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tcl集團的經營戰略

tcl集團的經營戰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30 19:14:24

與非網 1 月 13 日訊,TCL集團拟變更公司全稱及證券簡稱,公司全稱拟變更為“TCL 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相應變更為“TCL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将證券簡稱變更為“TCL 科技”,英文簡稱變更為“TCL TECH.”, 證券代碼仍為“000100”。原因是,公司已剝離智能終端和配套業務,聚焦科技産業發展,由相關多元化轉為專業化經營,原有全稱和簡稱不再适用。

tcl集團的經營戰略(公司業務逐漸剝離)1

拟變更公司全稱及證券簡稱的背景及原因

公司前身是惠陽地區電子工業公司,1985 年投資成立了以“TCL”為字号登 記注冊的“TCL 通訊設備有限公司”;随着消費電子業務的快速擴展,公司于 1994 年正式變更為“TCL 集團公司”;2002 年,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複,同意 企業名稱使用“TCL”字号,公司同年變更為 “TCL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沿用 至今。經過 38 年的發展,TCL 集團涵蓋電視、手機、家電等終端及其配套業務, 半導體顯示器件及材料、産業金融及投資創投等多項業務。

伴随着 5G、物聯網、人工智能 雲等技術快速發展,科技正推動和深化在經 濟、社會、文化、生态等領域的變革和重塑。為突破發展瓶頸,提高經營效率, 滿足不同業務發展需求,聚焦于全球産業變遷下的高端科技産業,公司于 2019 年初完成重大資産重組,剝離了終端業務及配套業務,上市公司以半導體顯示技 術及材料業務為主,保留産業金融和投資業務以支持和賦能主業發展。公司業務 範圍已發生實質變化,“TCL 集團”不再适用。

(二)公司将繼續推進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的産業鍊整合,做大、做強、 做精主業,“TCL 科技”更符合公司的主業構成。

顯示作為信息傳遞和交互的主要界面,是影響基礎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 新型顯示技術和應用不斷豐富。同時,行業加速整合和科技融合升級也為顯示産 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國企業已經建立了規模和效率優勢,正在面向新型 顯示技術建立全球領先的産品、技術和生态布局。

公司将聚焦資源發展半導體顯示和材料産業。目前,TCL 華星的大尺寸面闆 出貨量全球第三,LTPS 手機面闆出貨量第二,AMOLED 産品已量産出貨,随着 t6、 t4 和 t7 産線的陸續投産及量産,華星的效率和規模優勢進一步增強;交互白闆、 電競、商顯、車載、筆電等高附加值的産品和應用正不斷豐富;TCL 華星将通過 Mini LED on TFT 和 8K 技術主攻大尺寸 LCD 高端産品,率先布局印刷 OLED 技術 研發和商業應用,基于 QLED 材料優勢實現領跑,邁入技術領先的發展新階段。

公司也将把握産業調整和洗牌機會,加速産業鍊的縱向延伸和産業橫向整 合,尤其是在基礎材料、下一代顯示材料,以及新型工藝制程中的關鍵設備等領 域的投資布局,以生态領先構築顯示領域的戰略性競争優勢。

(三)緻力于全球領先的智能科技産業集團,在核心、基礎、高端科技領 域尋找兼并購機會,“TCL 科技”可以準确表達公司戰略定位。

公司已發布《全球領先之道》的新階段企業綱領,明确以科技為核心的業 務方向和戰略定位,“科技創造精彩 暢享智慧生活”是新時期的企業使命,“成 為全球領先的智能科技公司”是公司戰略升級下的願景,以“當責、創新和卓越” 全體 TCL 人面向新征程的核心價值觀。

圍繞全球領先的智能科技公司,公司将以内生發展動力為基礎,大力推進 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的技術、産品和生态的全球領先,并擇機在高科技、大資 産、長周期領域尋找兼并重組機會,配置科技發展中最基礎的、最核心的、中國 企業可以建立持續領先優勢的資産,建立公司業務增長新動能,實現企業高質量 成長和股東價值的持續增長。“TCL 科技”可以準确表達公司本次升級後的願景 和戰略定位。

TCL:從多元發展到業務聚焦,老牌廠商的謀變之路

從多元化發展到業務聚焦,重組後的 TCL 可謂是輕裝啟航。

從磁帶大王,電話大王再到彩電大王,總部位于廣東惠州的 TCL,自 1981 年創立以來,曆經了家電市場的變遷,近些年也在不斷調整和優化發展戰略。

根據财報顯示,2018 年上半年 TCL 集團整體營收達 525.24 億元,其中海外營收占比達 46.95%。同年 12 月,TCL 集團公布了龐大的資産重組方案,将以 47.6 億元的價格将旗下消費電子、家電等智能終端業務以及相關配套業務轉出,公司由過往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産業與智能終端産業三大主業,變更為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産業。

