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張圖看懂落款

一張圖看懂落款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13:52:47

章 法

章法又稱謀篇布局。清代劉熙載《書概》雲:『書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數字,大如一行及數行,一幅及數幅,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凡書,筆畫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穩,章法要變而貫』。以此而言則大章法既是通篇字與字、行與行、正文與落款及用印之間的關系謀劃、布置等,它要求一幅作品的字裡行間有呼應、顧盼,要協調通暢而有整體感。

章法的幾個要素

①形制 ②正文 ③ 行款 ④钤印

落款

指書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書寫内容;包括:正文内容的出處、贈送對象、創作緣由、創作時間、作者姓名字号等。

1.雙款

雙款是将書贈對象與書寫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為上款,後者為下款。

一張圖看懂落款(史上最全落款知識)1

上款寫明作品内容的名稱、出處、受贈人的姓名;下款記述創作年月、創作地點、作者姓名等。上款:位置應比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稱呼、謙詞。下款:寫時間、地點、姓名、謙詞。

2.單款

單款有長款、短款、窮款之分。長款即在正文出處書寫時間、名号、地點前面再加上作者創作這幅作品的感想或緣由,文字應情真意長,使人玩味無窮。它不僅起能到調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從中體現出作者的人品和修養。

一張圖看懂落款(史上最全落款知識)2

短款即隻落正文出處、時間、名号、地點等其中幾項。若作品空白較多或出于構圖的需要,可以落長款;若作品内容占畫面較滿,則需要落短款或窮款。

如果餘紙不多,留白太少,亦可隻落作者的名号,謂之“窮款”。

落款的字體,一般是隸不用篆,楷不用隸,行草不用楷書。落款,一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書、章草、楷、行書;正文若是隸書、楷書、魏碑,落款可用楷書或行書;草書落款,除用于自身為草書外,因較難識别,一般不用于落款。實際運用最多的落款字體還是行書,既易識别,又顯活潑。款字的大小應小于正文字體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一張圖看懂落款(史上最全落款知識)3

以上落款形式,是針對豎幅作品而言的。對于橫幅作品,一般隻落下款而不落上款。與豎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頭與結尾,都不能到達或超過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個字。

一、記年份

書法作品記年采用的“幹支”記年法。“幹”是“天幹”,“支”是“地支”。所謂“幹支”是天幹地支的簡稱。十天幹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就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搭配記年,就成了甲子、乙醜、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六十年一個循環,俗稱“六十年花甲子”。

參加下表: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巳末 庚申 辛酉 壬戊 癸亥

二、記季節

舊曆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即舊曆正、二、三月為春季,四、五、六月為夏季,七、八、九月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為冬季。

古時兄弟姐妹的排行,有孟、仲、季的次序,(孟為老大,仲為老二,季為三)孟為長,仲為次,季為三,根據這個,正、二、三月分别為孟春、仲春、季春,四、五、六月分别為孟夏、仲夏、季夏,七、八、九月分别為孟秋、仲秋、季秋;十、十一、十二月分别為孟冬、仲冬、季冬之稱。

一張圖看懂落款(史上最全落款知識)4

季節還有一些别稱,如春的别稱有陽春、芳春、青陽、豔陽、陽中、三春、九春等。夏的别稱有朱夏、朱明、昊天、長嬴、三夏、九夏。

秋的别稱有素秋、金秋、商秋、商節、素商、素節,金天,高商、三秋,九秋,冬的别稱有寒冬、安甯、玄英、三冬、九冬等。

三、記月份

舊曆月的别稱尤為複雜,而且有種種不同的來曆。歸納起來,每個月的别稱大略如下:

一月

正月、端月、初月、征月、早月、太月、揚月、陬(zōu)月、十三月、春陽、初陽、首陽、孟陽、孟陬、肇(zhào)春、端春、初春、早春、上春、新正、月正、開歲、發歲、肇歲、三之日、孟春、太簇、寅(yǐn)月等。

