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自己有桃花劫拜月老有用嗎

自己有桃花劫拜月老有用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1 14:18:36

河南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民間更有“禮多人不怪”的說法。

在河南,如果一個人待人接物禮數周全,謂之“懂事”“懂規矩”,反之,則遭人貶斥和嘲笑。讓人禮作為河南民間通禮之一,有着深厚的曆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内涵,僅從“讓人是一禮”這句廣為流傳的鄉諺俚語中,就可以看出它在諸多禮數中的重要地位。

自己有桃花劫拜月老有用嗎(差點壞了一樁好姻緣)1

梁永剛 | 文

01

讓人是一禮

鍋裡沒下你的米

在河南鄉間,讓人禮是一輩輩傳下來的,沒有人刻意去教,也沒有人刻意去學。在不經意的見面問候打招呼中,讓人禮已經内化為一種習慣,滲透到每個人的骨子裡。

可以說,上到九十老翁,下至三歲頑童,讓人的話兒都在嘴邊上挂着,張口就來。

莊稼人荷鋤而歸,沿途路過誰家門口,主人總會熱情地招呼“歇歇再走吧”或者“拐家喝口茶吧”。

若是飯時,主人正端着碗吃飯,看見有人從門口經過,必然要站起身,放下筷子說一聲“在這兒吃吧”或者“吃一碗再走”。

讓人,是對别人的尊重,是濃濃的鄉情,關乎着臉面,更決定着親疏。

譬如,趕集趕會回來,莊稼人多少都會給老人小孩捎些吃食,進村遇到鄉人,總會禮節性的讓一讓“拿住吃吧”,對方則擺手作拒絕狀,口裡回道:“不吃不吃,家裡買的有”。

自己有桃花劫拜月老有用嗎(差點壞了一樁好姻緣)2

又如,穿戴整齊去外村赴宴,路上遇見一熟人,問起去哪裡,赴宴人如實相告後,少不了要讓上一句:“走,一塊喝酒去吧”。知禮的人會答道:“你趕緊去吧,我家裡還有事”。

說家裡買的有或者家裡還有事,多半是托詞和謊稱,話是假話,卻是善意的謊言,不是虛情假意,而是其樂融融。這一讓,讓出了鄰裡之間的親密和睦,讓出了你來我往的人情世故。

當然了,說到底讓人禮隻是一種禮節,一種盛情,不能要求苛刻,更不能随意貼上虛假的标簽。鄉諺說得很直白,“讓人是一禮,鍋裡沒下你的米”,一語道出了真谛。

不過,也有一些不知禮的人,人家一讓,他就順杆子爬,真的應允下來,到頭來弄得雙方臉上都不好看。對于這種不耐讓之人,鄉間有一句俗語很貼切,那就是“虛招呼碰見熱沾皮”。

這裡講一個真事,是我親身經曆的。

多年前,我在一所鄉村小學教書,學校對面有一戶人家,是個單身漢,老人很和善,每次我騎車上班從他家門前過,總是大老遠就打招呼:“走恁遠了,拐家喝口茶吧”。

老人說的茶指的是熱水,這一讓是對我這個外來老師的極高禮遇,讓我心生感動。

不過,我心裡清楚,老人做飯都是燒柴火,連個茶瓶都沒有,平時家裡是不會有熱水的,我深谙老人的讓人之禮,故而一次也沒有去家裡讨擾,老人對我的熱情相讓也一直延續着。

自己有桃花劫拜月老有用嗎(差點壞了一樁好姻緣)3

事情的變化發生在一位支教老師來我們學校後,那個小夥子是在城裡長大的,不懂包括讓人禮在内的鄉間諸多禮節。

一日,我在上班路上碰到支教的男老師,他騎車在附近一個村莊趕集買菜,于是我們同行去學校。快到學校門口,那位單身老人沖我們擺手:“拐家喝口茶吧”,我回話後繼續往前走,同行的支教老師開腔了:“正好,我的煤火滅了,也沒燒茶,我帶的有杯子,去家裡灌一瓶”,說着順勢把自行車騎到了老人門口。

老人緊走幾步到了跟前,面帶愧色,話也說不囫囵了:“今兒個起來哩晚,也沒燒茶,随後再來中不中?”我和那位支教老師回校了,一路上他嘴裡咕哝着,說老頭兒太虛僞,明明家裡沒有燒茶,還再三讓?

