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每個人都有過的體驗。即便是傾向于獨處的I系人格,在夜深人靜時也難免有孤獨感,畢竟人類是群居動物,擁有社會性,沒有誰天生喜歡獨處。
I系人格其實十分矛盾,尤其是IN系——他們渴望獨處,需要個人空間,但又比E系人格害怕孤獨,渴望被關注。IN系人格本身是一種背離社會主流發展趨勢的人格,所以才會如此矛盾,或者說正因為靈魂内核逐漸偏離社會主流價值觀,一個人才演變成IN系人格。
消除孤獨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獲得愛。然而收獲他人的愛意談何容易,首先要先有社交,先打開自己的社交圈。總在那些原本就吝啬于給予你愛意的人身上大費周章是徒勞的,接觸更多新的人,才有可能收獲更多的愛。
社交是一把雙刃劍,讓你不再孤獨了,但同時也給予了更多傷害你的可能,尤其對于一些敏感的人格更是如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需要承擔相應的代價,而獲得少部分的“愛意”、“善意”,代價就是承擔“被傷害”的風險。
但有些人會說,有社交還算好的,如果有社交我就不孤獨了,就是因為沒有社交所以才孤獨啊。除了雙向溝通,别忘了還有單向獲取能量的方法,也就是自娛自樂。
培養愛好是獨處中消除孤獨感最好的方式。書法也好,繪畫也好,學外語也罷,找到一種與自己相處的方式,不是刷抖音這種單純的打發時間,而是一種可提升的、可以拓寬生活的愛好。一個人可以做很多事情,小時候那些未實現的夢想,有沒有想過去為自己圓了這個夢呢?也許是缺少動力和契機,但你缺少的不是時間,那隻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借口。
愛好的本質是對生命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嚴格來說沒有沒有愛好的人,隻有沒發現自己愛好的人,如果發現自己下班之後除了刷劇無事可做,那可以培養新的愛好。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所感興趣的事物都在發生變化,即時跟上自己精神層面上反饋的信息也是一種能力。抑郁症患者之所以抑郁,很大程度上是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愛,變得沒有愛好,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
還有一種孤獨是源自内心深處強烈的自卑。或許是因為長期單身,或許是因為周圍人的打壓,這類人對自己并不認可,他們瘋狂渴望身邊人的認同,但又不知如何與周圍人相處,逐漸變得越來越孤僻,隻能一個人待着。
當一個人經曆過多次失敗後,就會有一種心理暗示:無論我再嘗試多少次,結果也還是失敗。最開始,他們會顯示出自卑、焦慮等心理狀态,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幹脆放棄嘗試,默認這種失敗的結果,開始惡性循環,喪失原本可以抓住愛的機會。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習慣性無助理論,不僅戀愛關系如此,事實上所有人際關系都遵循這個原理。
為了擺脫孤獨,最根本的就是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鍊條,讓生活軌迹進入一種良性循環的軌迹。首先阻止内心的這種暗示,告訴自己,我是值得被愛的,一定會有人愛我。在開始社交之前不能先自我否定,因為沒有人有義務幫你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是每個人的義務,你不能把它推給别人,這是一種逃避的表現。你應該做的是承擔起這份責任,先為自己正名,喜歡自己,肯定自己,做一個人格健全的人,然後才會有人喜歡你。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這就好像你去求職一家金融機構,你對自己的金融分析能力不夠自信,企圖讓面試官給予你肯定,這怎麼可能呢?面試官也是第一次見到你,對你這個人完全不了解,他怎麼知道你的實力如何。順序颠倒了,應該是你先在企業面前展示自己的實力,企業才能信任你、重用你,你表現出不自信、怯懦,那留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自卑、怯懦的,不會好轉的啊。
當然,人際往來比求職複雜多了,也許真有人能透過你厚厚的面具看到你善良柔軟的本質,但這種幾率太低太低了,何不多多展示自己,吸引來更多的善意呢?
對于孤獨,最好的狀态是享受孤獨。一個人時坦然面對,有人陪伴時也能感受到愉悅。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剛開始的并不好受,其實一個人可以很多有人在時無法完成的事,獨處時一個人的思緒往往更冷靜,效率也更高。凡是深刻認識自己的人,都十分擅長獨處。渴望與他人締結各種情感的心情每個人都會有,在親密關系裡遊刃有餘的人,首先學會的是獨處,先學會和自己相處,然後才能很好地和其他人打交道。
孤獨不是終點,而是一個人生的停靠站,它讓我們在漫漫長途中稍作休憩,伸個懶腰,望一望窗外的風景,然後繼續前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