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宋詞的格式結構

宋詞的格式結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0 04:32:07

一、詞和詞牌

(一)什麼是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後來逐漸和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别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馀"。由于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别多。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句數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數、平仄也是一定的。

詞大緻可以分為三類:(1)小令;(2)中調;(3)長調。有人認為:58字以内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這種分法未必科學,但大概情況還是如此的。

(二)詞牌的來曆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不同,律詩隻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兩千多種格式(按欽定詞譜)。詞的這些格式稱為詞譜。

關于詞牌的來源,大概有下面三種情況:

(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這些有的來自于民間,有的來自于宮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

(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更漏子》詠夜,《抛球樂》詠抛球,等等。這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在詞牌下面或後面注明詞題。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沒有任何聯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這樣,詞牌隻不過是詞譜的代号罷了。

(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别。

1、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詩,不過是長短句罷了。

2、雙調的詞可以是小令、中調或長調。雙調就是把一首詞分成前後(或上下)兩阕。兩阕的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句式相同或部分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字數、平仄、句式相同的就象一首曲子配着兩段歌詞。字數、平仄、句式不相同的,往往是開頭幾句不一樣,叫做"換頭"。

3、三疊就是三段,如《蘭陵王》、《西河》等。四疊就是四段,僅《莺啼序》一調。不再詳述!

宋詞的格式結構(宋詞及寫作方法)1

二、正體和變體

(一)正體和變體,二者的區别和聯系

在讀宋詞時,有時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兩首詞的詞牌一樣,但是字數、句數、句讀、押韻等方面卻不完全相同,這是因為詞牌有正體和變體之分。如《蔔算子》:

《蔔算子》

四十四字 雙調。别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樓》《楚天遙》《眉峰碧》等

●正體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蔔算子》宋· 蘇轼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蔔算子 》宋·陸遊

驿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變體(一)

下阕首句變"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例:《蔔算子》宋·嚴蕊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變體(二)首句變"平平仄仄平",四十四字

《蔔算子》宋·楊冠清

蒼生喘未蘇,賈筆論孤憤。文采風流今尚存,毫發無遺恨。

凄恻近長沙,地僻秋将盡。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

●變體(三)上下阕首句變"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蔔算子》宋·石孝友

見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應難見也難,後會無憑據。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變體(四)下阕末句變"仄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蔔算子》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變體(五)上阕首句變"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變"仄仄平平仄",末句變成"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蔔算子》宋·徐俯

天生百種愁,挂在斜陽樹。綠葉陰陰自得春,草滿莺啼處。

不見淩波步,空憶如簧語。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變體(六)上阕首句變"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變"仄仄平平仄",上下阕末句變成"仄平仄,平平仄"。四十六字

《蔔算子》宋·杜安世

尊前歌一曲,歌裡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更、多于淚。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癡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

●變體(七)上下阕首句變"仄仄平平仄" 上阕末句"仄仄仄,平平仄",下阕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七字

《眉峰碧》宋·無名氏

蹙破眉峰碧,纖手還重執。鎮日相看未足時,忍便使鴛鴦隻!

薄暮投村驿,風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裡人,分明葉上心頭滴。

●綜述:上下阕首句可以換"(仄)仄平平仄",并入韻;或者用"平平仄仄平"。上下阕末句可以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在《眉峰碧》裡,下阕末句變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除掉《眉峰碧》以外,44~46字體總共變化組合為36種。據《唐宋詞學大辭典》,《蔔算子》有變體30餘種。 但是衆多的體,隻有一種使用最多,便成了正體。 正體和變體之間,既有相同之處,使它們共有一個詞牌名,又有不同之處,區别成許多變體,還生成一些别名。

(二)同調異名

同樣一個詞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稱,《憶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等。《菩薩蠻》 又名《子夜歌》《重疊金》《梅花句》等。《蔔算子》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樓》《楚天遙》《眉峰碧》等。

賀鑄是一個比較喜歡新創别名的詞人,很多詞牌的多數别名都是賀鑄創造的,這給讀者帶來不少麻煩。在寫詞時,除特殊需要,最好用正名,不要用别名。

(三)同名異調

還有一種情況,兩首詞的詞牌名一樣,可是格式迥然不同!這屬于同名異調。例如:《如夢令》和《阮郎歸》都有一個别名叫《宴桃源》;《浪淘沙》和《謝池春》都有一個别名叫《賣花聲》。這樣的情況還有許多。

宋詞的格式結構(宋詞及寫作方法)2

三、填詞

(一)依聲填詞

細分為二種:

1、詞人精通音律,會自己作曲,可以直接按曲譜填詞!又稱"按譜填詞"柳永、周邦彥、姜夔、吳文英等人屬此!