第二天早上,我又像往常一樣,騎車路過老人家門口,一向熱情有加的老人像換了一個人,木呆呆坐在門口,啥話也沒有說。

不僅是這一次,後來我在那所學校又教了三年書,老人那句“拐家喝口茶吧”的溫暖讓人語,再也沒有聽到過一回。

02

讓人禮

是區分鄉下人和街面人的一道标尺

舊時河南鄉間,有鄉下人和街面人之分。所謂街面人,就是常年居住在鎮上的農人,而鄉下人,就是生活在偏遠鄉村的莊稼人。

昔日鄉間,莊稼人土裡刨食,以種地為生,單純靠做小生意養家糊口的,幾乎沒有。偶爾會有老頭老太太趕集趕會,粜個糧食,賣倆雞蛋,換些日常開銷的零用錢。

也有一些鄉村匠人,趁農閑編幾個羅頭,紮幾把掃帚,織幾領箔,拉到集上會上,賣成現錢。

莊稼人幹農活不怯力,也不惜力,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兒,但是做買賣是外行,拉車自己種的白菜蘿蔔去集上買,直豎豎戳在哪兒,臉上不會笑,嘴裡不會喊,還生怕遇到熟人,抹不開臉,嫌醜氣。

自己有桃花劫拜月老有用嗎(差點壞了一樁好姻緣)4

街面人也種有地,不過不像鄉下人以種地為生,往往還兼職做些買賣,故而見識多,眼界廣,頭腦也靈活,見啥人說啥話。

街面人和鄉下人的差别多了去了,僅以讓人禮中常見的讓錢為例,就完全是兩種腔調,兩種風格,兩種心态。

舊時,無論是街面人在集市上兜售日常用品,還是鄉下人趕集趕會賣杈把掃帚牛籠嘴,買主付錢時,賣家總要推讓一番,才欣然收下,此為讓錢禮。

鄉村社會是熟人社會,上莊下鄰,擡頭不見低頭見。人家給你付錢,你一句話沒有,直接裝進兜裡,顯得有些薄氣。

你若是留心觀察,那些善做買賣的街面人,和偶爾出來出售自家瓜果蔬菜的鄉下人,同樣是讓錢,但細節是不一樣的。

街面人見慣了南來的、北往的人,練就了嘴上的功夫,是名副其實的嘴子客,也是生意精兒,讓起人來是一套接一套,嘴上說的可親,像沒出五服,眼裡頭卻隻盯着手中的錢。

看到買主欲從兜裡掏錢,街面人往往是滿臉堆笑,嘴上一個勁推讓:“拿住吧,拿住吧,拿住吧”,說話時手已經習慣性地伸了過來。

買主一邊忙不疊應聲:“可不是,那會中”,一邊把要付的錢遞過去。賣方迅速接住錢,錢一到手,臉上的笑容立馬彈簧般縮了回去,扭頭又招呼别的顧客去了。

自己有桃花劫拜月老有用嗎(差點壞了一樁好姻緣)5

莊稼人就不同了,他們出門少,臉皮薄,老實巴交,不善算計,不會玩嘴。

那些握慣了鋤把子的莊稼人,十裡八猛出去賣趟東西,純粹是趕鴨子上架,瞅見熟人臉發熱,一掂秤杆手發抖。好不容易來了一個買主,相中了貨物,問咋賣哩,鄉下人憋了一崩子才嗫嚅道,你看着撇吧。

待過完秤,買主付錢時,鄉下人搓着手怯生生地說,裝住吧。

一番推讓後,終于接下了錢,僵硬地握在手中,也不急着拾掇起來,直到買主走遠了才裝進兜裡。

03

讓煙看似瑣碎小事

卻差點壞了一樁姻緣

鄉諺說:雨不大淋濕衣裳,話不多惱人心上。

鄉人看重讓人禮,更在乎讓人禮,該讓的你沒有讓,他就認為是你看不起他,故意扮他難看,有的人能記恨大半輩子。

這裡重點說說讓煙的事兒。

關于讓煙的禮儀,我聽祖父說過很多,不少都忘了,記住的隻是皮毛,譬如讓紙煙,遇到人多時候,讓煙前須摸摸自己兜裡的煙,看夠不夠一人一根。

如果在座的都吸煙,一讓又都接着了,讓到最後盒裡沒煙了,剩下沒讓到的人惱死你,說你看不起他,既然煙少為啥不先從我這兒讓?

