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8 19:39
前言
2015年5月20号,OPPO在奧雅會展中心發布了新品手機R7和R7 Plus。作為OPPO“十年誠品”,R7以全金屬一體機身、2.5D FHD弧度屏、3GB RAM、VOOC閃充、全局閃拍、4G雙卡雙待等為賣點;而2499的售價,瞄準的正是國内智能手機競争最為慘烈的中端市場——面對定價同為2499的小米Note和售價僅為1999的MX4 Pro,OPPO R7能否異軍突起?本文試圖以一個即将畢業步入社會的學生視角,從外觀、續航、拍照和系統角度出發,給出一個答案。
外觀
首先感謝值得買小編的信任,也許是産品比較貴重的緣故,此次值得買選擇了順豐速運。外包裝完好無損。
劃開膠帶,出現在眼前的是手機外包裝和衆測須知。
OPPO R7的外包裝體積不大,采用了類似iPhone的簡約包裝。正面是R7的正視圖,正中間是OPPO的logo。正視圖勾勒出的環繞機身的兩條纖細的銀線,正是R7标志性的“流光側邊”。
包裝盒的背面。貼滿了産品信息貼紙,因而顯得有些淩亂。右上角的二維碼掃碼後得出的是F252-5017268,應該是出廠編碼。中間的貼紙标明了型号、屏幕、網絡、攝像頭、尺寸和重量等參數。下部的貼紙可見我手上的這台R7是銀色版,生産于05.18。
包裝盒的側面,黃色的不幹貼上一個“頭”字...(經檢查,另一側并沒有一個“尾”字)。左下角的貼紙标明了基本的型号信息,二維碼掃碼可得IMEI。
包裝盒的側面,粉綠的配色證明R7依舊時尚的年輕群體。
抽離塑封,打開盒蓋,R7本體現身!第一眼的觀感是,正面比較幹淨,盡管稱不上純粹,但上部的開孔還是比較講究的。機身整體輪廓中規中矩,沒有跳出似曾相識的感覺。
拿起手機,下面是配件。不得不說這個配件的布局同iPhone過于類似,沒有錘子開箱的驚豔。從左到右依次為卡封、耳機、充電器、數據線和手機本體。
白色的卡封中是卡針和《産品重要信息與保修卡》。
全家福如下圖,統一采用了白色的主色調。
仔細看看充電器,USB插口一端中的USB插口采用了綠色的垂片,頗為精緻。
交流電插口一端更有玄機,其上标明了型号、輸入、輸出、SN和制造商等信息。輸入同其他手機大同小異,而輸出竟然高達 5V-4A,毫無疑問在這恐怖的大電流背後支撐的正是VOOC閃充技術。下文将在續航環節具體進行介紹和評測。
數據線的USB端子上也有VOOC字樣,同時采用了綠色的垂片;
數據線的另一端并不是普通的5pin Mirco USB,而是7pin數據接口。也就是說這條附贈的數據線也是OPPO為VOOC閃充技術專門定制的,頗為用心。
耳機的型号為X1446,具備基本的線控功能。OPPO也算是為數不多仍然随機附贈耳機的廠商之一,但盡管OPPO是音樂手機起家,卻并不能對這款耳機有過高的期待。
實際上,R7的表面出廠還帶有一層塑封保護。
R7的背面,除了塑封外,貼有進網許可、IMEI等型号信息和雙卡雙待組合說明。從中可以看出,R7支持Micro-SIM Micro SD或Micro-SIM Nano-SIM的組合,非常靈活自由。
撕開塑封,讓我們再次審視一下R7的正面。正面上部的三個開孔依次為前置攝像頭、聽筒和傳感器;左上角還隐藏有一枚不易察覺的呼吸燈;下部的三個虛拟按鍵為android标準的菜單鍵、home鍵和返回鍵,沒有背光,因此黑暗環境下并不是很方便。中間是一塊5.0寸的FHD Amoled屏幕,下文會詳述其表現。
R7的背面,采用了三段式的設計。前文已經說過,R7的正面無法跳出似曾相識的感覺,背面同樣沒有驚豔之感,不論是HTC One還是iPhone,我們已經見過太多經典的三段式設計。左上方的攝像頭同樣微微凸起,但幅度沒有iPhone 6那麼誇張,大約0.5mm。而為了照顧攝像頭同機身的高度差,R7索性在下部中間設計了一個凸起,來增加手機平放的穩定性。攝像頭下方是一顆閃光燈,很遺憾并不是雙色溫。攝像頭旁邊的小孔是降噪MIC孔,但開孔的位置既不對稱也不居中,反倒有些随意。中間是OPPO的logo,抛光的工藝同陽極氧化的亞光背面整體形成了對比。右下角則是揚聲器開孔,這個位置自然不必擔心音效,因為平放的時候是一定會被擋住的。
再讓我們看看R7的上側邊,這個角度也可以清晰的看出攝像頭的凸起。靠近攝像頭的白邊是天線隔斷條,而另一側的天線隔斷條巧妙的同耳機插孔相融合。