2、詞人不會作曲,但是能聽懂曲調,按曲調填詞,又稱"按箫填詞"。蘇轼、秦觀、賀鑄、辛棄疾等屬此!

(二)依句填詞

詞人不懂音律,隻能按前人作品的句式、每句的平仄格式填詞。陸遊、劉過等人屬此,南宋多數詞人都如此。這種填詞法填出來的作品和依聲填詞的作品在平仄上是看不出來的,現在按詞譜填詞屬此。

(三)自度曲和自過腔

通曉音律的詞人,自擺歌詞,又能自己譜寫新的曲調,這叫做自度曲,有時也叫自度腔。

宋代有不少詞人,都深通音樂,他們做了詞,便自己能夠作曲,故詞集中 常見有"自度曲"。一般說來凡是自度曲,至少都應當注明這個曲子的宮調,或者在詞序中說明。

自過腔和自度曲的含義是不同的。"過腔",僅是音律上的改變,并不影響到歌詞句格。所謂"過腔"者,是從此一腔調過入另一腔調,念奴嬌的腔調稍變,即可另外題一個調名曰湘月。但這僅是歌曲腔調的改動,并不影響到歌詞句格。後世詞家,已不懂宋詞音律,隻能以詞調的句格同異為類别,無法從句法相同的兩首詞中區别其腔調之不同。念奴嬌和湘月,永遇樂和消息,句法既然一樣,從文學形式的角度來看,湘月即念奴嬌, 消息即永遇樂。至于二者之間,腔調不同,卻不能從字句中看得出來。

自過腔既然不是創調,它就和自度曲不同。但有些宋代詞人還是把自過腔編到自制曲中,因此,有些時候仍把自過腔作為自度曲的。

四、詞的平仄規律。

詞的平仄句法是有規律的,但是又比律詩複雜許多。

(一)"句"與"豆"

詞的句法裡有"句"和"豆(讀)"。句,大家都不難理解。豆是什麼呢?它是詞的特點之一。

1、一字豆

介紹詞譜時,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這第一個字就是一字豆。這種五字句相當于一字豆加上一個四字句,和律詩中的律句是不一樣的。例如:辛棄疾《沁園春》"正驚湍直下"應該讀成"正——驚湍直下"而不能讀成"正驚——湍直下"。一字豆常用仄聲,仄聲中又常用去聲,很少用平聲。

2、三字豆

還有的句子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例如:《滿江紅》"憑欄處、潇潇雨歇。"就是上三下四,前三字就是三字豆!不能讀成"憑欄——處潇——潇雨歇。"三字豆常用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少用平仄平,禁止用平平平,切記。

宋詞的格式結構(宋詞及寫作方法)3

(二)律句和拗句;1~11字句的規律。

介紹詩律時我們談論過律詩的句子有律句和拗句之分,同樣,詞的句子也有律句和拗句之分。而且有許多相似點,此外,詞的拗句還可以細分為常見拗句、少見拗句和罕見拗句。常見拗句使用頻率高,接近某些律句。少見拗句頻率低,一般不用,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罕見拗句很罕見,往往見于少見詞牌(特别是長調),而且是該詞調的特征性句子。

1、一字句 律句:平 仄

一字句很罕見,《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钗頭鳳》上下阕末句可以看作疊用的三個一字句"仄、仄、仄。"。

2、二字句

律句:平平、平仄。 少見拗句:仄仄。 罕見拗句:仄平

"平平"、"平仄"常用,往往要入韻。而"仄仄"很少見,"仄平"更罕見。

(1)用"平平"的例如《南鄉子》上下阕第四句: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2)用"平仄"的例如《如夢令》第五、六句,而且常用疊句: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有些詞調下阕首句是五字句或六字句,可以拆成2+3或2+4的句式。這時的二字句必須入韻。例如:

《滿庭芳》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變成"平平,平仄仄。"

《霜天曉角》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變成"(平)仄、平仄仄。""仄仄"也見于這句。

《沁園春》下阕首句可以變成"平平,(仄)仄平平。"

3、三字句

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見拗句:仄仄仄、仄平仄。

少見拗句:平仄平、平平平。

(1)律句如果單獨使用,往往不用"仄仄平"。"平平仄"和"平仄仄"往往可以變通。

(2)拗句"仄平仄"往往可以替換"平(仄)仄"。"仄仄仄"往往可以用"仄平仄"、"平仄仄"等變通。

(3)"平仄平"、"平平平"較少見,《長相思》上下阕首句可以用。例如:

林逋《長相思》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别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4)兩個三字句組合,常見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搗練子》、《漁父》、《鹧鸪天》等。在小令裡,這種格式非常嚴格,不能變通。在長調裡,前句前2字往往可平可仄。切記:後句第二字不能用仄。