還有,現場有四個人,你不能隻給三個人讓煙,畢竟“長短是根棍,好賴是個人”,不管認識不認識,關系近不近,就是這個人不吸煙,你也得上前讓一讓,這叫“芝麻杆喂驢---吃不吃讓到”。

祖父在世時,熟稔鄉間各種禮儀,尤其是作為老煙民,對讓煙的規矩更是身體力行。聽祖父說,有一年五爺的一個親家就因為少給五爺讓一根煙,差點把兒女婚事泡了湯。

一天,五爺正坐在村口的老槐樹下和人下棋酣戰,從大路上過來了一位幹部摸樣的中年人。行至村口,來人掏出一盒“大前門”煙,在人群裡挨個讓,五爺下棋的地方離人群稍微遠了點,那位中年人懶了一下,沒有上前給五爺和下棋的另外一個人讓煙。

自己有桃花劫拜月老有用嗎(差點壞了一樁好姻緣)6

煙點着吸上,中年人開了口:“我是山北張莊的,早些時媒人給俺那老二孩兒尋個媒,倆孩子都怪願意。閨女她爹叫廣昌,今兒個我來就是到家裡坐坐,說說孩子們的事兒。”他還沒把話說完,就有眼尖的人搭了腔:“廣昌伯才走,估摸着這會兒還沒到家哩。”

這時又有人說:“你來的時候,他正在那邊下棋哩。對了,你是不是沒給他讓煙?”中年人連忙點頭稱是,人群裡一下子炸開了鍋。

等大夥把五爺的秉性給中年人一說,他也慌了神。

根成叔是個熱心腸,趕忙站出來勸說中年人:“我看這樣吧,一會兒你推着車子,咱倆去給五伯認個錯,興許他能原諒,再生氣總不能親家來了都不讓進門吧。”

中年人跟着根成叔來到了五爺家,五爺開門一看,眼前站的是剛才沒給自己讓煙的那貨,氣不打一處來,把門關的鐵桶一般,任憑根成叔好話說盡,五爺就是不開。最後還是五奶奶看不下去,開開門讓客人進了屋。

吃晌午飯時,根成叔陪着客人猜枚,就着五奶奶炒的小蔥雞蛋兒,一盅盅喝着寶豐大曲酒,五爺始終沒放臉,酒沒喝,菜也沒叨,隻顧一根接一根吸煙。

當然了,吸的都是自己卷的“一頭擰”,客人拿來的整條“大前門”煙,他看都沒看一眼。

五爺後來對人說,當着恁多人的面不給我讓煙,等于是扇我的臉。直到後來,兩家正式結成親戚後,五爺仍是解不開這個疙瘩,好長時間和親家的關系都很僵。

自己有桃花劫拜月老有用嗎(差點壞了一樁好姻緣)7

因讓煙引起的誤會,在鄉間還有不少,多年前,在近族的三伯身上,也發生過。

有一年秋罷,三伯把一車黃豆稈裝好刹緊,蹲在地頭,叼個旱煙袋過煙瘾。恰在這時,鄰村的親家路過黃豆地,三伯趕緊起身打招呼,把親家往家裡讓。平日裡親家是個挺溫和的人,這天卻一反常态,臉一直陰沉着,三句話沒說就起身走人。回到家裡,三伯心裡不踏實,把兒媳婦叫到跟前說,後半晌在西地碰見你爹了,我再三讓,他就是不來,我心裡老過意不去。

兒媳婦是個直性子,聽了公爹這番話,撲哧一聲笑了,連忙勸說道,興許是俺爹有啥事急着走,您老哥倆還外氣啥哩。

三伯本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也沒往心裡擱,半月後兒媳婦回了趟娘家,回來後直接找到牛屋,一臉嚴肅地對三伯說,爹,我給您說個事兒。說吧,三伯心中一驚,臉上卻裝作沒事人一樣。

兒媳婦說,那一天俺爹在黃豆地碰見您,您是不是正在地頭吸煙哩?是,三伯點了點頭。俺爹說了,您又不是不知道他煙瘾大,咋一瞅見他過來,趕緊把煙鍋裡的煙捂滅了,連讓也不讓他一下?

三伯一聽兒媳婦說這話,先是憋住氣沒吭聲,許久才重重歎了口氣說,孩子啊,你到咱家也十幾年了,我是啥人你心裡最清楚,我會不知道你爹比我的煙瘾還大?我會想不起來讓你爹吸兩口?我是怕在你爹面前丢人啊。

一臉憋屈的三伯說着,不時用袖子沾眼角。

最後,在兒媳婦的追問下,三伯才道出了實情:那天裝完車子,他的煙瘾犯了,可是沒錢買,煙葉已經斷了十幾天了。無奈之下,三伯從黃豆稈上拽了一把幹黃豆葉,放手心裡揉碎,裝進煙鍋裡應應急。

剛點着,還沒吸兩口,就嗆得兩眼噙淚,一擡頭瞅見親家走過來,三伯心裡那叫一個亂,讓讓親家吧,怕知道自己窮的吸黃豆葉,往後這臉往哪兒擱哩。不讓吧,親家還認為自己是個老鼈一,連口旱煙也不舍得。

正想着,親家站到了跟前,三伯最終還是嫌丢人,沒讓煙。

(圖片來源于網絡)

//////////

梁永剛

男,1977年生,河南平頂山人

出版有散文随筆集《愛到深處情自濃》

現供職于河南省平頂山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