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東營河口區鹽堿地

東營河口區鹽堿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8 15:29:12

齊魯網6月15日訊編者按:十八大以來,山東牢記囑托,奮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走在前列,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山東衛視《調查》欄目推出系列專題《砥砺奮進的五年》,看五年山東新變化。

東營河口區鹽堿地(砥砺奮進的五年)1

黃河三角洲被稱為“中國最年輕的陸地”,至今,它仍然在以每年1.6萬畝的速度向海中推進。土地是個寶,但黃河三角洲卻是塊泡在鹽水裡的寶。鹽堿地和澇窪地的面積占到總面積的95%左右。

利津縣,位于黃河三角洲的核心區域。俗話說,鹽随水來,鹽随水去。地面海拔高度越低,地下水位的高度距離地面就越近,這是形成鹽堿地最根本的原因。利津縣平均海拔還不到十米,絕大多數土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鹽化。

利津縣汀羅鎮前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立民告訴記者,“在利津流傳着這麼一個順口溜。就是利津三件寶,荊柴葦子草。就是長這些東西,年年種樹不見樹,年年養花不見花。”

東營河口區鹽堿地(砥砺奮進的五年)2

怎樣才能在鹽堿地上挖到實實在在的效益?這不僅是老村長的困惑,更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今天,利津人人可以自豪地說,已經找到了破解這個難題的門道。

韓啟海是利津縣北宋鎮坡韓村的一位村民,他現在的工作就是種地。但是跟一般意義上的農民不同,韓啟海是一位在自己村的土地上打工的農業工人。

韓啟海一家從前的口糧地是一片輕度鹽堿的地塊,韓啟海以前在這裡種棉花,忙活一年,一畝地隻有八九百塊的純收入。韓啟海家一共有8畝口糧地。2015年,他把其中的7畝半地流轉給了現在打工的這家公司,“每畝地一千塊錢,每年十二月十号準時給打上。”

衆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附近的幾個村子一共流轉了兩千多畝連片的土地,其中的一千五百多畝,現在已經種上了綠化樹種白臘。

東營衆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全如介紹,“現在目前來說,這種樹達到5公分(胸徑),再下去三年以後,就能達到8公分到10公分。到了十公分以後,這棵樹得賣300來塊錢。”

現在,這片白蠟林的種植密度是一畝地150棵左右。三年後,如果白臘的價格能夠維持住現在的行情,一畝地的純收入可以有四五萬塊錢。一千五百畝白臘林最終可以給企業帶來六七千萬的收入。那問題來了,種白臘能賺這麼多錢,村民們自己為什麼不種呢?

李全如說,“這是一個長期性的,前五年基本是見不着什麼效益。五年以後市場是一個什麼行情,目前也很難估量。”

白臘樹從樹苗落地到長大成材,如果把土地成本計算在内,五年間每畝地需要一萬塊錢以上的成本投入。五年不賺錢,還要持續不斷地往裡投錢。林業部門的政策還要求種植者必須按年分批次采伐,不能一年内把樹全部挖走。每挖走一棵大樹,還必須補種一棵小樹。一家一戶的農民沒有能力抵禦市場風險,很難下決心做這件事情。農民是有地沒錢不願種樹,幾年以前,企業面臨的局面卻是有錢沒地沒法種樹。

到農民家裡一家一戶的談流轉合同,企業顯然沒有這個能力。坡韓村的做法是,村集體先從村民們手中流轉土地,有了連片的土地之後,再由鎮政府出面招标,由政府和企業簽訂統一的合同。

李全如介紹,種樹國家也有一部分補貼,整體總的來說在兩千左右一畝地,林權證現在正在辦理當中,拿到林權證我們可以貸一部分資金。

從2015年以來,利津縣已經在縣城和鄉鎮駐地周圍造林超過一萬五千畝。2016年,濟東高速利津段主體工程完工。使用相似的辦法,不到兩年的時間利津又在濟東高速兩側完成造林一萬三千多畝。在利津縣境内主要的國道、省道兩側,現在也已經完成了全線的綠化。

利津縣林業局局長顧國嶺介紹,在生态林場、高速林帶和環城林,我們正在發展林下經濟。光西瓜這一項,我們今年發展林下西瓜6000多畝,給農民增加收入4000餘萬元。

東營河口區鹽堿地(砥砺奮進的五年)3

眼前這種矮小的植物,就是東營著名的特産,紅地毯,也叫黃須菜。到中秋節前後,它們都會變成火紅的顔色,十分美麗。但另一個事實是,這種野菜的學名叫做堿篷,是中度以上鹽堿地的标志性植被。可以确定地說,在能看得見堿篷的地方,任何喬木都無法成活。

利津縣林業局黨組副書記李建民介紹,搞台田,把土地擡起來,擡高以後相對的降低地下水位。

記者了解到一畝台田每墊高一米,工程造價在六千塊錢左右。位于利津縣明集鄉境内的這片台田總面積在830畝左右,一次性投資超過500萬元。

李建民說,老百姓對這樣的鹽堿地投資的積極性不大,一般不改造,不利用。

東營河口區鹽堿地(砥砺奮進的五年)4

這項工程,利津縣争取到了國家農業發展銀行的貸款,采取了政府貸款建設,後期招标企業養護,政府分到收入之後再還貸款的方式。然而,修好了台田,并不意味着這裡就能直接種樹了。利津縣邀請山東省林業科學院的專家對這裡的土質進行過專門的化驗。這裡的土壤含鹽量依舊在千分之四左右。

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鹽堿地造林試驗副站長楊慶山說:“一般的喬木到千分之三是個極限。在中度鹽堿地上是不可以的。”

土壤含鹽量在千分之四到千分之六之間土地,就被稱作是中度鹽堿地。台田雖然被墊高了一米,但是墊高所用的土,依然是中度鹽堿地上的土。在這上邊種樹,傳統的辦法是借助雨水和黃河水反複澆灌沖洗,帶走土壤裡的鹽分。但大水同時也回把土壤中的養分帶走,樹木成活率還是難以保證。楊慶山和同事們的工作,就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尋求突破,研究更加耐鹽的最新樹種。就在今年,他們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楊慶山說,“我們新培育的白臘實驗七号,它的根系是傳統白臘的三到五倍。耐鹽能力從以前的千分之三提高到千分之四。在中度鹽堿地造林的成活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東營河口區鹽堿地(砥砺奮進的五年)5

從2015年到現在,利津縣新增造林面積6萬多畝。生态環境的改變,不僅給鹽堿灘上帶來了綠色,更是給老百姓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收入增長。作為利津縣最早開始動手搞綠化的村子之一,汀羅鎮前崔村也早已經建設的綠樹成蔭、桃李飄香。村頭的老白臘曾經賣出過4000塊錢一棵的高價。村委會有了錢,更是在每家每戶的門前都種上了綠樹鮮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