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銷售群裡,感受到了緊張的氛圍。
撇開疫情不談,很多銷售感慨,如果做好銷售?為什麼銷售多年,自己原地踏步,而别人早已擺脫“銷售員”身份,一躍成了管理者。
銷售,往往是綜合能力的體現。
一個綜合能力比較強的銷售,在反複多次的實戰後,會總結出一套流暢的銷售策略。這些策略使他們在銷售過程中遊刃有餘,并且是可以複制的。
1、精準客戶定位
銷售要從定位客戶開始。
底層銷售和頂級銷售,往往是跑斷腿和動動嘴的區别。
如果無法準确定位客戶,就會投入大量時間奔波,溝通,卻得不到任何結果。
一般來說,是靠産品定位找準目标用戶。消費者範圍太大,用定位圈定一群人,才能有的放矢。
不過,你是一個母嬰産品,所有的母嬰用戶都是你的目标用戶嗎?
你是一個美食産品,所有喜歡美食的用戶都是你的目标用戶嗎?
不一定。母嬰用戶、美食用戶,是用戶的基本屬性,除此之外,還有行為屬性、認知屬性。
也就是說,用從不同的維度着手,全面判斷你的用戶都是哪些人,出沒在哪裡,對産品的使用習慣等等。
如果你真的找到了這樣一群人,卻發現對方根本買不起,也是一件麻煩事。
因此,目标客戶還需要具備以下幾個特征,才可稱得上會下單的客戶。
一是有支付能力,特别是具備發展的潛力。線索一般是客戶收入、會買哪種額度的産品,進而判斷對方的消費水平是低、中,還是高。
二是,時間、空間上能夠到。
2、客戶需求挖掘
需求是購買的原始動機。
銷售人員要了解産品,找到對标客戶的需求和痛點。比如大部分保健食品,都屬于非渴求商品。其需求邏輯是,少了它,我照樣生活;而多了它,我則可以獲得“一直健康下去”的額外收益。
在銷售的過程中,也要遵循這樣的需求邏輯。違背了這個邏輯,有可能會事倍功半。
另一方面,找到客戶需求,又需要銷售團隊與客戶充分的溝通。
賀學友老師曾經提到過一個抓用戶需求的案例。
那時他還在阿裡巴巴做東莞區域經理。有一天,團隊裡的同事說,他有一個做工藝品的客戶,馬上就要跟競争對手簽單了,金額是50萬元,前所未有的單子。
并了解到,這位客戶第二天才會付款。
接着他立刻做了兩件事。第一,讓這位同事立即預約該客戶,争取在客戶付款之前,讓他知道,“我們公司的區域經理想代表公司,向他了解此次合作沒有成功的原因,隻會占用他10分鐘的時間。”
剛開始,對方并不太配合,但是在耐心地解釋之後,終于答應面談。
第二件事,讓團隊成員大量收集工藝品行業的相關信息,尤其是有關客戶公司的信息。通過對這些資料的仔細研究,發現這位客戶長期為一些台資和港資企業代工,他在那一年想自行打通出口渠道,在年内實現将外貿出口額從零做到3000萬元。
這意味着,他肯定需要一個能夠完成這個出口額的團隊。這就與賀老師的策略基本成形,雖然此時并沒有太大的把握,但仍決定試一試。
見面那天,雙方做了基本的寒暄便進入正題。
“聽說您今年的外貿出口額目标是從零做到3000萬元,這麼大的量,肯定需要一個優秀的團隊。請問,您的團隊建立起來了嗎?”賀老師說。
對方聽後很詫異:“你的消息很靈通啊,我确實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到目前為止,團隊還沒有建成。”
“那明天跟您簽單的公司,能夠幫您快速建立和培養出這樣的團隊嗎?”
客戶沒有問答,隻是搖了搖頭。
他便乘勝追擊,接着問道:“那您有自行培養團隊的想法和能力嗎?”
客戶若有所思,說:“我想培養自己的外貿團隊,更希望借助合作夥伴的幫助。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在連續得到客戶三次否定的答案之後,賀老師心中有了較大的把握,很誠懇對客戶說:“組建這樣的團隊,正是我們阿裡的強項。我們自己就是在幫助客戶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發展壯大的。按照馬總(馬雲)的話說,阿裡的企業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客戶一聽,态度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急忙問道:“那你認為,我應當如何組建團隊?”
“您放心,隻要您選擇跟我們合作,我們就會幫助您在最短的時間内組建起這支團隊,不會占用您太多的精力和時間。”
接下來更細緻的組建團隊的重要環節,使他在當天便成功簽單。
這就是通過争取機會、深入溝通、捕捉痛點需求,從而搞定客戶的成功案例。
3、建立信任。
不管世界怎麼變,信任的邏輯不會變。
信任=專業距離(大)/心理距離(小)
越是體現專業,越縮小心理距離,客戶就越信任你。這也是建立信任的兩個标準。
讓客戶覺得你專業
你必須很了解自己的産品,所描述的産品特性、優勢,不是網上随便就能看到的信息。
比如,你要推一款車,就要對這款車的技術、性能、亮點一清二楚。甚至,還了解到競争對手的情況、汽車産品的新聞、明星的汽車八卦等等。
詳細介紹産品,客戶會覺得你專業;但對汽車有關的事都了如指掌,客戶就會被你折服。
讓客戶與你有共鳴
很多時候,客戶不信任銷售,是因為銷售就是來賺我錢的,我不得不防着你。導緻後面的環節就進行不下去了。銷售人員首先要建立一個意識,我所做的都是為了客戶的利益。
所以,交流過程中可以說,我可以幫您判斷産品适不适合你呀?有顧慮的話可以說出來,我會給您解決。
話家常的溝通方式,也有利于激發共鳴。好比同鄉、同學、同校、同愛好、同經曆、同信仰、同價值觀等等,都可以有效打消客戶對銷售的戒心和隔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