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原文及譯文手機版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原文及譯文手機版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5 10:30:57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原文及譯文手機版(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原文)1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内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曾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我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并分為81章,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澤光書院 計劃用81天時間,對《道德經》中的81章,每天一章節進行解析和譯文,希望能幫助大家學習理解《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原文及譯文手機版(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原文)2

第59章 長生久視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①。夫唯啬,是謂早服②;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③;無不克則莫之其極;莫之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④,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⑤,長生久視之道⑥。

【注釋】

①啬:這裡是收藏其神形而不用,以歸無為之意。

②早服:早準備。

③克:勝任。

④母:這裡指“道”,譬喻保國的根本之道。

⑤柢:樹木的根。

⑥視:生活。

【譯文】

治理百姓、養護身心,沒有比愛惜精力更為重要的了。愛惜精力,萬事才能早做準備。早做準備,就是厚積其德。厚積其德就沒有不能勝任的事,沒有不能勝任的事就無法估計他的力量。無法估計力量,他就可以擔當好治理國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國家的原則和道理,國家就可以長治久安。這就是根深柢固,長生久視的道理。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原文及譯文手機版(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原文)3

【解析】

本章重點講的是“治人事天”的原則,并提出了實現這一原則的具體方法,即“啬”,也就是收斂、退藏,保持虛境。老子認為,隻要能夠做到啬,就能抓住治人事天的根本。

我們先來看看“治人事天,莫若啬”一句。“治人”指的是治理人民,“事天”指的是保養精氣、養護身心。老子思想的核心是“無為”、“不争”和“無欲無求”,為了幫助人們克制私欲,老子提出了啬的觀念。什麼是啬呢?啬原本是愛的意思,既可引申為愛惜、保養,也可引申為節儉。因此,這句話所揭示的道理就是:治理民衆、養護身心,沒有比注重節儉、愛惜精神更為重要的了。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夫唯啬,是謂早服”一句。這裡的“早服”,意為及早服從、及早從事。整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統治者隻有懂得節儉,才能真正做到施惠于人,才能服從自然之道。如果不懂得節儉,就算是提早作過打算,也會很快地消耗殆盡。因此,節儉是順應自然之道的行為。在這裡,老子告誡統治者要節省民财、愛惜民力,隻有這樣才算做到了無為而治。

緊接着,老子義提出“早服謂之重積德”。其中,“德”指的是君主的德行。君主的德行主要體現在領導治理圉家的實踐中,治理同家的關鍵在于保證人民衣食無憂,這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百姓隻有豐衣足食了,才會安下心來,才不會惹是生非,發生逆亂。儲藏好糧食,除了關系到民心的安定,還牽涉到戰争的成敗。有句話這樣說:“兵馬未到,糧草先行。”由此可見,糧食在戰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統治者來說,要懂得積蓄糧食的重要性,因為民生問題是穩定國家的基礎。作為君主,應該具有高瞻遠矚的視野和預見各種事情的能力,并能由此制定出相應的對策,而糧食是否充足就是檢驗一個君主德行的重要指标。

“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這兩句話指出了積累德行所能達到的境界。其中,“無不克”指的是無所不勝,能戰勝一切。隻有做到物資充足、人民安定、社會和諧、領導者高瞻遠矚,這個國家才能戰無不克。實際上,“無不克”是廣義上的,它并非專指戰争,還指各種困難和挫折。一個人能夠做到無不克,他必然是高深莫測的,人們也就無法揣測他的思想深度了。

什麼是“有國之母”?“母”喻指生育萬物的大道,也可喻指事物的根本,“有國之母”可以理解為“有了國家作為立身的根本”,這是就統治者而言的。緊接着,老子很自然地推出了“可以長久”的結論。

對于統治者來說,節儉具有重大的意義。而對于個人來說,節儉同樣意義重大。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人如果做到以節儉為美,那麼他必定能和大道大德同步,必然會成為一個寡欲恬淡之人。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原文及譯文手機版(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原文)4

