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三年級的時候沒有受到‘春蕾計劃’的資助,你的人生會怎樣?”電話裡,姐姐這樣問李永花。
“辍學,然後到了年紀就嫁人。”李永花回答。對于出生在西部山區的她來說,這似乎是固定答案。
1992年,李永花出生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一個小村莊,由于經濟落後、觀念陳舊,在那個年代當地有個不成文的“習俗”:女娃讀完小學三年級就要辍學回家,然後等到了年紀便成家,比李永花隻年長兩歲的姐姐就是這條“既定軌道”上的一員。但李永花卻是為數不多的“脫軌者”——她通過讀書走出了大山,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這一切改變,與“春蕾計劃”息息相關。
“春蕾計劃”改變命運
李永花從小就喜歡讀書,每天從山腳下的家裡出發,要走40多分鐘的山路才能到位于山頂的學校,盡管很辛苦,但她卻樂此不疲。
然而家裡的情況并不能支撐李永花上學讀書的夢想。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李永花差點兒面臨辍學。那些日子,她經常偷偷地哭。母親一邊撫摸着她的頭,一邊歎息,“誰叫咱們家這麼窮呢,誰叫你是個女孩啊。”
對于自己可能的命運,李永花并非沒有預知,求學路上,身邊的女生越來越少,到最後,原本40多人的課堂上,女生隻有寥寥數人。
“當年,我的家鄉很窮,毫不誇張地說,很多家庭連100元的學費都拿不出來。但跟經濟上的負擔相比,我覺得最難撼動的還是那種重男輕女的思想,太根深蒂固了。”李永花說。
眼見着求學無路,希望就在此刻降臨。李永花和班上的十幾名女生幸運地得到了武警部隊在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設立的“武警春蕾計劃”的資助。就這樣,她們得以繼續讀書,也因此成為學校裡第一批升入四年級的女學生。
依靠資助,李永花順利讀完了小學,并在中學時舉家搬到了格爾木市。城市的生活,打破了農村的信息封閉,帶給李永花全新的體驗,她在自己的女老師身上看到——原來女性也能擁有事業、實現自我價值。于是在中學期間,她發奮學習,中考時以不錯的成績考進了當地高中的重點班。
高中時期,李永花在求學之路上更加堅定。她比以前更專注、更努力,在學習上的潛力也在這段時間充分顯露,到這一學期末時,她的成績已名列年級第一。
機遇似乎也垂青她的努力,高中畢業那年,李永花以青海省第二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
走出國門做公益
走出大山的李永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她對讀書有着一份執着。因為曾是“春蕾女童”,步入大學,李永花特别關注兒童教育。“因為自己曾被幫助過,我也想回饋社會,幫助更多人。”李永花說。
“印象最深的是,作為志願者去參與‘西部溫暖計劃’的志願活動。”李永花說,因為要把募集到的書籍和物資發往西部邊陲,一大早,志願者就要趕到位于郊區的倉庫。那天下了特别大的雪,積雪厚得漫過腳踝,無法駕車,大夥兒就踏雪徒步前行。到達倉庫時,半個褲腿早已被雪水浸濕。“但看到物資都被打包整理好,一想到馬上就能送到孩子們的手中,寒冷與疲倦也一掃而光。”
2015年本科畢業後,李永花獲得了去土耳其繼續深造的機會,也是在那裡,她第一次接觸到叙利亞難民。至此,她也開始将目光投向難民兒童的教育問題。
在幫助難民兒童的過程中,李永花目睹了太多當地難民為了生活颠沛流離,很多孤兒在生死線上掙紮。在每天超過10小時的志願服務中,她給難民兒童上課、陪他們玩耍……感情愈加深厚。
李永花回憶,當她要離開時,孩子們自發用彩筆描繪出長城,并用中文寫下了“和平”二字。“那種感動與欣慰,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奉獻愛心助更多女童圓夢
回國後,李永花在浙江外國語學院土耳其語系任教,在校時,她經常提起自己作為“春蕾女童”的人生經曆。“我曾是一朵‘春蕾’,在愛心的滋養下茁壯成長,我相信,隻要不抛棄、不放棄,每一個孩子都是可以綻放的花兒!”她呼籲同事和學生關注公益,伸出援手奉獻愛心,助力更多“春蕾女童”有機會實現她們的人生夢想。
為了解決跟丈夫異地分居的問題,2021年7月,李永花定居古都西安,成為一家大型國企的法務工作者,開啟了新生活。
盡管生活環境改變、社會身份轉變,她熱愛公益的心依舊。“一路走來,我接受了很多陌生人的善意和幫助,長大後,也總想把這份善意回饋給社會。從大學時參與助學志願活動,到國外留學期間參與難民兒童救助,再到走上工作崗位後積極參與單位組織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等工作,我參與公益的熱情和腳步從未停歇。未來,我也将繼續堅持下去,希望借自己微薄之力,将‘春蕾’曾給予過我的愛與溫暖永久傳遞下去。”李永花說。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黨柏峰
來源: 全國婦聯女性之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