仄平平,平仄仄。《蘇幕遮》、《祝英台近》等。

(仄)(仄)仄,(仄)平仄。《相見歡》、《滿江紅》等。

仄平平,仄平平。《江城子》。

仄仄平,仄仄平。《長相思》。

(5)三個、四個三字句組合。常見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訴衷情》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水調歌頭》、《六州歌頭》

一字豆領四個三字句,如《六州歌頭》下阕首句: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4、四字句

律句

(平)平(仄)仄(含: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含:平仄平平)

常見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少見拗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罕見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1)律句和"特種律"句

律句常見"(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前者有二種格式是"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合起來是"(仄)平平仄",有的格律研究家(王力等人)認為這是一種"特種律"句,第三字必須用平聲。翻開王力主編的《詩詞格律》等有關書籍上的詞譜,有許多"特種律"句。但是經過嚴格的校對,這些所謂的"特種律"句,一個接一個地被否定!如果每個詞牌用16首作品校對,90%以上的特種律都被推翻!如果用32首作品,則99%以上的都被推翻。綜合大量校對結果,古人喜歡使用"仄平平仄"這種格式,但是仍然可以用"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除了極少數句子因語法要求必須用"仄平平仄"外,幾乎沒有"特種律"!六字句情況也大緻相同!

(2)常見拗句:

平仄仄平 《一叢花》上下阕倒數第三句。

仄仄仄平 《沁園春》第三句。

平仄平仄 《永遇樂》第三句。

平平仄平 《太常引》上下阕末句。

(3)少見拗句:

仄平仄平 《沁園春》第三句。

仄仄平仄 《雨霖鈴》第三句。

平仄仄仄 《沁園春》第一句。

(3)罕見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這三種句式非常罕見,常見半常見詞調是見不到的。史達祖《壽樓春》中罕見拗句很多,其中就有"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宋詞的格式結構(宋詞及寫作方法)4

5、五字句

(1)律句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常見拗句

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與律詩不同,在詞裡本句第一字有時是可以用仄的)

(仄)仄仄平仄。

少見拗句

(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

罕見拗句:其它組合的五字句都是罕見拗句。(上一下四的五字句除外)。

(2)五字句(上一下四)首字多用仄,很少用平聲。後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見拗句。

(3)注意:五字句律句和上一下四句有時可以互換,但是可平可仄字的位置要相應變化。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

宋詞的格式結構(宋詞及寫作方法)5

6、六字句,可以看作二字句加四字句或四字句加二字句。

(1)律句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擴展,它也和四字句一樣,有所謂的"特種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例如:

《如夢令》三十三字 單調,仄韻。别名:《憶仙姿》《宴桃源》《比梅》《無夢令》等。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例句:《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注:四個六字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少用"仄仄平平仄仄"。

各家詞譜,基本都把《如夢令》的四個六字句标注成"特種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

(2)常見拗句:

(仄)仄(仄)仄平平 《念奴嬌》下阕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仄 《念奴嬌》上下阕末句。

(平)平(仄)仄仄仄 《水調歌頭》上阕第三句,下阕第四句。

(3)少見拗句:

(平)平(仄)平(平)仄 《齊天樂》上阕第二句,下阕首句。

(仄)仄(平)平仄平 《一萼紅》下阕倒數第二句。

(4)罕見拗句:其它都屬于罕見拗句。

7、七字句

七字句是五字句的擴展,所以變化基本相同。

(1)律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2)常見拗句

(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與律詩不同,在詞裡本句第三字有時是可以用仄的)

(平)平(仄)仄仄平仄。

(3)少見拗句:

(平)平(仄)仄(平)仄仄 《西河》第三段首句。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 《賀新郎》有四個七字句可以用這種格式。

(4)罕見拗句:其它組合的七字句都是罕見拗句!(上三下四的七字句除外)。

(5)七字句(上三下四)三字豆情況前面已經介紹。後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見拗句。

8、八字句

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來說,三字豆末字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為仄,五字律句平起,但是不是絕對的。

9、九字句

常用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三字豆加六字律句或一字豆加兩個四字句。

最常見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0、十字句

一般比較少見,《摸魚兒》上下阕各有一個十字句。格式為三字豆加七字律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1、十一字句

常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後七字、五字往往是律句。

如《水調歌頭》的上下阕各有一個十一字句。如果是上五下六,則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是上四下七,則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三)詞的拗救。

詞的拗救和律詩有所不同:律詩拗了,往往必須救,而詞往往是拗而不救。詞中僅有本句自救,即律詩中孤平的自救。該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聲(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應該補償一個平聲,變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則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能算作"出律"的。

