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朋友圈看到好友分享的一篇文章——《被北歐後的高曉松》,并且留言說“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時光中”,我被這樣風格的标題和唯美的留言吸引,認真讀完這篇文章。
文章主旨是倡導恬淡平和的生活态度,不辛苦周折、不攀比炫耀,簡單生活更能把握現實的美好。這是一種極好的生活理念,但往往之所以美好,都隻存在于願望之中,入不得凡世,成不了自己可以把握的現實。
北歐的那些國家,大都國土不大,相對較早的完成了工業化,科技教育處在較高的水平,地緣格局因素使得這些國家較少的參與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種族的博弈和紛争。俗話說,船小好調頭,小國将體量小的劣勢很好的轉化為發展中的優勢,為自己謀得相對持久的和平穩定發展環境。這些國土面積、國民人口、經濟總量并不顯山露水的國家,卻更好地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備的福利保障制度,利用最優的人均财富為國民的安居樂業提供最堅實可靠的保障。因此,文中提到美國的大選上,民主黨候選人桑德斯在電視辯論上公開信誓旦旦地說如果他當選總統,就把美國建設成北歐丹麥一樣的國家。
連美國人都豔羨的北歐,眼下的國人豈能有不羨慕之理。
但回過頭來我們會發現,我們所羨慕的哪裡是他們那種懂得生活的心态和悠然自得的狀态?我們所羨慕的其實是他們所生活的國家所能給予他們内心的安定。
相比之下,非洲人民在遼闊的撒哈拉以及非洲大草原上縱情奔跑、舞蹈,那份不事農桑、不問柴米的灑脫,為什麼沒有幾個人去追求呢?
世人皆有惰性,都希望自己能永遠處于舒适狀态,沒有煩惱,不用為生計奔波,不怕被小人算計,不會被瑣事羁絆;有充足的自由空間,有溫暖的個人情懷;可以靜下心思考,可以去想去的地方,可以一覽江山,可以縱情歌唱。
中國人也是一樣鐘愛簡單生活,但自古以來,世世代代的苦難磨砺,讓國人的基因中多了一份憂患意識,每當對美好的向往結結實實地碰到殘酷的現實,得來的都是苦澀的自嘲。“倉廪實而知禮節”,隻有好好活着才能讓自己内心強大,隻有内心足夠強大,才能真正心外無物,從心所欲,終極自由,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現實的世界裡,當我們為物質世界的浮華所累,誰人不想過上“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的清閑日子?誰人心中沒有一片桃花源?忙忙碌碌的國人,心心念念給各自的生活“做減法”,卻不得不出入塵世,俯下身來,在芸芸衆生中委曲求全。
被北歐後的高曉松告訴人們,請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時光中......隻能說是個小資情懷滿滿的僞命題。
從理想回到現實。我們的國家,國民經濟數據數十年來一路飙高,而經濟社會蒙眼狂奔的後果,一定不是表面的一派繁榮昌盛、天地人和。靠基建投入,房産造富,社會階層加速分化,貧富差距拉大,階層利益固化趨勢明顯,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矛盾交織,亂象種種。
我倒是覺得,我們壓根沒必要羨慕北歐化的自由恬淡生活,因為,或許我們這樣的一個國家,永遠都不會讓每個國民過上那樣的生活。
但中國人向來都有兩種選擇,獨善其身或者兼濟天下。
改革開放四十年,先富者從與西方的對比中看到自己國家的落後、國人的粗鄙,但相比于反思,太多的改變都需要時間的沉澱。
國家的層面,經濟在面臨巨大的内外部挑戰和競争下努力脫虛向實,雖然轉向艱難、道阻且長,但鼓勵實業,整頓金融,減稅降費,穩控情緒都是值得期待的實招。國人對未來的預期總不至于太差,向上的努力總是比撒手不管更讓人樂觀。
綜上,一個國家沒有爬坡過坎的心氣,任憑風雲變幻,卻坐井觀天,必然還是要重回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曆史當中;一個家庭沒有蓬勃向上的朝氣和腳踏實地的努力,必然讓整個家族陷入困頓的循環;一個人如果沒有實幹的勇氣和踏實的付出,徒有超然物外、與世無争、安貧樂道的情懷,畫地為牢,被禁锢的隻有自己,永遠不會在有限的生命裡遇見更好的自己,也就失去了發現人生更加精彩的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