二月

如月、杏月、麗月、令月、仲陽、四之日,仲鐘、大壯、酣春、仲春、夾鐘、卯(mǎo)月等。

三月

蠶月、桃月、桃浪、花月、嘉月、夬(jué)月、禊(xì)月、桐月、三春、暮春、晚春、杪(miǎo)春、末春、雩(yú)風、季春、姑洗、辰(chén)月等。

四月

乏月、槐月、仲月、麥月、清和月、陰月、餘月、槐夏、首夏、初夏、維夏、正陽、純陽、麥候、孟夏、中呂、巳月等。

五月

蒲月、榴月、臯(gāo)月、惡月、郁蒸、小刑、鳴蜩(tiáo)、仲夏、午月等。

六月

且月、荷月、季月、暑月、伏月、焦月、三夏、暮夏、晚夏、杪夏、極暑、溽暑、溽月、精陽、季夏、林鐘、未月等。

七月

巧月、瓜月、霜月、相月、涼月、初商、肇秋、初秋、首秋、早秋、新秋、上秋、孟秋、夷則、申月等。

一張圖看懂落款(史上最全落款知識)5

八月

壯月、桂月、獲月、正秋、桂秋、仲商、仲秋、南呂、酉月等。

九月

玄月、菊月、詠月、朽月、暮秋、晚秋、杪秋、窮秋、涼秋、三秋、暮商、季商、杪商、霜序、季白、季秋、無射、戌月等。

十月

良月、吉月、陰月、露月、正陽月、坤月、小春月、小陽春、開冬、上冬、初冬、孟冬、應鐘、亥月等。

十一月

辜月、葭(jiā)月、寒月、雪月、龍潛月、一之日、中冬、仲冬、黃鐘、子月等。

十二月

冰月、臘月、嘉平月、嚴月、塗月、暮節、星回節、窮節、窮紀、暮歲、暮冬、窮冬、杪冬、嚴冬、殘冬、末冬,二之日,臘冬、季冬、大呂、醜月等。

四、記日期

舊曆記日的别稱比較複雜,大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掌握。

1.三浣(huàn)記日

“三浣”,即上、中、下三浣。每個月的上旬,即一日至十日為上浣;中旬,即十一日至二十日為中浣;下旬,即二十一日至三十日為下浣。如正月初四日,便可記作“正月上浣之四日”;二月十五日,便可記作“二月中浣之五日”;三月二十六日,便可記作“三月下浣之六日”,其餘都可類推。

2.月相記日

“月相記日”就是根據月亮盈虧的變化記日。每月初叫作“朔”、“旦”、“朔月”,初三叫做“月出(fěi)”,十五叫做“望”,十六叫做“既望”“望後”,每月的最末一日叫作“晦”(huì)。

一張圖看懂落款(史上最全落款知識)6

3.特殊記日

習俗上對一些特殊的日子給以别稱,如:  

正月初一:元日、元旦、元正、元朔、元春、元辰、正朝、三元、改旦、履端等。正月初二到初十:分别稱為履端二日、履端三日……履端十日。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初八:谷日、谷誕。  

正月十五:元宵、元夜、元夕、上元、燈節。  

二月初一:中和日。 

二月初二:龍擡頭。 

二月十二:花朝、百花生日。 

二月十五:中春。

三月初三:重三、三巳、上巳、上除、禊日、修禊日。

四月初三:展上巳。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陽、端午、重五、重午、午日、菖(chāng)節、蒲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

六月初六:重六、天贶節。

七月初七:七夕、七巧節、星節。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初五:天長節。

八月十五:中秋、秋節。 

八月十八:潮頭生日。 

九月初九:重陽、重九、菊花節、登高節。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二十四:交年、小年、媚竈日。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歲。

書法落款的時間,可以不寫,但若要寫,務必慎重,且寫法非常重要,不懂的人會混淆寫法、随性亂寫,贻笑大方。

五、稱謂

長輩:吾師、學長、道長、先生、女士平輩或小一輩: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賢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學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對書畫或某一方面專長之稱)關系較親密:學(仁弟)、吾兄(弟)

老師對學生:學(仁弟)、學(仁)棣、賢契、賢弟

同學: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

一張圖看懂落款(史上最全落款知識)7

六、上款客套詞或敬詞

雅屬、雅賞、雅評、雅鑒、雅教、

雅存、珍存、惠存、清鑒、清覽、

清品、清屬、清賞、清正、清及、

清教、清玩、鑒可、鑒正、敲正、

惠正、賜正、斧正、法正、博鑒、

尊鑒、法鑒、法教、博教、大教、

大雅、補壁、糊壁、是正、教正、

教之、正腕、正舉、存念、一粲、

粲正、一笑、笑存、笑鑒、屬、

鑒、玩

七、下款客套詞或敬詞

書法題款用:

敬書、拜書、謹書、頓首、屬書、醉書、嘴筆、漫筆、戲書、節臨、書、錄、題、筆、寫、臨、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