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了凡四訓精辟句子

了凡四訓精辟句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16:47:34

有人說:“人這一輩子,無非就是個過程”,來此世間時,可謂是一絲不挂,而在百年壽寝時,最終都要歸于塵土。人生中所擁有的财富名利、親友眷屬,對生命而言,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正如有句話所言:“你所執着的,正是帶給你痛苦的根源。”其實人生若要過得喜樂安詳,把握好“放下、付出、休息”這六字就足矣了,珍惜當下所擁有的,放下對未曾有的執着,為人處世多行善,并一直付出下去,必有厚福降臨。

曾有智者言:“世間有兩件事不能等,它們是盡孝和行善。”孝為百善之源,養育之恩重如山,是每個人應盡的職責。而行善積德,則是積累福德的關鍵,譬如有人腰纏萬貫,但若無好善之心,人生亦會過得痛苦異常,全因無福消受、德不配位所緻。在著名勸善書《了凡四訓》中,就格外強調力行善事的重要性,并為我們詳盡講述了如何轉變命運,改變今生定數的方法。

如下,是我自《了凡四訓》中摘錄的三句智慧箴言,我們若能做到知行合一,好福運不請自來!

了凡四訓精辟句子(了凡四訓三句智慧箴言)1

一、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内外雙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釋義:若能向心裡去求,不隻心内的道德仁義可以求得,就是身外的功名富貴,也可以得到。所以叫内外雙得,求仁義、福祿是必有所得的。

《壇經》言:“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意在告訴我們,一切的福分都離不開自己的心地,正如“相由心生”一般,若能于内心常發善願,以甄于純善的心去待人接物,那麼即便是心中無求,所應有的道德仁義、福祿康壽,也會不請自來的。

很多人窮其一生都在為功名富貴而奔波,而其中真正功成名就者卻是鮮少的,究其原因便是不懂得“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的道理,要知道,所遇到的福與禍,全由自己的内心感召而至,若是不種福田,再加上有時的損德敗行,到頭來隻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北宋大儒張載:“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古時的聖賢哲人,心心念念想的都是蒼生的利益,因為其有深厚的德行,所以才能承載重任,享千秋盛名。這就譬如一個人命中本無财富名利,但當他有了至誠利益衆生的心,就是不求,這些所謂的财富名利也會來到。《太上感應篇》中言:“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惡,厲鬼随之”,所以,我們千萬不可輕視内心的每個念頭,要知道,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有時一個細微的念頭,便可能是我們轉禍為福的關鍵。

了凡四訓精辟句子(了凡四訓三句智慧箴言)2

二、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弛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

釋義:若不能自己檢讨反省,而隻是盲目地向外追求名利福壽,最後可不可以得到,還要聽天由命,自己可謂毫無把握。

孟子言:“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意思是說,做人要常思慮自己的言行,隻有合乎天理,方能求得幸福美滿的生活。而在很多時候,人們都會錯解此意,認為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由天注定難以改變的,隻能抱以随緣的态度。我們若是懇切的深思之,論及一個人的“榮辱生死,皆有定數”,其實确為如此,因為一個普通人,一生所造作的無非是小善小惡,最終善惡相抵,還是難逃陰陽氣數的束縛。

而事無絕對,有三種人的命數是難以算定的,其一是大善之人,時刻存有濟人的心,修善自然得福;其二是極惡之人,作惡多端,必然難逃災殃懲罰;其三是作惡而改悔之人,發心悔過永不複造,亦會得到天地的眷顧。而在如今世間,當數後自改悔之人最為難得可貴,反躬自省身上一切的罪惡,并發勇猛心徹底除去,若能如此,定可以重新掌握人生,做自己命運的設計師!

在漢字中,我唯偏愛“修行”二字,何為修行?即為修正自己不正确的言行,無論是在窮困潦倒之境,亦或身處青雲直上時,都須時時檢視自身的不足,隻有日日知非、日日改悔,人生才能永遠保持精進,而不至于頹廢不止。若是在行有不得時,不知反求諸己,而盲目的向外追求富貴名利,實則是飲鸩止渴。譬如有人為求名、求祿,而去寺院燒香拜佛、供養錢财,以期如願,試想一下,若是佛菩薩因為收了你的錢财,而去滿足你的私欲,那麼佛菩薩、諸聖賢人豈不是成了貪官污吏,實在是無妄之談。

了凡四訓精辟句子(了凡四訓三句智慧箴言)3

三、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

釋義:做善事若能存心真誠懇切,那麼即使隻有一件善事,也可抵過萬件善事。

古語雲:“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所謂的陰德,指的是行善而人不知,而陽善,則是指行善而為人所知,同時,陰德又被稱之為“陰骘”,意為積攢了很深厚的福報,了凡先生便是如此,早年間,了凡先生曾許下做一萬件善事的願,但遲遲未能做完,有一日夢到一位天神告訴他:“你的一萬件善事已經做完了。”原來隻因他減輕了全縣梁田的賦稅,就僅此一件以真誠懇切之心所行的善事,就足以抵得過萬件善事了。

在曆史上,有一個廣為傳播的公案,講的是一個在翰林院任職的官員,其名叫衛仲達,有一天他在睡夢中神遊到了地府,閻王讓判官拿來記載衛仲達一生善惡的簿子,這時衛仲達看到,記錄惡的簿子堆滿了一屋子,而記錄善的簿子,卻隻有拇指般大小。但是當拿秤來稱量時,結果卻是拇指那麼大的簿子,重量反超滿屋子的本子。

了凡四訓精辟句子(了凡四訓三句智慧箴言)4

原來,衛仲達之所有如此多的過失,皆是因惡念所緻,譬如有了邪思、傲慢等的念頭,雖未付諸于行動,但實則就是一過。而那一本善的簿子,記載的則是衛仲達上疏給皇帝,建議不要修石橋,因為這個工程極為浩大、勞民傷财,雖然最後上疏未被采納,但因他這一念善心,想的是萬民的利益,因此功德亦是無可限量的。

由此可知,僅是心念的轉變,就能讓禍福有如此大的差距,當真如佛家所言:“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同樣,若我們能防意如城,時時心懷善念,必然也會有後福降臨。但讓人無奈的是,在如今社會,世人多不信因果之說,可因果又何曾饒過誰呢,但願每個人都能從中有所警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