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面前跟孩子交流的時候盡可能多用語言,而且身體的動作與和語言并行,這樣的話孩子才能夠知道如何地去利用說話與大人進行交流。——崔玉濤
01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奶奶說是“貴人語遲”!?
同事張姐家的兒子2周歲了,隻會叫爸爸、媽媽和奶奶,而且還模糊不清。另一個家同事的女兒剛剛16個月就已經能說很多簡單的小句子了,比如說:“媽媽,看電視。”
“奶奶,晨晨玩。”
其實,孩子一歲半時,别人家的孩子陸續都開始會叫“叔叔”“阿姨”,張姐家的兒子還隻會喊“媽媽”,這可把張姐給急壞了,孩子奶奶說:“老話說了,貴人語遲,不着急。”平時,張姐和老公工作都很忙,孩子一直是爺爺奶奶帶着。真是“隔輩親”,二老對孩子極盡寵愛,隻要孩子指着想要東西“嗯呀”兩聲,奶奶立刻心領神會。當時,張姐還笑稱:“兒子,奶奶真是你肚子裡的蛔蟲。”
可兒子這都兩周歲了,還停留在“咿咿呀呀”的表達狀态上,張姐再也坐不住了,擔心兒子有問題,帶着兒子去檢查才知道原來兒子是“語言發育遲緩”,醫生建議,要立即開始語言訓練。
02
“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教出了“啞巴兒子”
上文中張姐的兒子被診斷為“語言發育遲緩”,那何為語言發育遲緩呢?
北京市東城區精神衛生保健院 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王建甯稱: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于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
換句話說,在孩子智力發育沒有問題的前提下,當你家的孩子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或者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于同齡人,那麼你就應該注意 了,也許他不僅僅隻是“貴人語遲”,而是因為語言發育遲緩。
那造成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都有哪些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聽得太少,“我不會”
孩子的語言學習其實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從呱呱墜地開始到他會說話之前,大部分情況他是通過哭來表達需求的。這個時候大人下意識地以為孩子還小,不會說話,就忽略了跟孩子的語言交流,其實,當孩子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口型和表情,并能夠“咿呀”回應時,就已經進入語言發育的敏感期。
《蒙梭利特兒童語言能力訓練》一書中就提到9-12月齡的寶寶已經進入語言理解階段。這個時候大量的語言刺激及引導對孩子真正的獲得語言至關重要。這個階段,孩子是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的,語言是需要先吸收,然後内化模仿而成的。
要想給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講好一門課程僅有一兩本書遠遠不夠。——光學專家馬祖光
孩子的語言學習也是如此,隻有足夠多的詞彙輸入積累,才有内容可輸出呀。但在實際生活中,有多少新手寶媽,隻要孩子不哭不鬧,就在一旁刷手機的。你都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又憑什麼要求孩子出口成章呢?
第二,包辦太多,“我懶得開口”
張姐的婆婆非常細心,對孩子的照顧事無巨細。隻要孩子稍微一有動作,婆婆立馬滿足,根本就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就認為動作比語言更有效,漸漸地,就會放棄使用語言。
遼甯衛視《有請主角兒》的一期節目中,小神童旸旸5個月開口說話,1歲能背古詩,讓現場嘉賓驚訝不已。旸旸爸爸談到自己對兒子的教育時格外自豪,當他發現孩子開始無意識地模仿大人說話時,鼓勵孩子大膽張嘴,不斷引導,才有了現在大家眼裡的“神童”。其實,旸旸不過是比同齡人進行了更多的學習和練習而已。
03
抓住語言關鍵期,你的寶寶也可以“能說會道”
心理學家們經過大量的觀察發現,0-3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寶寶跳過“語言發育遲緩”的坑,盡早實現“言論自由”呢。筆者有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 面對面交流,無障礙輸出
蒙特梭利早教中心的教育專家-瑪利娅·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認為:
語言是自然賦予人類的一種本能。但也有超乎自然的部分。幼兒周圍的成人并沒有刻意地教孩子語言,然而人類的語言對嬰幼兒而言,就如同人間最美妙的音樂。
很多人都認為,說話是本能,孩子早晚都會說話,不需要刻意去教。其實不然,嬰幼兒時期,孩子的語言都來源于他對父母的學習和模仿。當孩子孩子會哭鬧時,我們就應該開始有意識地進行語言訓練,經常性地跟孩子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喂奶前,告訴寶寶:“寶寶,我們該吃飯了”;撫觸時,邊進行肢體接觸邊給孩子講故事,唱兒歌;孩子哭鬧時,盡可能地多用語言安撫。
父母的語言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語言。我們要時時刻刻秉持這樣的信念,堅信所有的輸入都是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實現無障礙輸出。
第二, 營造語言環境,為“開口說”奠基
豐富的語言環境就像氧氣。當你擁有它的時候,你覺得理所當然,當你沒有它的時候,你才會意識到它是如此重要。——尼姆.托特納姆
中國也有句古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外在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盡可能地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幼兒時期以無意注意為主,因此,我們可以在家裡布置各種圖片、畫冊等,讓孩子利用自由活動時間多看、多說。比如,在家學習走路時,可以先讓孩子觀察牆上的圖案,同時用誇張的語言、豐富的表情、風趣的語言為孩子示範表演,然後根據孩子自身能力學着做學着說。另外,有聲讀物、看電視也是孩子獲得語言的訓練的有效手段。
第三, 做個“懶媽媽”,促發“主動說”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表示:
适宜的物質和心理環境能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增強幼兒主動活動的意識,從而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竭盡全力去呵護孩子,從他出生起,就恨不得為他做好每一件事。可是,我們為他忙前忙後,父母太勤勞,反而助長他的惰性。正确的做法應該是:比如孩子說:“蘋果。”顯然,孩子是想要蘋果,此時,父母可以用完整的語句反問一次:“你是要吃蘋果嗎?”孩子可能會點頭說:“是。”這時候呢,我們還有繼續“懶下去”,繼續再确認一遍:“你要什麼?”孩子肯定會正确地回答:“我要蘋果。”或許你會覺得這件事很瑣碎,甚至有點枯燥,但是請相信,處于語言敏感期的孩子是願意跟你進行這樣的對話的。長此以往,孩子再有需求時,肯定會知道怎樣正确表達的。
你的“懶”,不僅能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語言訓練機會,還能讓孩子變得越發獨立。
04
總結
今天,我們聊了關于“2歲寶寶不會說話的問題”,也一起分析了孩子不會說話的原因,總結了三點鼓勵孩子從“不會說”到“主動說”的方法:
一、 面對面交流,無障礙輸出
二、 營造語言環境,為“開口說”奠基
三、 做個“懶媽媽”,促發“主動說”
在孩子何時開口說話這個問題上,沒有的統一的絕對的标準,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為孩子營造語言環境,有意識地進行語言訓練,讓孩子早日實現“能說會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