甥,宋欽宗和宋高宗的表兄弟。
身為趙家人的外孫、外甥的韓誠又娶了宋高宗憲聖皇後吳氏的親妹妹,生了韓侂胄,也就是說,憲聖吳後是韓侂胄的親姨媽。
韓侂胄的父親是皇帝的親表弟,母親是皇後的親妹妹,韓侂胄又娶了自己的親表妹,也就是憲聖吳後的親侄女。
這還不算完,高宗和吳後夫妻的嗣子孝宗趙昚,就算是韓侂胄的表兄弟了。孝宗兒子光宗趙惇,光宗兒子甯宗趙擴,韓侂胄的親侄子韓同卿的女兒又嫁給了甯宗趙擴,即恭淑皇後韓氏。
這親戚關系繞的,簡單捋一捋,韓侂胄是宋高宗的表侄子,高宗吳皇後的親外甥,甯宗韓皇後的親叔祖,三重外戚關系,再加上他曾祖父韓琦的光環加持,對了,還有擁立甯宗繼位的定策功,就此奠定了韓侂胄在甯宗年間的地位,權傾天下。
韓侂胄的權勢有多大,他的小妾進宮,楊皇後都要賜座表示優待,後來韓侂胄被殺,深恨韓侂胄的楊皇後特旨令京尹杖責韓侂胄小妾,打完再遣散。
甯宗趙擴有點輕度精神病,智力上也有點缺陷,“不慧而讷于言”,每次接見大臣,不管臣子所奏何事,時間長短,他都是和顔悅色,表現的非常有耐心,臣子說的口幹舌燥,對甯宗陛下來說也不過是蚊子哼哼,聽聽罷了,從來不對臣子所奏有所表态,因為,甯宗陛下隻帶了耳朵上朝,沒有帶腦子和嘴巴,臣子們也無可奈何,隻能說陛下謙虛仁德。
大概因為此,甯宗在朝堂上倚重外戚韓侂胄,在後宮就非常寵愛比自己大六歲的楊桂枝,韓、楊二人相較甯宗,都是性格強勢的人。
甯宗韓皇後崩後,在立後問題上,韓侂胄認為楊桂枝“任權術”,不及曹美人“性柔順”,因此,韓侂胄就建議甯宗立曹美人。
其實論關系,還是楊桂枝和韓侂胄親近,韓侂胄的親姨媽吳太後是楊桂枝的恩人,楊桂枝其人是有恩必報的性子,對于吳太後的恩情終生不忘,如果韓侂胄支持楊桂枝,兩人裡外結盟,自然處于不敗之地。
問題就出在韓侂胄身上,這貨權欲心太重,總覺得楊桂枝對甯宗的影響太大,擔心影響自己,就支持柔順的曹美人,終于和楊桂枝結下梁子,把一個強大的盟友拒之門外。
嘉泰二年【1202】十二月十三,甯宗到底還是立了已經41歲的楊桂枝為繼後。高齡還能冊封繼後,曆史上并不多見,高齡封後排名第一的是北宋的劉娥,44歲封後;第二位就是閩國的陳金鳳,43歲封後;排名第三的就是楊桂枝,41歲封後,從這裡可以知道,誰說禦姐熟女們沒有春天啊!
