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麗水日報報業傳媒集團
閱讀提示
除了志願者的身份,陳翠蓮還是一名有着21年黨齡的優秀黨員。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她在家一刻也坐不住,堅持守在抗疫一線。她笑着說:“作為黨員,當群衆有需要的時候,自己有責任沖在前面。”
2017年1月18日,處州晚報曾整版報道陳翠蓮的事迹:為了感恩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退休後堅持拾荒11年,将所得的收入全部用來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即使身患癌症,也不曾忘記初心,用行動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如今,五年過去了,陳翠蓮現在的生活怎麼樣了?身體還好嗎?晚報記者再次拜訪了陳翠蓮。
初心未改
換種方式繼續奉獻
位于市區人民街西側的燈塔三村,是一個城中村,陳翠蓮在這裡生活了40多年。“我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好采訪的。”再次見面,66歲的陳翠蓮依然精神飽滿,黝黑的臉頰,聊起天來總是挂着盈盈笑意,就像是熟絡的鄰居大媽一樣,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這幾年一直都很忙,但不再像以前那樣專門去撿塑料瓶了。”一打開話匣子,陳翠蓮就樂呵呵地聊了起來。原來這幾年,陳翠蓮加入了許多志願者隊伍,活動早已不再局限于拾荒助人。
陳翠蓮拿出手機打開微信,向記者展示起來,麗水市老幹部志願者協會第九大隊、接官亭社區黨支部、麗水紅十字志願者聯合隊、蓮都區紅十字志願者……這四五個微信群,陳翠蓮時刻關注着,隻要有時間,就會主動參加各種志願活動。
陳翠蓮在2015年加入麗水市老幹部志願者協會,協會的主要工作是進小區對住戶進行垃圾分類、五水共治的宣傳等活動。做的事情依然是以助人為本,隻不過現在,任務更加明确,職責更加清晰。用陳翠蓮自己的話說,“以前是單兵作戰,現在是集體行動”。
除了志願者的身份,陳翠蓮還是一名有着21年黨齡的優秀黨員。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全國各地上下一心,共同抗擊疫情。接官亭社區實行封閉管控,基層幹部人手不夠,陳翠蓮就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
抗疫宣傳,牢守關卡,送菜上門,登記排摸,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她在家一刻也坐不住,堅持守在抗疫一線。她笑着說:“作為黨員,當群衆有需要的時候,自己有責任沖在前面。”
心存善良
到哪都散發光芒
“鐵罐、塑料瓶每個積一分,報紙、書本每斤積五分,滿一百分即可兌換肥皂,牙膏等生活用品。”在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中,陳翠蓮操起了“老本行”,作為老幹部志願者協會第九大隊的大隊長,她以身作則,常常拎着塑料袋從一樓爬到六樓,帶着隊友挨家挨戶地敲門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同時收些廢品。
“不僅能夠換來廢品去賣錢,還能提高群衆的垃圾分類意識,一舉兩得。”回收來的廢品,陳翠蓮拿到廢品站賣掉,所得的錢就用來資助有困難的家庭,一些舊衣服賣不掉,就托人送給山裡的一些貧困家庭。
有時候出門前,陳翠蓮會習慣性地帶上塑料袋,路邊看到有丢棄的塑料瓶就會收集起來。天氣暖和些的時候,陳翠蓮和丈夫陶政寶每天早上會去爬白雲山鍛煉身體,看見塑料瓶就撿起來。“廢品賣得便宜,一斤才六七角,一年下來,也就存個千把塊錢。鄰居們家裡如果有廢紙箱,或者攢起來的塑料瓶,都會拿到我家裡來。”
在她家樓下客廳的櫃子裡,有一個紅色的毛線針織袋,撿廢品換來的錢,她都會存在這個袋子裡。打開紅色的毛線袋,裡面整整齊齊地存着一疊鈔票,有五角、一元、五元、十元,面額不大,數量不多。陳翠蓮說:“存到整百,有時候兩三百的時候,就會拿去捐掉。”
有一次,市區燈塔三村有一位年輕黨員得了癌症,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陳翠蓮得知後去探望他,毛線袋裡的錢不夠,她就從自己的退休工資中拿出五百元送過去。有時候,陳翠蓮也會把撿廢品得來的錢,送給家庭條件不好的環衛工人。陳翠蓮說這樣的事情有很多,自己也記不清具體幫助過多少人。
新的一年,陳翠蓮告訴記者,志願活動她會繼續做下去,因為幫助到别人,自己也會感受到快樂。
來源:處州晚報 見習記者 董陳磊 記者 俞文斌
本文來自【麗水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