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03年—361年) ,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大臣、書法家,丹陽尹王曠的第二個兒子,太尉郗鑒的女婿。他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傑出的書法家。由于他在書法藝術方面無人可及的成就和在書法史上的巨大貢獻,被後人譽之為“書聖”。
他少年師從出身書法世家的衛夫人和叔父王廙,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鐘繇,兼善隸、草、正、行各體,博采衆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其筆勢開放俊明,結構嚴謹。楷書以《黃庭經》、《樂毅論》為最;行書以《蘭亭序》為最;草書以《快雪時晴貼》、《初目帖》為最。唐太宗李世民視為國寶,大力推廣,并号召天下臨摹他的字體,其書法逐漸成為代替漢魏筆法的書體正宗。其字 “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鐵書銀鈎,冠絕古今”,後世尊稱為“書聖”。據傳說其行書真迹《蘭亭序》随葬李世民。現傳世均為臨摹本。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時,衆人飲酒賦詩,彙詩成集,王羲之即興揮毫為此詩集作序,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雖中有錯字,不是很工整,但字的潇灑飄逸卻是後人無法超越的,實乃佳作,就連王羲之本人也歎為觀止,不敢相信,所以《蘭亭序》才會享譽如此盛名,号稱“天下第一行書”。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态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舟遊曆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隻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到他的後代子孫。其子獻之,善草書;凝之,工草隸;徽之,善正草書;操之,善正行書;煥之,善行草書;王獻之,被後人稱為“小聖”。黃伯思《東觀徐論》雲:“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範,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其後子孫綿延,王氏一門書法傳遞不息。武則天嘗求王羲之書,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書迹十卷進呈,編為《萬歲通天帖》。南朝齊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門之後,有法書錄入。釋智永為羲之七世孫,妙傳家法,為隋唐書學名家。
王羲之善于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衆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書法史上,與鐘繇并稱"鐘王",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 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 。他的書法經曆代書法大家和書法鑒賞大家的品評,堪稱古今無二; 1600多年來,大凡著名的書法家,幾乎沒有人不受惠于王羲之書法。因其書法具有可臨摹性,被一代又一代人當作最佳臨摹範本;他不但書品為世人所尊崇,而且人品為世人所敬仰;他還被作為東晉初年有才能、有思想、有政治眼光、有作為的重要曆史人物,寫進“二十四史”之一的唐朝官修《晉書》。我的介紹,對您有一點點幫助,我就很滿足啦,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