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詩宋詞必背500首朗誦

唐詩宋詞必背500首朗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23:28:01

唐·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詩宋詞必背500首朗誦(每天一首唐詩宋詞)1

【注釋】

①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②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

,一直沒有停止過戰争。

③但使:隻要。

④龍城飛将:指漢朝名将李廣英勇善戰。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将軍”。這

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将領。

⑤胡馬:胡人(古時指匈奴等少數民族)的戰馬,此處借指數軍。

⑥陰山:在今内蒙古境内,古代常憑借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⑦不教:不叫,不讓。

⑧度:越過

唐詩宋詞必背500首朗誦(每天一首唐詩宋詞)2

【翻譯】

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裡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将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唐詩宋詞必背500首朗誦(每天一首唐詩宋詞)3

【作品簡介】

《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著名的邊塞詩。這首詩反映了兵士們共同的願望:

在一個英勇機智的将軍領導下,保衛祖國,不讓敵人侵入國境。詩人今昔對比地說,

明月啊,你曾照過秦漢時代的邊關,那是勝利的邊關;今天明月依舊,可邊關戰争一

直不斷,使得征人遠戎萬裡,不能回家。如果有李廣那樣的名将率兵守關,決不會讓

敵人越過陰山來侵擾!

唐詩宋詞必背500首朗誦(每天一首唐詩宋詞)4

【創作背景】

開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貶谪嶺南,途經襄陽時,孟浩然有詩送他(《送王昌齡之嶺南

》)。經湖南嶽陽,他有送李白詩《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嶺南北返長安,并

于同年冬天被任命為江甯(今江蘇南京)縣丞。世稱王江甯。在江甯數年,又受謗毀

,被貶為龍标(今湖南黔陽)縣尉。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詩,寄予深切

的同情與懷念。安史亂起,王昌齡由貶所赴江甯,為濠州刺史闾丘曉所殺。王昌齡的

籍貫,有多種說法,太原之外,又有江甯、京兆兩說。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

,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詩家夫子王江甯”。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

交遊頗多,交誼很深,除上文談到與李白、孟浩然的交遊外,還同高适、綦毋潛、李

颀、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誼。他因數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

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于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原和東南地區,并曾遠赴西北邊地,甚

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一帶。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曆和廣泛的交遊,對他

的詩歌創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如《出塞》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慨歎守

将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确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

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脍炙人口的名作。

唐詩宋詞必背500首朗誦(每天一首唐詩宋詞)5

【作者簡介】

王昌齡 (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

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

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适、王維、王之渙

、岑參等人交往深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甯丞。被謗谪龍标尉。安史亂起,被刺

史闾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

家夫子王江甯”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适、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甯。有

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附賽大家集字帖:

唐詩宋詞必背500首朗誦(每天一首唐詩宋詞)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