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一直是古詩詞中非常常見的題材,無論是李商隐筆下的“春心莫共花争發,一寸相思一寸灰”還是晏殊的“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盡處”,讀來都令人傷感不已。
就連有“詩佛”之稱的王維也曾寫下纏綿深情的相思神曲,這首詩就名為《相思》,全詩如下: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維自妻子死後,一直是獨身一人。
他是名門之後,又是當朝狀元,才名冠絕天下,風流倜傥,自有不少佳人對他投懷送抱,然而他也就和當時的玉真公主傳出過绯聞。
他一直潔身自好,也許和他後來一心向佛有關吧。
曾經懷疑到底是怎樣的女子,竟讓王維挂念至此,直到我看到這首詩的另一個題目《江上贈李龜年》,才明白這首詩原是寫給一個男子的。
我們都知道當年詩歌都是歌唱出來的,這些詩人和當時樂師的關系就如今天周傑倫和方文山的關系,一個寫詞,一個唱曲。
李龜年是大唐著名的樂師,杜甫王維都和他交情頗深。
我們初中所學的《江南逢李龜年》中的“落花時節又逢君”,說的就是他。
安史之亂,李龜年流落江南,王維在春天突然想起遠方的好友,于是便寫下了這首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詩歌開頭便寫到南方的紅豆,每逢春天便長出新枝。
紅豆寄相思自古有之。
傳說古代南方有一女子,他的丈夫被征去戍守邊關。
她日日站在村口的樹下眺望遠方,希望有一天可以等到丈夫回歸。
可是卻等來了丈夫戰死沙場的消息,她肝腸寸斷,泣血而亡。
在她死後,那棵樹突然結出血紅晶瑩的果子,人們認為是這名女子情感動天,這果子定是她的血淚所凝成的,便将其稱為“紅豆”,又名“相思子”。
南方既是紅豆的産地,又是友人所在之地,這裡王維以“紅豆”起興,表達了他對友人濃濃的懷念之情。
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希望你能多多地采集紅豆,因為它代表着最深切的相思之情。
清新高雅的植物既能襯托所念之人的高尚品質,又能表達深情厚意,一舉兩得,所以很多詩中都會以采摘植物寄托相思之情。
就像《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意境幽美,情感又清新自然。
王維這裡也是如此,他讓友人多多采撷紅豆,其實是希望遠方的人兒看見紅豆就能想起自己,這樣婉轉的表達方法,意韻深遠,耐人尋味。
整首詩,句句不離紅豆相思,卻不讓人覺得庸俗。短短20字,便将相思之深,情感之真切寫到了極緻。
這首詩一出,便受到追捧,伶人樂工争相傳唱。
據說後來李龜年便是因為唱了這首詩,情至深處,竟一時昏厥過去,四天後便不治而亡。
可能就是因為這首詩過于纏綿,以至于後來有些人竟認為這是王維寫給玉真公主的情詩。
但其實無論從此事的背景還是詩題來看,這都是無稽之談。
也許王維也沒想到他的一首詩,害友人送了性命,又被人誤解千年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