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這個骨折手術完了需要休息多長時間才能長好啊?”這是每個骨科醫生每天都會碰到的問題,相信大多數骨科醫生都會和我一樣,脫口而出一句 “傷筋動骨一百天”。
在古代,沒有解剖知識,沒有X射線,沒有鋼闆螺釘,老祖宗們憑借雙手整複接骨,夾闆固定,經過長期的經驗實踐,總結出了這一句家喻戶曉的俗語。
但傷筋動骨真的需要100天麼?王阿姨3個月前因為髌骨骨折開了刀,術後她聽從了家人的建議—“傷筋動骨100天”,在家“葛優躺”了3個月後,卻發現膝關節僵硬了,無法彎曲,上下樓梯都很困難,更别提下蹲上廁所了,難道傷筋動骨100天過時了?
“傷筋”和“動骨”不一樣
西醫沒有所謂的“筋”,最接近的醫學名詞應該是“肌腱和韌帶”,主要負責人體骨關節的穩定和運動功能。
由于肌腱和韌帶為結締組織,血液營養相對較少,所以自愈的難度也就比較大,一旦損傷了,要經石膏、支具等固定,才能痊愈。
韌帶肌腱損傷後,大概需要6-8周痊愈。
剛損傷時,撕裂部位形成血凝塊和少量膠原纖維,第2周開始,膠原纖維大量增加,形成橋接,連接起撕裂的韌帶,但這個過程中,韌帶瘢痕增生,雖然“筋”接起來了,但會形成較多的瘢痕粘連。
因此,“傷筋”用不了3個月。
而“動骨”,也就是骨折愈合的話,答案是肯定的,3個月!
骨折愈合主要分為三期:血腫機化演進期(2周),原始骨痂形成期(4—8周),骨痂改造塑性期(8—12周),加起來差不多3個月。
骨折發生後,會有大量出血,填充在骨折斷端,形成血腫,一般在數小時内血腫發生血液凝固;
接着血腫開始機化,填充并橋接了骨折的斷端,繼而發生纖維化形成纖維骨痂和透明軟骨;
骨折進一步愈合,骨母細胞産生新生骨質取代纖維骨痂,形成類骨組織,經鈣鹽沉着,變為骨性骨痂,并進一步改建為成熟的闆層骨,髓腔也再通。
傷筋動骨100天=卧床不動100天?
當然不是!
雖然骨折愈合至少需要100天,但如果術後選擇絕對卧床休息,制動患側下肢,則會出現受累關節的功能喪失。換句話說,雖然骨折是愈合了,但與骨折相關的關節不能動了。
因此很多患者,骨折後躺床上不動長達3個月,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活動受限,甚至是關節僵硬,錯過了最佳康複時機。
手術能縮短骨折愈合時間麼?
手術是在保守治療失敗的情況下才會選擇的方法,通過手術讓骨頭回到原來的位置,但手術并不能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不是說手術做了,骨頭就長得快,或者長得更結實,隻能說對需要手術的患者進行手術幹預,最大限度地降低日後留下殘疾或功能障礙的可能性。
通過堅強内固定可以允許患者早期活動和功能康複。
又有人迷信說,多喝骨頭湯就能讓骨頭長得快!
其實,雖然骨頭裡确實富含鈣質,但真的煮不到湯裡來!一碗200-300ml的家庭用碗所盛的骨頭湯,大約隻溶解2-3mg的鈣質。
中國骨質疏松症的診療指南建議,中國成年人建議日攝入鈣800mg,50歲以上建議1000-1200mg,但按這個量來算,一天應該喝500碗?!
還不如多喝點牛奶,多曬點太陽,興許還能有點幫助。
怎樣安排骨折的康複訓練?我們将骨折的康複訓練主要分為3個階段:
當然,骨折的愈合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并不是絕對的“100天”。
患肢的年齡、身體健康情況、骨折部位、骨折類型、軟組織損傷程度、是否感染、治療方法,固定可靠程度等都會影響骨折愈合時間。
如兒童長骨幹骨折一個月左右就基本愈合了,而成年人往往需要3個月才行;血液循環豐富部位骨折愈合快,血液循環供應差的部位就愈合慢。
因此,不要對“傷筋動骨100天”産生絕對化的認識,要具體個人具體分析。
一旦傷了筋動了骨,打個石膏或做個手術,那都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如何平穩度過這“傷筋動骨100天”,才是重返正常生活的真正橋梁。
唯醫骨科,每天更新骨科科普知識,讓您看到既貼心實用又放心靠譜兒的小知識。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有骨科相關困擾,請把“唯醫骨科”推薦給他們,送上一份健康禮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