TCL 集團召開股東大會,14 項資産重組方案的議案全部通過。在新的重組方式下,從高度多元化到戰略聚焦,精簡了業務和架構的 TCL 集團可謂是輕裝上陣。

潮起潮落,四次主營業務轉型

讓我們先将目光轉向喇叭褲風靡全大街的 80 年代,收音機成為了風靡一時的家庭娛樂工具。TCL 的前身 TTK 就是憑借生産收音機裡的磁帶做成了不小的生意。

Digital Music News 曾統計,1983 年至 1990 年間,磁帶是市場份額最高的音樂載體,巅峰時期占據了 55.3%的市場份額。

1984 年,TTK 的年銷量甚至達到了 1400 萬盒。

直到 1984 年末,中英發布聯合聲明,确定香港将于 1997 年正式回歸。TTK 的港方股東翁耀明決定退出 TTK 并移民海外。第二年,李東生前往香港開設辦事處,全權負責公司在香港地區的原材料采購與外銷,以彌補股東撤資帶來的業績空白。

這個時候,單靠銷售磁帶已經不足以撐起 TTK 的業務了,尋找新的發展方向成為整個集團亟待解決的事情。此時,身在香港的李東生敏銳地捕捉到了錄音電話機的商機,大肆進軍電話行業,成功讓 TCL 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

1985 年 9 月,TCL 通訊設備有限公司成立,主營業務便是電話機的生産與銷售。1989 年,TCL 電話機已超千萬的銷量,成為全國銷量第一的電話廠商。

1993 年,在通訊業務發展順利的 TCL 在深圳挂牌上市,成為國内通訊終端産品企業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在這樣的背景下,TCL 集團正式成立,并将下屬分公司重新整合,成立 TCL 電子集團、通訊集團和雲天集團,分管總集團的電子工業、通訊業和土地資産。

此後,李東生走馬上任,接下了 TCL 電子,并将目光聚焦在彩電上。

1995 年,TCL 簽下了當時炙手可熱的劉曉慶作為代言人,月銷售額從最多 8000 萬,飙升至年底的 1.8 億元,打響了 TCL 在家電行業的第一場戰。1998 年,TCL 開始瘋狂進行銷售網絡的重新建設,僅用一年的時間便建成了 1 萬個銷售點。

自此,TCL 彩電業務全面翻身,重組後赴香港成功上市。

興許是受此前産品單一化的影響,TCL 開啟了浩浩蕩蕩的多元化征程。除了大衆熟知的彩電外,TCL 逐布将産品拓展到電話、電視、手機、冰箱、洗衣機、空調、智能健康電器、液晶面闆,業務覆蓋金融服務、互聯網應用服務、銷售及物流服務以及投資與創投領域。

2004 年,在國際化的擴張道路中,TCL 通訊斥巨資先後完成了對彩電巨頭法國湯姆遜公司的收購、阿爾卡特公司手機業務的并購。

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上有國際手機品牌強勢入駐國内,下有大量泛濫的山寨手機,國内手機市場遭遇了價格戰。加上對彩電業技術判斷失誤,TCL 終在電視和手機兩條線上,先後陷入了僵局,虧損及其嚴重。

直到 2009 年,從海外收購失利中複蘇的 TCL 開始向産業鍊上遊延伸,揮師進軍面闆行業,投資數百億元的華星光電項目正式上馬。

目前,華星光電在 TCL 集團中的地位也在逐年攀升,并最終成為了 TCL 第四次轉身的核心。

業務精簡,輕裝上陣

在過去兩年的财報中,TCL 都在強調集團的“7 3 1”戰略。旗下分别為 7 大産業業務:多媒體電子、TCL 通訊科技、華星光電、家電産業集團、通力電子、商用系統業務群、部品及材料業務群;3 大服務業務:互聯網應用及服務事業本部、銷售及物流服務業務群、TCL 金融控股集團;再加上創投及投資業務群。

然而,分析以往的财報數據,可以看到 TCL 集團早就開始依賴華星光電貢獻主要利潤。曾經賴以為生的消費電子、家電和通訊業務等智能終端業務增長乏力,正在拖累集團整體業績。

