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兌現率

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兌現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08:08:26

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兌現率(收益法-經濟利潤折現模型)1

經濟利潤又稱為經濟增加值(EVA)是企業稅後淨營業利潤減去資本成本後的餘額。它是在企業經濟收入的基礎上,減去債務資本成本和股權資本成本,衡量企業為全部資本方創造的經營業績,它把投資決策所必需的現金流量法與業績考核必須的權責發生制統一起來。由此可以得出企業經濟利潤的定義式:

經濟利潤=稅後經營業利潤-投入資本成本

又,

投入資本成本=債務資本成本 股權資本成本=利息費用*(1-所得稅稅率) 股權資本成本

經濟利潤=淨利潤-股權資本成本

=投入資本*(投入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

=稅後淨營業利潤-投入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

在企業經濟利潤的計算中,需要特别留意投入資本和投入資本回報率的計算

投入資本=權益資本 債務資本=非流動資産 營運所需資金=非流動資産 流動資産-付息債務=權益資本 債務資本-非經營性資産、非經營性負債和溢餘資産的淨額

投入資本回報率=稅後經營業利潤/投入資本=息稅前利潤收入*收入投入資本*(1-所得稅稅率)=經營淨利潤*平均資本周轉率*(1-所得稅稅率)

經濟利潤折現模型的具體形式主要有兩大類

基本公式

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兌現率(收益法-經濟利潤折現模型)2

OV:企業整體價值

IC:投入資本

IC:評估基準日的投入資本

IC。:投入資本回報率

WACC: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t:收益年期

基本公式演化:

資本化公式:

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兌現率(收益法-經濟利潤折現模型)3

兩階段模型:

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兌現率(收益法-經濟利潤折現模型)4

三階段模型:

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兌現率(收益法-經濟利潤折現模型)5

在使用經濟利潤折現模型過程中,首先,要能夠準确計算評估基準日的投入資本;第二,能夠合理估計企業的收益期以及收益期的經濟利潤;然後,能夠對企業未來經濟利潤的風險進行合理的量化。除此之外,需要選擇與收益相匹配的折現率,應采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至此,企業價值評估中收益法的四大模型已經介紹完畢,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是最為有效的方法如何辨别四種模型的優劣勢?

首先,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與股利折現模型,二者都屬于權益口徑的收益指标,均采用股權資本成本進行折現。當企業收益期股權自由現金流量和分配的股利相等時,二者計算結果一緻。但實務中這種情形并不存在。股利折現模型适用于缺乏控制權的股權評估,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适用于具有控制權或者戰略型投資者的股權評估;

然後,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和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模型,二者的選擇需要對比模型使用過程中的工作效率和可能存在的計算誤差。對于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企業的評估一般優先選擇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模型,因為這些企業的财務杠杆通常很很高且付息負債變動頻繁。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可稱為間接法,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模型稱為直接法,因為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需要在企業價值的基礎上減去付息債務的價值才能得出股東權益的全部價值。而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模型則是直接得出股東的全部權益價值。

最後,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和經濟利潤折現模型,二者計算得出的結果應該是一緻的。經濟利潤折現模型可以動态地反映企業在收益期是否創造價值,通過對企業收益期經濟利潤的動态變化及原因進行剖析還可以對收益預測的合理性做出檢驗。

隻有掌握最基本的原理與概念,才有可能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工作,企業價值評估的重點并不是在如何計算,而是在于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實踐是加深理解和運用的最為有效的途徑。雖然對于四大模型的解釋大部分是參照課本,但這個過程的艱難隻有我自己清楚,隻有努力縮短知道和做到的距離,才不會給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遺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