機身左側偏上部分,是電源鍵的位置。R7的這一設計讓人困惑,不論是iPhone 6還是小米Note電源鍵都在機身右側,初次上手會讓人很不習慣。電源鍵鍵程較短,回程偏軟,手感有些遜色。
機身右側,偏上是卡槽,偏下是音量鍵。卡槽同機身的貼合非常緊密,工藝精度不錯。音量鍵的反饋,同電源鍵相比也明确得多。
R7的下側邊,正中間是兼容Mirco USB的VOOC電源數據接口。左側是MIC孔,兩側的白邊是天線隔斷條,同上側邊對稱。
最後讓我們看看機身邊框的特寫,談談手感。在發布會上,OPPO就大力強調R7機身的工業設計:流光側邊,提琴雅弧以及柔和感。但是上手的第一感覺,卻是R7機身的R角相比iPhone6不夠圓潤,有微微硌手的不适感。
細細觀察R7,其2.5D玻璃邊緣沒有像iPhone6或是Lumia一樣直接過渡到機身側面,反而增加了一道金屬邊框的切角。這兩者糅合起來,使得R7就像iPhone 6的前面闆貼合了iPhone5的邊框。加上邊框靠近背部又做了一條收邊,使得邊框不夠簡潔,反而有些雜亂。能夠在中端機上使用頂尖的工藝固然是設計品質的體現,但有的時候好的設計就是做好減法的設計。
拍照
在發布會上,OPPO強調了R7相機的幾個亮點:全局閃拍系統,0.7s急速啟動,相位對焦,ISOCELL。在實測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這幾個概念。
0.7s急速啟動,這個數字非常驚人——即使是Android的頂尖旗艦Galaxy S6的相機啟動時間也僅僅是0.7s而已,而根據MoiMark的測試數據,iPhone 6的相機啟動時間為1.067s,暫居Android首位的華為榮耀6,啟動時間則為1.217s。
相位對焦,實際上目前應用于智能手機的對焦技術共有三類:反差對焦,激光對焦,以及R7采用的相位對焦。先來看看原理,對焦的過程是通過移動鏡片來使對焦區域的圖像達到最清晰的過程,而反差對焦的原理就是通過找對焦區域對比度最大的點作為對焦準确的點;相位對焦的原理則是找對焦區域相差最小的點作為對焦準确的點;激光對焦更為複雜,是通過攝像頭旁邊的激光測距儀來計算目标的距離以完成對焦。
至于三者間的區别,簡單來說,相位對焦快,反差對焦和激光對焦較慢;但相位對焦對光線要求高,且需要額外的相位檢測裝置或傳感器像素單元的支持,實現複雜;反差對焦對光線要求不高,隻需要算法支持,實現簡單;激光對焦對光線要求很低,但硬件上要求更為苛刻。
智能手機普遍采用的對焦方式是反差對焦,激光對焦則僅有LG G3/G4采用,而相位對焦也僅僅出現在iPhone6和Galaxy S系列上,于是R7成為了繼vivo X5 Pro之後,第二款使用相位對焦技術的國産手機。
0.7s急速啟動和相位對焦,再配合優選防抖算法,這三者被OPPO官方稱為“二快一穩”,最終構成了“全局閃拍”系統。在當前黑屏待機或是進行程序操作等各種狀态下,R7可通過直接按下音量鍵中部來實現抓拍。
ISOCELL傳感器實際上是BSI傳感器的改進。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在像素與像素間構建起隔離牆來增加鏡頭進光量,實現低照明環境下高保真的色彩效果。而ISOCELL傳感器目前的供應商僅有三星,據此推測R7的攝像頭傳感器應該就是三星的SLSI_S5K2P2。
了解了這些背景概念後,讓我們看看實際體驗。應該說從啟動相機的一瞬間來說,R7确實堪稱神速。在iPhone6取景框仍漆黑一片的時候,R7已經載入完成。
進入拍照界面,可以看出R7走了簡潔的界面風格——準确的說,是iOS簡潔的界面風格。兩者不論是功能布局還是圖标都幾乎一緻,甚至黑色基調配白字和黃字都如出一轍。
如果說單純是界面的雷同還勉強可以接受,但邏輯的混亂就有些讓人無法接受。OPPO将更多的功能隐藏了相機右下角的圖标内——也就是iOS濾鏡的圖标——共有九種功能。其中比較有意思的事“絢彩夜拍”、“超清畫質”和“慢速快門”三種功能。
相機功能比較人性化的一點是,在長時間開啟相機但沒有拍照的情況下,系統會自動返回主界面,從而減少的電量消耗。
實拍環節,首先是室外明亮環境。上圖為iPhone6,下圖為OPPO R7,兩者均采用默認拍照設置。
兩圖可以看出,R7有過曝的傾向。
依舊是上圖為iPhone6,下圖為OPPO R7。R7的發色偏紅,但讓人費解的是,1200萬像素的R7解析力卻遜于800萬像素的iPhone6。
可以看到R7的照片中,穹頂的紋路已非常模糊,條幅上的文字也難以辨認。
