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蘇轼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我們熟知的蘇轼,詞開豪放一派,是豪放派的代表。同時他的詩詞題材廣闊,也不乏清新之作,在蘇轼擔任徐州知州的時候,因為黃河決口,引發了洪水,蘇轼組織人員進行抗洪,曆時兩個月終于解決了洪水的威脅。但是緊接着就是大旱“草木焦然”,蘇轼在徐州城東二十裡的石譚處祈雨,等旱情緩和後,又來這裡謝雨,并寫了五首徐州謝雨詞,這是其中最後一首。
這是春末夏初的季節,芳草萋萋,正是生機盎然的景色,尤其是一場新雨過後,草木上有着晶瑩的水滴,同時沐浴着明亮的陽光,讓人心曠神怡。
“軟草平沙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久旱逢雨,草是軟的,沙是輕的,。策馬前行,因為有雨的滋潤,路上淨而無塵。在這樣的環境中,心情是爽的,不禁産生“何時收拾耦耕身”的想法。“耦耕”出自《論語》,春秋末年的兩個隐者,見世道衰微,于是隐居不仕。
蘇轼這裡也有離開仕途生涯,躬耕隴畝的想法。這種隐居的想法,其實也是他在不得意的狀況下的一種矛盾的思想反應,其實“歸去來兮”的想法在蘇轼的其他作品中也屢有出現。
下片承接前面的“軟草平沙,走馬無塵”的農村生活,有了更進一步的描寫。“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從路上寫到了田野,桑麻因為日暖而發光,那光好像水潑一樣,一陣風吹過,蒿艾發出誘人的香氣,“光似潑”說明光線充足,“氣如薰”表明香氣濃郁;這裡融視覺、嗅覺為一體,将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閃爍着誘人的綠光,暖風夾帶着蒿艾的薰香撲鼻而來,形象地刻畫出田野中同樣是蓬勃旺盛。同時“日暖”對“風來”,“桑麻”對“蒿艾”,“光似潑”與“氣如薰”對仗非常工整
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農作物很多,但是蘇轼隻是選取了很平常的,不容易引起人注意的東西,桑麻和蒿艾。這麼不起眼的東西都如此明亮閃光,香氣四溢,更何況其他精心種植的東西呢。
一句“使君元是此中人”和上片的句末“何時收拾耦耕身”相呼應,幹脆說自己是農民中的一員了。這一句,畫龍點睛,起到了升華的作用,作者雖然身為“使君”,但是他不忘“元是此種人”。既寫出了“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淵源也将自己對田園生活的熱愛進一步深化。蘇轼從小就崇尚莊子,對那種物我兩相忘的人生境界很推崇,在這裡此情此景深受感觸。
然而蘇轼又是長期在仕途中,經曆屢次被貶,可以說是被困在了仕途,見到了農村廣闊的天地,不由得心生悔意。同時蘇轼又是天生的樂觀派,雖然有悔意,但是人生志趣還能自己把握,總而言之,一句話,寫盡人生種種滋味,用簡約的筆觸,寫出心靈世界的複雜和豐富。
在唐五代詞中,也有寫農村題材的詩詞,但是僅僅是寫一些田舍風光,流于表面,蘇轼這樣用樸素的語言,寫出清新的農村生活,還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