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看過一個小故事,感觸頗深。
一個媽媽第一次參加孩子在幼兒園的家長會時,被老師單獨留了下來。老師對媽媽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闆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媽媽老師都說了什麼。媽媽對孩子說:“老師誇獎你了,說你原來連一分鐘都坐不住,現在能坐三分鐘了,這真是一個大的進步呢。”
那天晚上,孩子自己吃飯,沒有讓媽媽喂。
孩子上小學了,老師對媽媽說:“全班50個孩子,你的孩子排名第49,我們懷疑他的智力有問題,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而當孩子回到家裡等着媽媽的批評的時候,媽媽卻對孩子說:“老師說了你并不是一個笨孩子,隻要你能細心點、努力點,一定能夠超過你的同桌。你的同桌這次是第21名。”
孩子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來,變得十分聽話。第二天孩子上學不需要催促,比平時都早。
孩子上了初中,媽媽又去給孩子開家長會,等着老師的批評,結果老師告訴媽媽:“按孩子目前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媽媽滿心喜悅地回到家,對兒子說:“老師說了,隻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孩子參加完高考,拿回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因為她曾經對孩子說過希望孩子能夠考上這所學校。
孩子看着自己的媽媽哭了,他對媽媽說:“其實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是媽媽你一直鼓勵我、、、、、、”
這個孩子在幼兒園被老師評價為“多動症”,小學被老師質疑“智力有問題”,卻最終在媽媽的鼓勵和肯定下,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成功逆襲的例子,而我們更佩服的是這個媽媽的智慧。
正是在媽媽循循善誘的教導下,在媽媽的語言暗示下,孩子才看到了希望,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進步。
這個媽媽所采用的方法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即期望效應。
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夠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這個效應源自于羅森塔爾的一個實驗。羅森塔爾是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曾到一個小學随機選了一些學生,并且對老師說這些學生都是優秀學生,很有潛質。
8個月後,羅森塔爾再對這些學生進行複試,發現這些随機選出來的優秀學生成績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并且變得更加開朗自信。
為什麼學生會有這樣的進步呢?因為老師受到了羅森塔爾的影響,會對選出來的優秀學生特别關注,并且會通過語言、行動、表情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讓孩子改變對自己的認知。
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愛後,變得更加自信、自強、自尊、自愛,學習也更加努力。
這就是期望效應的由來。
我們可以簡單地這樣理解期望效應: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對孩子說什麼樣的話。我們的嘴掌控着孩子的未來。
我們家長可能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下面這樣的情況:
1、孩子特别調皮,很淘氣,家裡的玩具扔的到處都是。我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說孩子:你怎麼這麼調皮,一點兒也不知道收拾?
那麼孩子心裡對自己的認知就是“我淘氣,我不會收拾。”
2、孩子寫作業慢,磨蹭,有的題還不會做,家長輔導孩子作業被氣得雞飛狗跳的場景時有發生。
有些家長忍不住就會訓孩子:你怎麼這麼笨?
孩子聽了家長的話,就會認為自己笨,學不會是應該的。
3、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喜歡和家長頂嘴,這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過程,是正常的現象。但是有些家長就習慣性地對孩子唠叨:你就是叛逆,一點兒也不聽話。
有了家長這樣的評價,孩子叛逆起來更有理了:我的青春期就是叛逆,怎麼了?
由此可見,我們對孩子說的話,能夠對孩子的心理起到暗示的作用,并且引導孩子對自己的認知。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對孩子多說什麼樣的話,這樣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
很多時候,我們父母并不會好好說話,尤其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總是帶着放大鏡找孩子的缺點,卻對孩子的優點視而不見,這也就誤導了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成長,能夠努力學習,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我們在平時和孩子的溝通交流中,要多使用正面的語言,肯定的語言,期望的語言。
也就是說,我們家長要學會從孩子的身上找優點,以某一個優點來調動孩子的情緒,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比如孩子寫作業很慢,每天都磨蹭到八九點。我們可以對孩子說:“作業寫的很認真哦,字迹工整,正确率也有了提升。要上能夠再寫快一點而就更好了。是不是?”
這句話既肯定了孩子的努力和付出,讓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感到了來自父母的關愛,也對孩子提出了要求。
孩子得到了誇獎,肯定想表現得更好,這樣一個良性循環,結果就是孩子寫作業會又快又好。
比如孩子平時總是很調皮,不聽話,喜歡和家長對着幹。但是某一次孩子竟然主動洗碗,收拾房間。這就是一個好的機會。
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對孩子進行肯定和表揚:哇,你今天的表現太棒了,你已經長大了,知道幫助爸爸媽媽做事了,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父母的肯定會讓孩子的心裡得到觸動,當孩子再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就會想起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你已經長大了,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那麼孩子就會逐漸約束自己的行為,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
其實,我們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僅僅是陪伴孩子成長,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正确的認識自己,激勵孩子做更好的自己。那麼關鍵是當我們和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先學會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和孩子溝通,強化孩子的優點,弱化孩子的缺點,為孩子樹立一個個小目标,幫助孩子達到一個質變,成就孩子的未來。
你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對孩子說什麼樣的話吧。因為父母的嘴裡掌控着孩子的未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