毫無疑問,TCL 未來一段時間的盈利來源将主要來自華星光電,而華星光電此前尋求上市頻頻受阻,自然需要采取新的措施。

2018 年 12 月 8 日,TCL 集團公布了龐大的資産重組方案,大刀闊斧地簡化上市主體的業務架構。

然而,重組方案一出,市場轟動。

深交所發函,從出售資産必要性,再到标的評估定價等共計 31 個問題向 TCL 發問,想确認交易是否有利于維護上市公司的利益;12 月 21 日晚間,針對深交所的問題,TCL 答複了 200 多頁。

業内人士分析認為:本次的重組對具有多重業務的 TCL 而言,搖身一變成為了具備半導體屬性的高科技企業,這将有助于提高 TCL 的估值。

其實從其它幾項業務的業績來看,抛棄這一個個累贅似乎也是合理之舉。

據年報顯示,華星光電 2018 年上半年營收為 121.44 億元,淨利潤為 12.18 億元,淨利潤率為 9.99%;而包括電視、手機等終端業務的 TCL 實業,同期淨利潤為 0.26 億元,淨利潤率僅為 0.10%。TCL 也稱,重組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淨利潤率大幅提升,2017 年從 3.17%提升至 10.5%,2018 年 1~6 月從 3.32%提升至 7.36%。

如今,在家電市場日益疲軟的情況下,精簡業務架構的 TCL,在進行新技術的布局時或許也會更加順暢。

戰略聚焦,數字化轉型是關鍵

2018 年工業通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數字經濟規模 2017 年達 27.2 萬億元,占 GDP 比重 32.9%,同比名義增長超過了 20.3%。這組數據實際上也表明了中國數字經濟規模持續高增長的趨勢。

如今,傳統行業紛紛“觸網”轉型升級,企業數字化可謂是大勢所趨。

然而,國内的中小型制造業企業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雖成長迅猛,但絕大多數企業由于其業務特性導緻其數字化轉型經驗相對不足。這些企業極少擁有完善統一的底層工控自動化、工業通訊等管理标準的現有工廠,面臨着 IT 底層架構混亂,IT 技能老化的現實問題。在這種時候,更需要一批龍頭企業去帶領産業的發展。

此時,憑借在生産制造和通訊行業累積的經驗,TCL 擁有了走向數字化的基礎。

TCL 過去幾年在面闆行業花費巨大,然而面闆産業似乎存在着一種“不擴張就滅亡”的規律,即企業所産生的利潤需要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代的産品升級中。可以肯定的是,精簡業務後的 TCL 在面闆産業的投資隻會多不會少。

目前,TCL 的智能化工廠運用了數字雙胞胎技術,進行物理工廠和數字工廠的打通,實現了生産前的預演、生産中監控診斷再到生産後的評估優化。從這個角度去看,數字化的改造也将有利于 TCL 達到更高的良品率,從主營業務中獲得更多的利潤。

對于此前錯判過行業趨勢的 TCL 而言,捉住這一波趨勢至關重要。在踐行數字化改造的道路上,由 TCL 集團内部孵化的子公司格創東智于去年 7 份正式成立,以實現更高層次的價值挖掘。

集合 IT 資源,輸出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據公開資料顯示,格創東智整合了 TCL 各産業 IT 人員及 IT 資源,一方面服務于 TCL 集團的各個業務,成為集團的 IT 服務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雙中心;另一方面對外服務,輸出 TCL 智能制造的成果。

與海爾、富士康所走的路徑不同,格創東智并不做底層平台,而是把重點放在智能制造場景化解決方案,提供包括預測性維護、數據采集和大數據分析平台以及供應鍊管理、能源管理、制造執行系統等 IT 解決方案。

然而,對于 TCL 而言,目前主要面臨着兩個主要問題:

一是進行多套系統的打通,例如,IT 部門隻能做标準化的數據分析和系統建設,OT 團隊隻能依靠人工經驗和傳統的統計學去做分析。需要将現有的 IT 團隊與 OT 團隊的融合,量化和标準化具體的流程工藝,把 OT 技術轉換成 IT 信息。

二是需要解決大量過程數據、設備制程參數、環境參數的采集問題,畢竟 IT 系統擺在那裡并不會憑空産生任何生産數據。

當然,或許是因為格創東智成立的時間還很短,TCL 踐行數字化的道路落後于海爾、美的等同行,但這家老牌企業已經不僅僅是我們印象中賣彩電的小子了。

2019 兩會期間,TCL 集團的掌門人李東生在現場透露了 TCL 未來的投資規劃,計劃在未來三年投資 800 億在半導體顯示、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智能制造領域,努力成為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縱觀曆史,偉大的企業都會經曆過低谷和高峰,這些巨頭在創新上也從來沒有停下過腳步。時代的潮流滾滾向前,TCL 能否在産業的更疊中持續性保持競争力,讓我們靜觀其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