通過樹葉邊緣可以看出R7的紫邊控制不盡如人意。
應該說明亮環境下,R7的拍照水準非常不錯,盡管算法調教上還存在着上述不足,但仍不失可圈可點之處。
黑暗環境下,R7的樣張相比iPhone6整體觀感更為明亮,同時白平衡也要準确一些,确實出乎意料。但是相比iPhone6,R7的樣張塗抹依舊比較嚴重,樹葉的邊緣可以清晰看出兩者間的差距。
而在開啟了“絢彩夜拍”模式後,塗抹有了很大的改善,付出的代價則是曝光時間有1/12s延長到了驚人的1s。這意味着“絢彩夜拍”如果沒有三腳架的幫助,拍出的照片有很大幾率會糊掉,因此并不是那麼實用和理想。
總的來說,R7的拍照體驗良好,有些情況下甚至反超iPhone6,确實值得稱道。
續航
續航部分我想重點談談VOOC閃充技術,這項技術最大的好處,如發布會上所說——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正是一個“快”字。而背後的原理是VOOC采用了低壓大電流的解決方案,定制了适配器、電池、數據線、電路、接口一套完整的硬件。比如之所以采用7pin的數據線,就是因為其内置了MOSFET保護開關,以确保充電安全。
R7内置2330mAh聚合物锂電池,考慮到R7的屏幕尺寸和CPU,這個電量從理論上并不很充足。但在實際使用中,得益于Amoled屏幕的特性,R7是可以勝任一天的中度使用的。
通過R7系統設置自帶的耗電詳情可以看出,顯示屏依舊是耗電大戶。
ColorOS亦内置了兩種省電模式:普通省電和超級省電。
普通省電模式是通過純淨後台、降低屏幕亮度和關閉觸摸反饋實現的。
超級省電模式更加絕對,僅保留撥号、電話本、信息、時鐘可用。對于日常使用來說,前者更為實用一些。
系統
正如發布會上宣傳的,R7搭載了ColorOS 2.1,版本号為R7t_11_150514,本次評測除“系統更新”體驗外均是基于此版本。ColorOS 2.1,在官方宣傳中兩個亮點分别是:流暢的使用體驗和全新的視覺設計。
先來看看視覺設計。為了充分利用Amoled的特性,默認壁紙以黑色為基調。官方重繪的圖标則以白色為基調,藍綠黃為輔色,很是小清新。不過有方有圓的圖标輪廓并不是非常統一。
ColorOS的系統邏輯上,更類似iOS。取消了二級菜單,所有App平鋪在主界面,用戶可以建立文件夾來整理。
下拉菜單亦相對簡潔,提供了Wi-Fi設置,移動數據,響鈴,一鍵清理和屏幕旋轉等功能。并且在有通知存在的情況下,下拉菜單會縮略設置項目按鈕。
設置界面,分為三個标簽頁:常規、聲音和顯示,依舊是黑底白字。系統默認的字體有些略小,好在系統提供了調節選項。
設置界面的功能比較全面,而“手勢體感”下有不少有意思的功能,比如“雙擊亮屏”和“畫O啟動相機”。
總的來說,ColorOS 2.1選擇了輕快的視覺風格配合簡潔的邏輯。單純從視覺上,沒有Android 5.0那樣讓人耳目一新,但勝在明白易懂。
再來說說使用體驗。3GB的RAM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系統的順暢,可用RAM一般保持在1.8G左右。系統界面的切換順滑跟手,毫無卡頓,動畫效果也保持了較高幀數。
而應用啟動速度,盡管官方宣傳将系統自帶APP的平均啟動速度從1.012秒優化到0.701秒,但自帶的微博和網易新聞啟動時,依舊需要忍受很長時間的白屏。
WLAN連接,R7很遺憾并不支持5GHz。
手勢體感,其中“雙擊亮屏”非常實用,尤其是對于用不慣R7左側電源鍵的用戶來說。“畫O啟動相機”手勢識别的成功率相當不錯。
屏幕
上為R7,下為IPhone6,兩者均調至最高亮度。通過白色可以看出,R7的屏幕亮度沒有iPhone6高,且偏冷。通過黑色,可明顯看出R7的Amoled屏幕相比iPhone6的LCD屏幕的優勢,非常純淨。算是扳回一城。
圖片對比全部采用R7自帶展示圖片。R7還是繼承了Amoled的特點,屏幕發色偏豔麗一些,看起來非常讨喜。
不得不說,R7這塊屏幕的素質非常優秀。
結語
十年磨一劍,在使用過一周R7後,其鋒芒雖不是無人可避,卻也稱得上奪目。作為一個即将畢業步入社會的學生,相比淪為街機的小米Note和品控不佳的MX4 Pro,我更願意選擇R7,為的是它背後這份堅守和誠意。最後,祝zdm和OPPO一樣,終有一天也能拿出自己的十年誠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