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24節氣中的處暑。
雖說處暑的“處”為終止之意,表示暑氣到此而止。但事實是,處暑正值長夏期間,暑濕猶存。
中醫認為,“暑邪耗氣傷津”,能影響人的正氣。而濕邪易困脾胃,容易使人茶飯不思、脘腹脹滿、吐瀉不止。
因此,此時的養生重點,應以消暑利濕為主,少吃傷胃招濕氣的食物,多吃一些潤燥養胃的食物,以提高身體對秋老虎的适應能力。
處暑後這2種瓜最傷人,傷胃招濕氣
西瓜
清甜多汁的西瓜,是不少人的最愛,但西瓜還有個别名叫“寒瓜”,吃多了容易導緻寒涼之氣進入體内,傷害脾胃。
脾胃承擔着運化水液的職責,脾胃如果受傷了,水液就無法正常排出,會在體内停滞、堆積,導緻濕氣蹭蹭漲。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提到:西瓜、甜瓜,皆屬生冷,世俗以為醍醐灌頂,甘露灑心,取其一時之快,不知其傷脾助濕之害也。
所以,處暑後千萬别毫無節制地吃西瓜,尤其是本身就脾胃虛寒的人。
苦瓜
口感微苦、清熱降火的苦瓜,在夏天頻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但處暑一過,也是時候跟它說拜拜了。
原來,處暑雖然暑熱猶存,但天氣也越來越幹燥,稍不注意就容易上火,出現口幹舌燥、口腔潰瘍等問題。
苦瓜性寒味苦,夏季吃可降火消暑,但處暑後吃苦瓜降火,往往火沒降下,反而傷了脾胃!
其實瓜還是那個瓜,不同的是人的身體和環境發生了變化,此時更需要吃些溫補潤燥的食物,才不會損傷身體。
看到這相信不少人會有疑問,那這兩種常見瓜都不能吃了,處暑後我可以吃點什麼呢?
别急,且聽小編慢慢說來——
處暑後4種瓜最養人,助眠防癌
黃瓜
黃瓜一年四季都有,現在吃也非常适合。
中醫認為,黃瓜入肺、胃、大腸經,可清熱利水、解毒消腫、生津止渴。
到了秋天,氣候幹燥,吃點黃瓜還可滋陰潤燥,養護肺髒。
此外,黃瓜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促進腸蠕動、加快排洩和降低膽固醇,對預防腸癌也有積極作用。
黃瓜蒲公英粥
////
食材:黃瓜50克、大米50克,新鮮蒲公英30克。
做法:黃瓜洗淨切片,蒲公英洗淨切碎待用;大米淘洗後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如常法煮粥;粥熟時,加入黃瓜、蒲公英,再煮片刻,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解暑、祛濕消腫。
冬瓜
冬瓜味甘淡,性平和,具有消熱痰、止咳嗽、利小便等功效,也适合暑濕并存的現在食用。
冬瓜一身都是寶。瓜皮利水消腫,能消除煩渴。瓜子健脾,可清腸通便。因此用冬瓜煲湯時,一般都連皮和籽一起使用。
由于冬瓜含維生素C較多,且鉀含量高,因此它是肥胖、高血壓、腎病及水腫患者的上佳食品。
另外,冬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低,對餐後血糖影響小,因此糖尿病患者可将它作為日常食品。
消腫冬瓜湯
////
原料:排骨,冬瓜,姜片。
做法:排骨焯水備用,冬瓜切塊狀。排骨、姜下鍋,加清水,先大火燒開,再轉小火炖約一小時,加入冬瓜塊,炖至冬瓜塊變透明。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渴除煩。
南瓜
處暑後,我們還是會感覺熱浪撲面。這時,無論是清熱消暑,還是潤燥,南瓜都派得上用場。
中醫認為,南瓜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止咳平喘、潤肺養胃等作用。
除此之外,南瓜還是一種“三高瓜”(高鈣、高鋅、高鐵),有利于預防骨質疏松症和防治高血壓,特别适合中老年人以及高血壓病人食用。
南瓜綠豆湯
原料:南瓜、綠豆适量。
做法:南瓜去皮切塊備用,将綠豆下冷水鍋,大火燒沸後用小火煮20分鐘左右。當綠豆皮剛被煮裂時,下南瓜塊,大火燒沸後改中火煮至軟熟。
注意:綠豆性寒,病人、體質偏弱、腎功能不好、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喝此湯。
木瓜
木瓜向來有“百益之果”、“水果之王”、“萬壽瓜”的美譽。
木瓜所含的木瓜蛋白酶可以幫助人體分解肉類蛋白質,能夠促進消化,幫助調養脾胃、運化水濕。
飯後吃少量木瓜,還可以幫助腸道消化難以吸收的肉類,還有助于預防胃潰瘍、腸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木瓜含有的一種叫齊墩果酸的物質,具有護肝降脂的作用,也适合三高患者食用。
木瓜吃法特别多,但最推薦大家的是生吃。因為木瓜煮熟以後,大部分營養成分,如β胡蘿蔔素、木瓜蛋白酶等被破壞殆盡。
來源:《中國家庭醫生》雜志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