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韓侂胄不顧朝野反對發動北伐,因其不曉兵事,初有小勝,随即全線皆敗,韓侂胄眼看勢不可為,隻好考慮議和之事,就在這個時候,起居郎兼資善堂直講史彌遠,聯絡楊皇後兄妹,秘密倒韓。
對韓侂胄當初不支持自己耿耿于懷的楊皇後欣然同意,就矯诏調動殿前軍誅殺韓侂胄,具體執行任務的就是殿前司中軍統制、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
開禧三年【1207】十一月三日,夏震令其屬下中軍正将鄭發、王斌在韓侂胄早朝途中截其車轎,簇擁至玉津園夾牆内殺之,史稱玉津園之變。
其實當時韓侂胄被挾持的時候,甯宗已經知道,急忙親書禦批殿前司,讓去解救韓侂胄,“亟用箋批殿司:前往追回韓太師。”
楊皇後奪過禦批對甯宗哭鬧,“且對上以他要廢我與兒子,又以殺兩國百萬生靈,若欲追回他,我請先死。甯皇收淚而止。”葉紹翁《四朝聞見錄》
可見,在甯宗心中,韓侂胄還是比不上楊皇後,楊皇後矯诏誅殺重臣,這擱在哪個朝代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到桂枝這裡,竟然一點責任都沒有,沒責任不說,認的娘家兄長楊次山還升官,“韓侂胄誅,加開府儀同三司。尋進少保,封永陽郡王。”
随即,楊皇後又做了一件非常猛的事情,在後宮妃子有孕的情況下,促使皇帝立養子為太子。
促使皇帝棄親子而立嗣子為太子宋甯宗是一個可憐的人,和宋仁宗趙祯有一拼,也是非常努力的生兒子,前後生育九個兒子,比仁宗多生了六個,就是一個都沒養活,
隻好收養六歲的宗室趙與願,慶元六年【1200】十一月,诏宗子趙與願更名趙曮,為福州觀察使,也在這個月,今年封貴妃的楊桂枝高齡産子,生下四皇子趙增,很不幸,趙增僅僅活了半個月就早殇,從之後趙曮和楊皇後的親密關系看,趙曮應該是給楊貴妃做養子。
随着楊桂枝的小兒子趙坰也夭折,開禧元年【1205】五月,甯宗封衛國公趙曮為皇子,封榮王。
之後,甯宗的後宮又誕育三個皇子都沒活過一歲,就在開禧三年【1207】十一月十五,楊桂枝矯诏誅殺韓侂胄之後,當時的後宮中有二名後妃快要臨盆的情況下,甯宗立嗣子榮王趙曮為皇太子,賜名懤。
第二年【1208】春天,甯宗第八子趙垍出生,獨女祁國公主也出生,雖然這倆孩子前一個在當年的閏四月夭折,後一個隻活了六個月,但在立太子之時,誰也不知道這倆孩子活不久吧!
甯宗在兩個後妃都有孕的情況下,就冊立不是親生兒子的養子榮王為太子,隻能說楊桂枝在甯宗朝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後人的想象,因為榮王被立太子明顯是楊桂枝促使的。
為何這麼說,通過榮王和楊皇後的某些活動可以知道,母子關系非常親密,楊皇後賞賜吳太後家族都是通過榮王出面,指使外臣什麼仍然是榮王代表楊皇後,誅殺韓侂胄時更是母子親密合作,對楊桂枝來說,在感情上,這個養子自然比剛出生的小庶子更親近,所以運用自己的影響力促使冊立他為太子。
嘉定二年【1209】八月,太子行冊禮,谒廟,更名趙詢。很可惜,太子趙詢在嘉定十三年【1220】八月薨,年僅29歲,谥景獻太子。
廢皇帝欽定的嗣子,靈前易儲在景獻太子薨後十個月,甯宗在嘉定十四年【1221】六月,诏立沂王嗣子、宗室趙貴和為皇子,更名趙竑,封祁國公,又另立宗室趙與莒為沂王嗣子,賜名貴誠。
嘉定十六年【1223】正月初六,甯宗第九子趙坁出生,并沒有撼動趙竑的皇子地位,因為在二月二十五,九皇子就早殇。
身為皇後的楊桂枝最初也是想和嗣子搞好關系的,趙竑的妻子吳氏就是楊皇後的親戚,不知道當初嫁給趙竑是不是楊皇後的手筆,總之,吳氏仗着楊皇後非常妒忌,不能容忍趙竑的姬妾,每次入宮總要向楊皇後告狀,說趙竑的不是,楊皇後就賞賜水精雙蓮花一支,讓趙竑親自為吳氏戴在頭上,也是為了趙竑着想,想讓他們夫妻和睦。
