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徐元慶講詩經

徐元慶講詩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12:31:43

家在黔靈甲秀間

四講雅樂天籁音 鄭聲紫奪朱

一,葛天飛唱

在7000多年前葛天氏部落正在進行“樂舞”,三個人操牛尾邊舞邊歌唱八支曲子,圍在四周的千人跟唱,部落裡萬人和唱。這就是“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的遠古故事。“葛天氏”是襲伏羲之名的三皇時的帝王,又是中國音樂,歌舞的始祖。葛天氏還有一大功勞就是用葛滕制麻做成衣服,所謂“始服衣裳”是也。《詩經.采葛》詩:“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說的是兩名相戀青年男女采葛,一天不見猶如三個月不見面一樣。說明采葛制衣已很普及。

《史記.司馬相如傳》中說“奏陶唐氏(唐堯)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葛天氏之樂》是中國音樂,詩歌,舞蹈,劇目,農牧業和養生業的重要源頭。後世稱“葛天文化”,它是炎黃文化,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葛天氏被尊為華夏音樂始祖,葛天氏故裡,河南商丘甯陵縣譽為中國音樂,歌舞之鄉。

二,雅樂天籁音

在上古“五帝”時期,音樂是教化臣民的重要工具,曆代帝王都要胄子(長子或繼承人)掌管典樂。最著名的樂曲是舜帝時的“韶樂”和夏朝的“夏樂”。周朝立,周武王命周公姬旦制禮作樂,即各類王室貴族活動中的禮儀和典禮音樂,這部份樂舞就是所謂“雅樂”。雅樂主要有《郊祀》《嘗禘》《食飨》《大飨》《鄉射》《王師大獻》《行軍日設》七類。雅樂要配歌詞,這些歌詞大都被孔子選入《詩經》中的“大雅”,“小雅”,“頌”。雅樂樂器主要是“編鐘”和“編磬”,其它有“特鐘”,“特磬”,“祝”,“敔”,“古琴”,“搏拊”,“鼓”,“篪”,“埙”,“笙”,“瑟”,“排箫”等。

徐元慶講詩經(講解華夏古文化第四講)1

徐元慶講詩經(講解華夏古文化第四講)2

徐元慶講詩經(講解華夏古文化第四講)3

早期雅樂來源于遠古圖騰及巫術等宗教活動的樂舞,多有來自大息然的聲音,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因而有“天籁之音”之說。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雅樂變得莊嚴神密而又沉悶呆闆,逐漸被民間音樂所取代,難怪孔子說是“禮崩樂壞”。到了漢朝,成立專門機抅“樂府”,負責雅樂類宮廷音樂的傳承。雅樂對東亞文化影響很大,日本,朝鮮,越南都有各自的“雅樂”。

三,鄭聲紫奪朱

有一句成語叫“惡紫奪朱”,典出《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鄭聲之亂雅樂也。”古人認為紫色是雜色,朱乃紅色,是正色。紫奪朱意為以邪代正。這句成語的意思是淫邪的鄭聲(紫色)代替了典雅純正的雅樂(紅色)。上面講到春秋戰國時,雅樂漸被民間音樂取代,連貴族都去聽“俗樂”,如《樂記》所載“魏文侯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卧(睡覺),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這裡講的鄭、衛之音指流行于鄭國,衛國的民間音樂,俗稱“鄭聲”。論語中多處指責“鄭聲”是淫邪低俗之聲。

在古代,雅樂是和詩,尤其是和《詩經》配合在一起的,詩是可以歌唱的。到了漢代,漢賦興起,雅樂歸入宮廷音樂,由“樂府”掌管。到了漢未魏初,建安文學興起,傳統的樂府詩從四字一句漸成五字或七字詩,詩歌進入民間,尤其是進入歌舞伎館,雅樂逐漸退出舞台。到了唐代西域胡曲進入華夏,各類曲牌達一千多種,雅樂隻保留在宮廷裡,在民間已無市場。近年來,譚盾等音樂家搞複古的“雅樂”,使我們還能欣賞到二千多年前古樂的韻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