王弼《道德經注》

莫若,猶莫過也。啬,農夫。農人之治田,務去其殊類,歸于齊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綏百姓,莫過于此。

早服,常也。唯重積德,不欲銳速,然後乃能使早服其常。故曰“早服謂之重積德”者也。以有窮而莅國,非能有國也。國之所以安,謂之母。重積德,是唯圖其根,然後營末,乃得其終也。

莫若,是莫過于的意思。啬是指農夫。農民種田,必須把與莊稼不同類的雜草去掉,隻留下有用的一種作物。農民完全遵循自然規律,不擔心莊稼長勢不好,而是去除莊稼長勢不好的原因——雜草。對上順承自然的趨勢,對下使百姓和諧安定,沒有比這樣更高明的了。

要盡早歸複的是普遍、永久的規律。唯有不斷積累德行,不追求快速,這樣之後才能早日順服、歸複于普遍的規律。所以說早服就要不斷積累德行。以有限、局限的能力莅臨國君的地位,還不能擁有國家。國家安定的原因,這裡稱為母。不斷積累德行是着眼于根本,然後再處理次要的事,就能夠長久而善終。

蘇轍《老子解》

凡物方則割,廉則刿,直則肆,光則耀。唯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此謂啬也。夫啬者,有而不用者也。世患無以服人,苟誠有而能啬,雖未嘗與物較,而物知其非不能也,則其服之早矣。物既已服,斂藏而用,至于沒身而終不試,則德重積矣。德積既厚,雖天下之剛強,無不能克,則物莫測其量矣。如此而後可以有國。

彼世之小人,有尺寸之柄而輕用之,一試不服,天下測知其深淺而争犯之,雖欲保其國家,不可得也。吾是以知啬之可以有國,可以有國,則有國之母也。

凡是事物,方正就顯得突兀,有棱角就容易刺傷人,是直的就莽撞,光亮的就耀人眼目。隻有聖人方正而不顯得突兀,有棱角而不會刺傷人,筆直而不放縱,光亮而不耀眼。這就叫做啬。啬,是有而不用的意思。世人都犯愁沒有東西可以使人順從,如果真有這樣的事物而能不拿來使用,雖然沒有與其他事物較量過,但是其他事物知道它不是不具備這樣的功能,那麼其他事物很早就會服從。萬物既然已經順從,就把能使人順服的東西藏起來,到死都不去實驗它的功用,那品德就深厚地積累下來了。既然有深厚的品德,天下最剛強有力的事物也不能和他匹敵,所以萬物都無法知道他究竟有多大的能量。達到這樣的境界之後可以擁有國家。

世上的小人有尺寸那麼大的權力就輕易使用,一試不能使别人順服,天下知道他有多大的力量了所以都來侵犯他,雖然想要保存他的國家卻做不到。我因此知道有力量而不使用可以擁有國家,是管理國家的根本。

孟子曰:“盡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以啬治人,則可以有國者是也;以啬事天,則深根固蒂者是也。古之聖人,保其性命之常,不以外耗内,則根深而不可拔,蒂固而不可脫。雖以長生久視可也。蓋治人事天,雖有内外之異,而莫若啬則一也。

孟子說:“盡心履行責任,修養自己的本性,就這樣來侍奉天。”以有力量而不使用的原則來治理百姓,就可以擁有國家;以這個原則來侍奉天,就會根深蒂固,自身安穩、繁盛。古代的聖人,保守性命的永久、常規的狀态,不以外物損耗自己的心神,所以根深不能被拔起,蒂芥結實不易脫離。所以能夠長久地生存與感受。治理百姓和服侍天雖然有内外的區别,但有力量不使用的原則是一緻的。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原文及譯文手機版(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原文)5

歡迎關注@澤光書院 ,讓思想充實生活。閱讀可以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正氣。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原文及譯文手機版(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原文)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