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奇
艾愛國,“七一勳章”獲得者 (制圖:李芸)
艾愛國拿起焊槍和面罩,會給人一種成竹在胸、穩如泰山的感覺。電光火石間,一道道焊縫仿佛工藝品般呈現在人們眼前。堅守焊工崗位50多年,他為我國冶金、礦山、機械等行業攻克難關400多個,改進工藝100多項,獲得了“七一勳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大傑出工人”等榮譽,是工匠精神的傑出代表,不折不扣的“大國工匠”。
執着專注,擇一事終一生。用心專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來成就一番事業的必備品質。懷揣着工業報國的初心,艾愛國放棄了當領導的機會,婉拒了賺大錢的邀約。右手焊槍,左手面罩,72歲的他如今仍然每天打卡上班。有人問他:“你不斷攀登技術高峰,生活上卻幾十年如一日,依照的是什麼标準?”他回答:“一名共産黨員的标準!”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1983年,還是普通工人的他入選新型貫流式高爐風口攻關團隊,每次焊完,雙手都被燙出血泡,衣服被汗水浸濕後被烤幹,硬得像被漿洗了一遍。最終項目成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艾愛國是獲獎9人中唯一一名普通工人。古今匠人以工藝專長造物,在不斷精進與突破中演繹着“能人所不能”,一把焊槍,同樣诠釋了艾愛國對技術精益求精的追求。
一絲不苟,“偏毫厘不敢安”。《詩經》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古代工匠在雕琢器物時執着專注的态度,對每一個細節都傾注匠心。在所有焊接工藝中,大型銅構件難度最大,超700攝氏度下操作,幾分鐘的窗口内,要精準找點連續施焊,稍不留神就前功盡棄。艾愛國坦言,“焊的時候皮膚繃緊,手不自覺地顫抖,不知道能堅持到第幾秒。”以此為生,精于此道。面對技術、意志力的多重考驗,艾愛國實現了焊接技藝的“由技入道”,從焊接高手成為焊接工藝高手,将旁人望而卻步的難事,變成了自己的拿手絕活。
追求卓越,“千萬錘成一器”。從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到亞洲最大深水油氣平台——南海荔灣綜合處理平台,再到正在進行的國家重點工程——深中通道,艾愛國親自參與這些超級工程,并完成攻堅難題。“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學不透。”艾愛國總把這句話挂在嘴邊。退休前,他還成立了工作室,帶領團隊進行産品的焊接性能實驗,繼續為國家攻克一個個焊接領域難題。作為行業領軍人,艾愛國把畢生積累的十多萬字技術筆記、數百項工藝獻給國家,帶出數百名跻身世界制造舞台的“鋼鐵裁縫”。“一個艾愛國技術再好,力量再大,也改變不了我國焊接技術還落後于發達國家的現狀。”在艾愛國看來,做好傳幫帶,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知得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師徒相授“各守其業”,傳承的不隻是技藝,更是“工匠精神”的匠心。
艾愛國常說,“做事情要做到極緻、做工人要做到最好。”面對新的曆史使命,黨員幹部應當崇尚先進、見賢思齊,學習艾愛國的品格風範,立足本職工作,堅持把建功作為不懈追求,力争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在各行各業錘煉出更多更閃亮的“焊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