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
“湖水呢喃,發着幽光。擡頭仰望,我心一驚,黑藍色的冰空上,印着一輪巨大而飽滿的金黃色的淚珠,她發出溫暖和馨的光芒,照亮了這幽暗的巨大的黛色的湖面……”
這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的中篇小說《三潭印月》的結尾。
《三潭印月》
王旭烽 著
江蘇鳳凰出版社
2022年9月11日,農曆八月十六,48位書友在西湖的畫舫之上,真就看到了這滴“淚珠”,如小說中的描摹一模一樣——巨大、飽滿、金黃、溫暖。
更為重要的是,王旭烽也在這艘畫舫之上,她說,以往的閱讀分享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文字之間,這個難得的湖上月夜,不妨也好好感受一下西湖的水聲和風聲。
王旭烽老師
這是文瀾讀書島第114期閱讀分享會,按照“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一傳統說法,活動策劃人勞月和喬靜仙,早早就選定農曆八月十六這一天。
但是天公是否作美,讓他們焦慮了很久,自一個多月前确定活動日期,勞月就一直在關注天氣變化。中秋節前幾天,氣象預報從小雨、陰天到多雲,當畫舫在漫天晚霞中往三潭印月駛去之時,勞月才松了一口氣。
月亮不負衆望。當夜幕襲來,月亮突破薄雲,款款地挂在天空。
一直在構建文學西湖的王旭烽,以小說集“西湖十景”講述了十個發生在西湖邊的愛情故事,分别為《三潭印月》《柳浪聞莺》《斷橋殘雪》《雷峰夕照》《花港觀魚》《平湖秋月》《雙峰插雲》《曲院風荷》《南屏晚鐘》《蘇堤春曉》。
這10部作品,也是勞月特别喜歡的,于是他就有了和書友一起共讀“西湖十景”的計劃,以走讀的方式,帶着這10部作品繞湖而行。中秋節假期的這場分享,已是文瀾讀書島“跟着王旭烽走讀《西湖十景》”的第三場。
月夜三潭 視覺中國供圖
“西湖十景”從萌生到真正成為一套書,王旭烽用了15年。
第一部《斷橋殘雪》,誕生于1990年代中期。“大家知道我寫長篇,還寫了很多紀實,還有一些紀錄片和劇本,但它們都不能讓我有實驗性。所以,我一直寫得比較規矩,但我又很想滿足自己的創作欲望,不管是在修辭上,在内容選擇上,還是在文體創新上,都想有自己的另外一種風暴。”王旭烽這些“野心”,在《斷橋殘雪》上得以施展,因為這部小說寫得過瘾,她決定再寫9部。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的最後一部,也是王旭烽自己最滿意的一部。
其實,《三潭印月》本來排行“老七”。開寫《三潭印月》時,王旭烽正在北京開會:“那麼厚的一疊方格紙都用完了,小說的頭還開不出來,當時我就知道:完了,如果一個頭要開無數遍的話,說明這個思路是不對的。我突然明白了,我沒有想清楚《三潭印月》應該怎麼寫。”
等其他9部中篇全部寫完,必須要重啟《三潭印月》的寫作了。有一天,王旭烽從自己的居所去西湖邊散步,獨自行走在玉泉一帶,她擡頭看到路旁的樹杈指向天空,像手掌托着一輪圓月,此時的月亮,像極了“一滴渾圓的、金黃色的、溫暖的眼淚”。這時候,她知道《三潭印月》該怎麼寫了。
很多小說家的創作往往是先有命題或人物,但王旭烽的寫作往往是從意象而起——比如,《三潭印月》裡像一滴眼淚的圓月,《曲院風荷》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柳浪聞莺》裡的越劇和杭扇……她說,“西湖十景”都是先有意象再寫出小說的,所有的意象都是作品裡的核心。
《三潭印月》中的“我”,圍繞西湖,兜兜轉轉于三潭印月、河坊街、耶稣堂弄……尋找杭州城裡鼎鼎有名的“穗廬茶主”的往事,由此揭開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作品呈現的是一個悲劇,但在王旭烽看來,悲劇是尋找真相的過程:“你越追求真相,越發現它是一個善的故事,一個美的故事。”而且,書中的人物,都有原型,隻是,王旭烽在這些生活原型的基礎上虛構和創造了關于親情、愛情、友情、正直、扭曲、人性、國界、曆史的感人故事。
“真善美往往難以兩全,真的東西可能很醜,善的東西可能不美,美的東西可能很邪惡。甚至,我們可以看到善與善之間、惡與惡之間又你死我活的争鬥。”王旭烽說,尋找真善美,是寫《三潭印月》的初心,它的主題是真善美的高度集中。
畫舫上讀書賞月
時間過得很快,自三潭印月重返湖濱的五公園碼頭,時間已經過去了近兩個小時。與四十餘位書友一樣,王旭烽老師覺得意猶未盡。
“過去是通過聽與看來與作者交流,今天不僅有聲有光,還可以用手去觸摸湖水,用身體去感受湖上清風,真正沉浸到故事中去,這是一種立體的讀書方式。無論過去多少年,我們齊聚一堂在西湖上探讨文學作品的場景,必然會被載入個人的史冊,無法忘懷。”王旭烽說,畫舫之旅,開啟了一種新的閱讀模式。
活動策劃人勞月分享
《三潭印月》首先讓閱讀者讀懂西湖的美,作為活動策劃人同時也是資深讀者的勞月說,他始終不能忘記兩年前王旭烽老師在孤山的一次分享會上說的那段話——
“當你受到挫折,你的心都粉碎的時候,假如你是一個外地人,你可能連走的地方都沒有,但杭州人至少還有西湖。可以到白堤、蘇堤去走一走,到于謙、秋瑾、張蒼水、章太炎的墓前去走一走,到雷峰塔、保俶塔、六和塔去走一走。這時,古往今來的所有英雄、豪傑、美人都會向我們撲面而來。你就會覺得,沖着這麼美好的世界,活着還是有意義的——美就是一種終極的依靠。”
畫舫上的48位書友中,還有很多特别的客人——王旭烽老師的家人,浙江圖書館閱讀推廣部主任謝貝妮,浙江大學岀版社編輯委員會主任、原總編輯袁亞春,中文奇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CEO戴和忠,軍旅詩人郭水華。
郭水華先生為文瀾讀書島即興賦詩
臨近碼頭,月亮已經從東方挂到了城隍閣一側的天空,湖上的“月亮船”也魚貫而出。世界正如《三潭印月》中寫的那樣:“永恒的不會變形的美正在重生,我看到了無聲的雲彩和滿月構成的世界……”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