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一些攝影師圍繞着杭州西湖拍攝了大量風景照。100多年過去了,在當初攝影師站立的地方再次拍攝一張照片,我們能看到什麼呢?曾經被定格的景觀究竟發生了多大的變化?杭州攝影愛好者陳金波先生通過數年的研究、摸索,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陳先生授權“小曆史”發布他拍攝的照片)。
這一組照片帶我們神遊百年,讓我們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站在吳山頂上遠眺西湖。
從宏觀角度看,西湖的整體風貌沒有多少不同,湖岸的輪廓、遠處山巒的起伏曲線,以及雷峰塔、小瀛洲等景觀都曆曆在目。100多年來的時代變遷不可謂不大,但人們對西湖的保護是一緻的。努力保護西湖之美,是今人與前人割不斷的精神連接。當然,照片中肉眼可見的變化也很突出,那就是西湖西岸城區的粉牆黛瓦長成了高樓大廈,蜿蜒的城牆也無迹可尋。
站在錦帶橋向東北方向拍攝。
清末和100多年後的今天,這一帶的風景大體上一緻,包括錦帶橋、白堤、北裡湖、西湖、寶石山、保俶塔等。在細節上,已經發生了改觀:錦帶橋的石階被平緩的柏油路替代;白堤更加寬闊,樹木更加豐茂;原本光秃秃的寶石山覆蓋上了郁郁蔥蔥的林木,景色更加秀美;保俶塔巋然不動,見證了100多年的風雲變幻。
斷橋。
斷橋原名段家橋,因著名的民間愛情傳說《白蛇傳》而增添了許多浪漫色彩。從兩張照片對比來看,斷橋完全改頭換面。1911年,橋面狹窄,橋身破舊,雜草叢生;1914年,官府對其重修;1921年,橋面改石階為平坡,加設60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拱券,長8.8米,寬8.6米,單孔淨跨6.1米;1941年又進行改建,形成現今這樣的規模。百年來斷橋不斷修修補補,但它的基本格局、基礎位置、審美意境,始終未變。
在西湖的船上拍攝雷峰塔。
隔着100年的時光,湖還是那個湖,山還是那座山,塔已經不是那座塔。“二我軒”照相館拍攝的雷峰塔建于宋朝,此後多次重修,明朝嘉靖年間遭遇火災,塔檐等木結構部分被燒毀,僅剩磚結構塔身。後來年久失修,終于在1924年9月25日下午1時40分轟然倒塌。
目擊者朱孔陽記下了雷峰塔倒塌時的情景:“成群的鳥兒自塔中飛出,繞塔盤旋,幾秒後,塔頂開始冒出灰煙,高達數尺,頃刻間塔身的上半部分如被劈成兩半,向兩側外翻,外翻了大約一秒,兩半又随即合攏,從塔頂部分向塔心陷塌。一時間黃霧迷天,殷雷震地。”我們現在看到的雷峰塔,正式落成于2002年10月。新塔五層八面,增添了很多現代化的設施,恢複了“雷峰夕照”的景觀。
在西裡湖上看壓堤橋。
壓堤橋是蘇堤由南而北的第四橋,眺望全湖的最佳處之一。從照片中看,該橋為半圓石拱橋,100年來本身結構沒什麼變化,但其周邊的景觀不可同日而語。不僅樹木更加豐茂,橋頭的建築也被拆除,更加彰顯了自然風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