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愛做菜的卷叔。一個70後餐飲創業者,和大家分享美食烹饪技巧和食材小知識,希望得到各位的支持。
面食的曆史悠久,串起東西兩個端點。中國漢代就有了面食的傳統,黃河流域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适宜種植小麥,那時的人們已經懂得把麥子磨成面粉。古希臘文明裡也是麥香飄飄,一路流傳到意大利半島,意大利有名的千層面Lasagne來自希臘語Laganon,羅馬帝國時期的居民可以免費領取小麥,因為數量太多吃不完便把小麥做成扁平的面團切出薄片,這樣存取方便也利于長時間保存,如今這款古希臘的食物卻成為了靴子國的代表料理,面食的好滋味在地中海地區一脈相承。
c有人說,十三世紀馬可 · 波羅從中國遊曆歸國一并把中國面條帶回家鄉,廣為流傳後成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意大利直面(Spaghetti)。但據曆史考證指出,阿拉伯人早在公元九百年左右就有用滾水烹煮細長形幹燥面條的記錄,并把它稱之為itriyya,十世紀阿拉伯人攻占西西裡島,幹燥面條是軍隊的方便食物,itriyya也因此傳入意大利。
馬可 · 波羅從中國帶回面條的傳說終究是場美麗的誤會。
意大利面太硬了不好吃
首先就是要煮一大鍋的開水。煮意面和我們中國的面條不同,在水開放入意面後不能加冷水,需要一直是沸騰的狀态,煮面時間則根據每一款面條形狀而不同,一般都會在意面的包裝袋上會有注明,所以一開始鍋裡放的水一定要足夠。當然這個煮面時間是根據原産地消費者的飲食習慣來制定的,意大利人喜歡吃彈牙略帶韌性的口感,和我們習慣的柔軟爽口還是有很大的差别,這也是很多人不習慣吃意面的原因之一。
那很簡單,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多煮兩分鐘就可以符合我們的飲食需求啦!千萬不要過涼水、千萬不要過涼水、千萬不要過涼水!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其次煮面的時候需要加入一些鹽和油。加鹽主要是給面條有一個底味,而加油的作用就很大了。除了防止面條粘連的作用,更多的是為了和面條裡的澱粉融合從而起到乳化的作用,這可以讓意面可以更好地吸收醬汁,如果煮好面條後過了涼水就把面條表面産生的澱粉給清洗了,那最後的出品面條和醬汁就會分離。當然不一定要加橄榄油,家裡有橄榄油最好也可以用我們的食用油來代替。煮面剩下的湯水最好不要扔掉,中餐中講究“原湯煨原食”這道理一樣适用于西餐。
手工意面
最後就是融合的過程了。大家可能覺得意面和我們的蓋澆面一樣,隻需要把煮好的醬汁放在面上就可以了,意大利面都是幹幹的沒有一點食欲,其實是你的做法發生了錯誤。為什麼餐廳裡的意面比你自己在家做得好吃,就是因為制作過程的不同。這當中的主要訣竅就是在處理完醬汁後要加入适量的蔬菜水和煮面水,因為面湯裡有大量的油水混合物可以促進意面吸附湯汁,控制火候讓意面慢慢吸收湯汁,在出鍋之前再加上一塊黃油勾芡(西餐裡黃油加面粉的作用等同于中餐的勾芡)。一碗合格的意面應該吃起來滿口湯汁齒頰留香,因為它的面湯都存在于面條裡了。
肉醬手工意面
這些年市場上也出現了很多方便型意面,簡化了很多備菜的步驟很親民,喜歡的朋友可以去買來自己做做試試,我本人和卷妹都非常喜歡吃意面的,是我家裡的常備食物。
卷叔每天都會分享世界各地的美食知識,喜歡看卷叔文章的小夥伴别忘了點贊、收藏和轉發,也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或者分享您的做法,歡迎關注:卷叔的廚房,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們下次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