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21品小故事?“須菩提于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于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于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于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衆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诤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金剛經第21品小故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須菩提!于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于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于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于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衆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诤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釋義:第九分 一切賢聖心相寂滅“須菩提,你怎麼想呢?初果須陀洹會生起這樣的念頭:我已經證得了須陀洹果。他會這樣想嗎?”
須菩提說:“不會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須陀洹雖然是初入聖流的意思,而實際上,并沒有什麼聖人境界可以進入。相反,正因為他的心已經不會迷入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界,所以叫做初果須陀洹。”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二果斯陀含會生起這樣的念頭:我已經證得了斯陀含果。他會這樣想嗎?”
須菩提說:“不會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斯陀含雖然是一往來的意思,也就是命終先升天一次,再回到人間就能夠證得阿羅漢果。而實際上,他的心并沒有往來之相,所以叫做二果斯陀含。”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三果阿那含會生起這樣的念頭:我已經證得了阿那含果。他會這樣想嗎?”
須菩提說:“不會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阿那含雖然是不來的意思,也就是命終升到天上,于天界證得阿羅漢果,不再回到人間。而實際上,他的心猶如虛空,根本就沒有不來之相,所以叫做三果阿那含。”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四果阿羅漢會生起這樣的念頭:我已經證得了阿羅漢道。他會這樣想嗎?”
須菩提說:“不會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根本就沒有一個實有的法叫做阿羅漢。世尊,倘若阿羅漢會起這樣的念頭:我已經證得了阿羅漢道。他就已經執着了我相、人相、衆生相和壽命相,怎麼能夠稱為阿羅漢呢!”
“世尊,您稱贊我得到了遠離分别的無诤三昧,在所有的人當中是最了不起的,是第一離欲大阿羅漢。世尊,我卻絲毫沒有這樣的念頭:我是離欲大阿羅漢。世尊,倘若我會起這樣的念頭:我已經證得了阿羅漢道果。世尊就不會稱贊說:須菩提是了不起的寂靜行者。正因為須菩提根本就沒有造作的身心行為,所以如來稱贊須菩提,是了不起的寂靜行者。”
“信、解、行、證”是成佛的必經過程,這段主要對證果做了描述。這等于佛在前面放了個目标,修行怎麼樣了?達到什麼程度了?對照一下自然明了。
按佛所說的,修行是個漫長的過程。從發願修行開始,最快也得輪回三生才能成就阿羅漢,更别說真菩薩和佛了。
修行的路坎坎坷坷、反反複複。對于一個初入修行者來說,首先要“斷惑”,也就是“去煩惱”。有人覺得修行一段時期了,做到了無煩惱了,其實有的時候這是一種假象。原因是這些人生活在固有的環境中,基本沒什麼變化,也具有一定的生活智慧,所謂的麻煩事來了以後能夠輕松化解,表現出來就是沒什麼煩惱。這并不是修行的結果,隻是世間法運用的比較熟練而已。
“煩惱即菩提”,真正的修行人到了一個階段,智慧積累到了一定層面,就會練成“無相神功”,煩惱是繞着修行人走的,也就是身邊都是善緣,自然便無煩惱。
重點來了。佛若問到:“你修行的如何了?”你信心滿滿地回答:“按您說的,達到差不多斯陀含的境界了吧。”佛微微一笑,道:“回去重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