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過曆史的線索看李治和武則天的關系,不難發現,是李治一步一步把武則天打造成了一個掌舵天下的大人物。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病床之前,身為太子的李治和武則天萌生了愛情的火花之後,才人武則天注定要和大唐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了。
李世民死亡後,按照那時候的規矩,武則天被發配到感業寺削發為尼。在青燈黃卷、鐘聲叩心的感業寺裡,武才人白天課經,超度唐太宗李世民的亡靈。而到了夜晚,她對皇帝李治的思念之情像潮水一樣漫漶開來。回想起在李世民病床前,和太子李治相處的點點滴滴。武則天“看朱成碧”,凝神思念,常常神不守舍、眼前恍惚。久之,已經是“支離憔悴”,人瘦了、臉黃了、心累了。
好不容易度過了漫長煎熬的十二年才人生涯,剛剛和李治燃萌芽的愛情之花,還沒有美麗的綻放,就遭遇了霜雪的砍殺。武則天禁不住傷心哀痛、淚雨連連。
她始終堅信李治是愛着她的。她隻有隐忍和等待。感業寺的一年時間是漫長的,她實在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樣熬過來的。一年時間又是很短,在李世民周年的時候,高宗李治來到了感業寺,還專門和她見了一面。
我們完全可以說,這一年的時間裡,身為皇帝的李治一直牽挂着武才人,他放不下自己心儀的這個女人。
日思夜想見君王,李治此刻站在面前。幸福來得如此突然,武才人已是淚千行。“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聲聲哽噎,字字傾訴,李治的心早都酥軟不堪。
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接武才人入宮。不久,她二進宮,成了高宗李治的昭儀。
我先簡單地說說昭儀是一個什麼角色。作為皇帝的嫔妃,昭儀這個角色在西漢元帝劉奭時代就出現了。當時漢元帝的妃子傅婕妤、馮婕妤深受劉奭的喜歡,這兩個美女都給他生了皇子(傅婕妤生定陶王劉康、馮婕妤生中山王劉興),為了突出對這兩個妃子的偏愛,漢元帝設立了“昭儀”這個位子,把傅婕妤和馮婕妤封為昭儀,地位僅次于皇後,是地位最高的妃子。時間往後推移,皇帝後宮的制度有了新的變化。到了隋唐時代,皇帝後宮裡的規矩更加嚴格。後是後宮中的總管,一般要替皇帝打理後宮的大事情,要管好衆多的嫔妃。在她的下面,是享受正一品待遇的妃子,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等;再往下,就是享受正二品待遇的嫔,計有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等;以此類推,後面有享受不同層級待遇的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七寶林;二十七禦女;二十七女人等等。
由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的五品才人,出宮、再進宮,武則天一下子變成了高宗李治後宮中的二品昭儀。
武則天的地位突飛猛進,這一切當然是李治親手策劃的結果,這一切都源于李治對她的信任。
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那時候,李治的後宮亂雲翻飛。
王皇後因為生不出一兒半女,這讓李治的心裡很是不爽。蕭淑妃曾經深得皇帝喜歡,肚子也很争氣,給李治生了一兒兩女,很有逼宮上位的勢頭。可是,她不可一世、盛氣淩人,和王皇後争風吃醋,咄咄逼人,弄得不可開交,又逼着皇帝把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這讓李治很是心煩。
李治要想辦法撇開這兩個不如意的女人。實際上,這個時候的高宗李治還沒有廢掉王皇後的意思,但是他要把武昭儀的地位提升到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之前,皇後之下。
他打算盡快提升武昭儀的地位和話語權,要讓她在後宮中處于有利地位。
怎麼辦?
他對後宮進行了革新。不怕辦不到,就怕想不到。不是古人早就把皇帝看做天下老大,稱為“宸”。這個“宸”字,它本來指的是住處,可這個住處不是一般人能夠配享得上的,它是天帝北極星的住處。天帝北極是帝王,是一國之尊,他光耀九州,萬衆敬仰,衆星簇擁,彪炳千秋。
自己既然是“宸”,那就把武昭儀封為“宸妃。”李治很快在四大妃子的前面增設一個妃子編制——宸妃。
在高宗李治的精心策劃之下,武則天由武昭儀到武宸妃,她離皇後的位置僅僅一步之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