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整理 | 《中國成語大會》欄目組
摘自《中國成語大會·我的智慧成語世界》,接力出版社2015年,已獲出版社授權
《中國成語大會》央視熱播,再次掀起了“成語熱”。我們離不開成語,不僅因為據說語文考試時作文多用成語能加分,也不僅僅因為用成語顯得自己有文化,而是因為成語确确實實是一種精煉的表達方式,不管多麼複雜的含義,你幾乎都可以用成語來表達。成語故事一類的書相信你一定看過,不過,其實成語裡還有許多你應該知道卻不知道的知識。
這些成語為什麼是這個意思,你知道嗎?
“囊中羞澀”為什麼指沒錢?
如果直接說身上沒錢不好意思那也太不含蓄了,用“囊中羞澀”就顯得文雅很多。不過為什麼“囊中羞澀”就是指沒錢呢?這個成語和東晉一位大臣阮孚有關。阮孚以繼承父親和叔祖(阮籍)的任性曠達見稱,人稱“誕伯”。阮孚與他的父親一樣高傲放蕩,不與權貴同流合污。他整日衣冠不整,飲酒遊玩,也不打理家産,因此生活時常貧困,曾經把金貂拿去換酒喝。
有一次,阮孚随身帶着一個黑色的布袋子,出去遊玩,有人問他:“您的袋子裡裝的是什麼東西啊?”阮孚回答道:“我的袋子裡隻有一枚錢,恐怕袋子羞澀,用它來看袋子。”後來,人們就用“囊中羞澀”這個成語,來形容口袋裡沒錢的窘迫狀況。因為成語的主人公是阮孚,這個成語也常被用作“阮囊羞澀”。後來,“囊中羞澀”就指因為缺錢而感到難為情。
原來真的有座“債台”?
“囊中羞澀”隻是缺錢,更嚴重的就是“債台高築”了。“債台高築”最先竟然來自周朝的皇帝——周赧王,周赧王是東周最後一位君主,他雖然名義上還是皇帝,但戰國七雄誰都不買他的賬。周赧王不滿自己的處境,幾次想重振周朝雄風,無奈手中無錢,身邊無兵,一切無從下手。
在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國發動了戰争,直逼周天子居住的洛陽。為了抗擊秦軍,周赧王不得不組織軍隊,好不容易集合了六千人馬。當時周朝衰微,各諸侯國斷絕對周天子的朝貢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因此周朝國庫非常拮據,遲遲無法湊齊這六千人馬所需的糧草。周赧王被迫無奈,想到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向豪門富戶借債,并且簽下字據,許諾戰争結束就還錢。
秦國得知周天子要聯合東方六國抗秦,便命令大軍攻打周天子。秦軍打到王城,周赧王投降,被秦軍趕到一個叫新城的地方。債主們紛紛拿着借據擁向新城,向周赧王讨債。無錢還債的周天子隻得嚴令守宮的衛士将債主們一律擋在宮外,自己跑到後宮躲到一處高台上,然而讨債聲仍不絕于耳。人們就把這座高台稱為債台,意即躲債之台。後來人們就用“債台高築”形容欠債很多。
成語,你用對了嗎?
“登堂入室”竟然形容有學問!
用成語顯得自己有文化,可是如果用錯了就LOW了,有的成語幾乎99%的人都用錯了。比如我們經常看到說“小偷登堂入室”一類的說法,可是,“登堂入室”其實是個褒義詞。這個成語和孔子有關。孔子有一個弟子名叫仲由,仲由本身多才藝,喜歡彈瑟。有一次他彈瑟,孔子聽後認為仲由的彈奏充滿殺伐之音,并不符合平和中正溫柔之氣,不符合儒門對禮樂的追求,于是責備道:“仲由喜歡彈瑟,卻為什麼在我家裡彈呢?”其他弟子聽到孔子的評價就開始不尊敬仲由。孔子本來僅是對仲由的音樂技巧進行評價,并沒有完全否定仲由的意思,于是就糾正自己的評價說:“仲由彈瑟的技藝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進入内室。”贊揚他已經有了一定成就,但還沒到精微之奧的最高境界。後來“登堂入室”一詞就被用來形容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了高深的地步;也比喻學藝深得師傳。而現在我們往往把“登堂入室”理解為從大廳進入内室,或是進入人們的家裡,這是欠妥當的。
瓜田李下,可不是田園生活!
《樂府詩集》中有詩“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告誡人們站在瓜田裡面的時候,最好不要彎腰提鞋,站在李子樹下的時候,最好不要伸手去整理頭上的帽子。這是為什麼呢?
北齊有一位叫袁聿修的官員,為官清廉,從不收賄賂。一次,他到外地考察地方官吏,途徑兖州,兖州刺史是他的老朋友邢邵。兩人見面以後,邢邵拿出一匹白綢想送袁聿修作為紀念。袁聿修有些為難,但反複思索之後,還是謝絕了邢邵的好意,并對他說:“我這次路過這裡,與往常不同。古人說,站在瓜田,最好不要彎腰提鞋,站在李子樹下,最好不要伸手整理帽子,免得被别人誤會。人言可畏,應像防禦水患一樣。你的心意我領了,但白綢不能收。”邢邵理解袁聿修,就沒有再勉強他。“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并不是指有瓜有李的田園生活。
成語中原來還有這麼多道理……
終南捷徑,為人處世大有智慧
唐朝有一位道士名叫司馬承祯,他道法精深、學識的淵博。唐睿宗想封他官職,但司馬承祯堅決要回天台山隐居,尚書盧藏用指着附近的終南山對司馬承祯說:“那其中就有無窮的樂趣,為什麼一定要回天台山呢?”司馬承祯用嘲諷的口氣回答道:“你說得不錯,那裡的确是做官的捷徑啊!”
原來,當初盧藏用考中進士後,朝廷并沒有馬上給他封官。盧藏用發現,許多隐居士人不但名聲沒有被埋沒,反而身價倍增。于是,盧藏用在終南山假意做隐士,來引起朝廷的重視,并很快做了大官。
“終南捷徑”這個成語便由此得來,指求取官職或名利的最近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盧藏用認為取“終南捷徑”達到做官目的是一種“智慧”,然而堅守節操的真隐士才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庖丁解牛”原來說的是養生?
“庖丁解牛”的故事你大概知道的差不多了,說的是一位廚師技藝娴熟,十分了解牛的構造,發現牛的肉和骨頭中間有一個縫隙,砍牛的時候隻需要把刀在縫隙裡遊走就行了,因此一點不浪費刀,一把刀可以用幾十年。不過莊子卻認為這裡頭包含了養生的道理。為什麼呢?莊子認為,世界上充滿錯綜複雜的矛盾,如果像庖丁一樣,把握住肌理和規律,順應自然,遵從自然之道,這樣就能免受傷身和勞神的困擾,像保全刀一樣保全生命,存養精神。所以,别看有的成語雖然隻有幾個字,可是裡面卻包含着豐富的智慧。
(本文摘自《中國成語大會·我的智慧成語世界》,接力出版社2015年出版,為央視熱播《中國成語大會》欄目官方授權圖書。郦波、蒙曼、畢淑敏、張一清、傅秋爽等知名學者妙語點評,全新角度解讀成語中的中國智慧。)
國家人文曆史
長按二維碼關注(gjrwls)
訂 閱 季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國曆原創産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