宋詞的格式結構(宋詞及寫作方法)6

五、入聲、上聲代替平聲的問題

古人寫詞時常用入聲、上聲代替平聲使用,入聲和上聲代替平聲确實存在,但是是在不得已情況下的補救辦法,并非常規。絕大多數情況下,入聲和上聲仍然是作仄聲的。至于為什麼有人認為入聲和上聲代替平聲很常見,實際上這些所謂的"格律專家"(首推龍榆生)把古人的話曲解并當成不可違反的理論。

六、詞的押韻和對仗

(一)、詞的押韻和對仗

和律詩一樣,詞也講究押韻,平聲、入聲單用,上聲去聲通用。

由于有許多詞牌,所以詞的押韻和律詩有些不同,有的詞牌必須用平聲韻,有的必須用仄聲韻,還有的是平仄韻交替押韻。某詞牌規定用平聲韻,就不能用仄聲韻;規定用仄聲韻,就不能用平聲韻。除非有另一體。

同時用平聲韻和仄聲韻的詞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平仄韻同部,另一種是平仄韻不同部。同部的。

例:《西江月》 宋·辛棄疾

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韻腳"蟬、年、片、前、邊、見"都是同部的。

例:《菩薩蠻》唐·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伫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韻腳"碧、愁、急、亭"是不同部的。

入聲韻獨立性很強,有些詞牌習慣上是用入聲韻的,例如:《憶秦娥》、《念奴嬌》、《滿江紅》等。但是并非不能用上聲和去聲韻。

(二)詞的對仗

詞的對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對仗的,也有自由的。

固定的對仗,例如《西江月》上下阕的前兩句。此類固定的對仗是很少見的。(實際上,西江月這兩句也有少數的詞人沒有用對仗)

一般用對仗的(也可不用),例如《沁園春》上阕第二三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句;下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又如《浣溪沙》下阕頭兩句。再如《滿江紅》上阕第五六句,下阕第六七句。

凡是前後句字數相同的,都有用對仗的可能。但是用不用對仗是完全自由的。

詞的對仗,有兩點與律詩不同。第一,詞的對仗不一定要以平對仄,以仄對平。第二,詞的對仗允許同字相對。

七、詞譜的制定

(一)例作的選擇

制定詞譜,先要選例作。例作的選擇直接影響到詞譜的準确性。一般應選唐朝、五代、宋朝的作品。宋朝以後,由于元朝統治者重武輕文,詞的格律規則部分失傳,詞人對格律的理解已經和前人不同,有的詞人僅僅滿足于字數和句數的相同,平仄全然不顧,所以不能使用他們的作品。至于現代的作品,更不能作為例作來校對詞譜了。

(二)古人制定詞譜的方法和局限

古人制定詞譜,将古人同詞牌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較其句讀、押韻、平仄以及變通與否,制成詞譜,規定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對仗等要求,以及哪些字可平可仄等。格式有不同的,另列一體,選最早或最常見的名家所作一體作正體。

但是這種方法有缺陷:第一,有的詞牌例作太少,或者編者見到的作品太少,詞譜中就會有許多可平可仄字校對不出來!嚴重影響詞譜的準确性。第二,正體和變體區分不合理,區分過于嚴格,反而使正體的例作更加缺乏。還有的詞牌,格律根本沒有定型,各家,甚至同一詞人的各首作品格式都不一緻,根本沒有正體可選。

那麼正體和變體如何區分呢?

(三)正體和變體的區分

1、正體的特點:

(1)符合格律規則,以律句為主或基本用律句。

(2)使用頻率最高和(或)出現最早。

2、變體特點:在正體基礎上,出現字數、句讀、平仄、押韻等變化,但是大部分格式仍然與正體一緻的變調稱為變體,變化過多,就不再是變體,而是同名異調。

3、成為正體的條件:正體的使用頻率最好能占該詞牌的50%以上或更高。而且使用頻率最好明顯高于使用頻率最高的變體。出現最早并不是正體的決定條件。

4、正體和變體如何劃分?

總則:按格律嚴格程度,小令>中調>長調,正體變體劃分的嚴格程度亦相同。

(1)字數變化:某句字數的增減都能成為變體。

(2)平仄句式的變化:如果某一句的平仄格式變化,如"平平仄仄"變成"仄仄平平",就可能是變體。變化可以是一種律句變成另一種律句,也可以是律句和拗句的轉換。

(3)押韻變化:平仄韻全篇變動,同時拌有句式平仄變化,肯定是變體。

(4)句讀變化:明顯的句讀變化肯定是變體。但是要注意:五字句可以拆成2+3,六字句可以拆成2+4,九字句可以由上三下六變成上六下三。十一字句可以是上四下七或上五下六。等等。一般可以不認為是變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