結果沒幾天,吳氏又進宮告狀,說趙竑和她生氣,把水精雙蓮花擊碎了,性格又不是軟綿羊的楊皇後不由大怒,對趙竑開始不滿。
不得不說,趙竑情商極低,内對養母不孝順,外對重臣史彌遠不掩飾自己的讨厭,屢屢攻擊史彌遠。眼看新皇子要和自己勢不兩立,史彌遠也不是坐以待斃的人啊,自然有所安排。
當時真德秀是趙竑的師傅,苦口婆心教導趙竑,要趙竑孝敬慈母,敬重大臣,自然會天命所歸,否則“深可慮也”,然而,趙竑不聽。
既然對楊皇後不恭敬,趙竑自然得不到來自皇後的助力,因此,遲遲不得立為太子,景獻太子被立皇子兩年半就封太子了,趙竑被立皇子三年直到嗣父甯宗駕崩也沒有被立太子,可以想象趙竑的失敗。内援外援都被他自己斬斷,落得那樣的結局也是必然的。
嘉定十七年【1224】閏八月,甯宗駕崩,史彌遠連夜召貴誠入宮,又說動楊皇後認的兄長楊次山,讓他和楊皇後說換皇子的事,楊次山派兒子楊谷、楊石進宮告知楊皇後,當時楊皇後還猶豫,認為趙竑是丈夫生前所立,不能廢掉。
那天晚上,楊氏兄弟往返七次,楊皇後始終不同意,從此處可知楊皇後在政治上的影響,史彌遠并不敢擅專。
最後,楊谷兄弟跪着哭求姑媽讓她為楊家考慮考慮,擔心趙竑繼位後對楊家不利,楊皇後終于動搖,在這裡忍不住再說一句,趙竑你做人太失敗了,但凡楊皇後心裡念點你的好處也不會同意換人,煮熟的鴨子就這樣飛了。
楊皇後“默然良久”,問貴誠在哪裡,史彌遠趕緊讓貴誠去拜見楊皇後,楊皇後撫摸着他的背說:“汝今為吾子矣!”
遂廢趙竑為濟陽郡王,出湖州,立皇侄貴誠為皇子,更名趙昀,即皇帝位,楊皇後為皇太後,垂簾聽政。十一月癸未,新帝以五月十六日為皇太後壽慶節。
楊桂枝和劉娥一樣,是個孤兒,出身卑賤,比丈夫大6歲,為了上位主動認一個兄長楊次山,互為援助,雖然年齡比皇帝大,還深受寵愛,一路晉升,讓皇帝不顧最信任的重臣反對也要立她為皇後,之後矯诏誅殺重臣,做為皇後下旨給京尹去打重臣小妾,促使皇帝立養子為太子,靈前更換皇子,垂簾聽政,又不戀權,很快就撤簾歸政。
她本人還自學成才,從一個則劇孩兒自學成才,最後成為一個涉書史、知古今、精通詩詞書畫,還有不少作品流傳後世,這樣開挂般的人生,簡直就是網文的瑪麗蘇女主啊!
《忠獻王史彌遠神道碑》載:朕在潛邸時,自事親講學之外,無他嗜好。甯宗、恭聖每聞之辄為喜。即位前一年,一日早朝,甯宗獨凝伫。朕班退目逆之沒階。是年唱進士第,恭聖垂簾禦屏後, 朕與濟國俱侍立殿上。少頃,濟國趨□下入中珰之次。恭聖令小黃門傳教旨,命朕面簾正立良久,然後令側侍如故。蓋甯宗恭聖以朕拜立步趨頗立禮度,又益喜。乃知甯宗恭聖之意已深屬矣。
史彌遠的神道碑是宋理宗趙昀所寫,這段的内容是趙昀自己給自己貼金,說甯宗和楊皇後很早就屬意他做皇子,但是從這段可以得到一個信息,楊皇後在甯宗時期就參政了,垂簾禦屏後,想一想,哪朝哪代進士唱名需要皇後垂簾啊!這正是說明了楊皇後在皇後位時期就參政了并且能夠有影響力,所以甯宗崩後更換皇子,史彌遠讓楊氏兄弟往返七次請求楊皇後允許。
楊皇後不知名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丈夫不出名,所處的時代也不出名,再加上她本人并不戀權,很快就撤簾,所以沒有引起文臣的口誅筆伐,因此就名不經傳了。
就是這樣。
表系猴格自制。
謝謝路西法之貓和安得身輕如燕朋友的資料。
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參考資料:宋史、宋會要等等,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