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回南天之苦的深圳人流傳着這麼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濕和看不見的遠方”。看,深圳人多有苦中作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既然到處是濕的,遠方看不見(其實近處也看不見),那就隻能窩在家裡喽。愛花愛草的人可怎麼辦呢?沒關系,回南天忍一忍就過去啦,隻要心中有草木,生活當然還是花紅柳綠的,因為,我們可以畫畫兒(向@穎兒 學習)。
這是我和女兒今天上午合作完成的,主題是“我的花兒”,畫的是我們購買花草種子,在陽台上精心地播種、澆灌,看到種子發芽,最後收獲各種各樣花兒的流水賬。構圖和繪畫全部由七歲的女兒完成,我幫她配了文字。
過了一段時間,種子發芽了。雖然經常能看到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植物發芽、開花,但我們從未感到厭倦,每一次看到破土而出的新芽,我們都像看見奇迹一樣興奮。
taotao觀察到,這些小芽形狀、色彩不一,有的是傳統的豆芽瓣形狀的,有的是兩個愛心拼成的“小蝴蝶”,還有的小芽裂開成很細長的“羽毛”。它們分别是鳳仙花、牽牛花和羽葉茑蘿。taotao觀察過後全都記住了,把它們畫了出來。
又過了一段時間,小芽長成了成熟的植株,慢慢地,陽台上開出了第一朵花、第二朵花......終于有一天,我們的陽台成了一個小花園。
牽牛花是每年都種的。taotao最喜歡的事情是,早晨跑到陽台上看看牽牛花開了沒有,比比她和牽牛花誰起得更早。牽牛花是“起床”很早的植物,總是在第一縷晨曦剛剛照到大地時就已經悄然開放了,等到太陽逐漸升高,牽牛花就又悄然卷起了小喇叭,它短暫的使命就此結束。日本人崇尚這種安靜而短暫的美,稱之為“朝顔”。
關于陽台上的牽牛花,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夏日周末的早晨,沏一壺綠茶,拉開簾子一看,陽台護網上滿架牽牛花,每一朵花在早晨的陽光下閃閃發光。真的,每一朵牽牛花在清晨不強烈的光線下是亮晶晶的。
右下角的向日葵是taotao對今年夏天陽台花園的期待。幾棵向日葵的小苗獲贈于yoyo。向日葵小苗來到我家之後,一直是陰天,半個月沒見太陽,之後又經曆了移栽(從紙杯中移栽到泡沫盒子裡),我們非常擔心它們撐不過去。不過還好,這幾日下來,它們在泡沫盒裡長得好好的。我和taotao都很期待它們開出金黃色的花,露出像太陽那樣的笑臉來。
另外,taotao在畫向日葵的時候還問我,媽媽,要不要把中間長葵花籽的部分畫成斐波那契螺旋啊?看,如今她也知道斐波那契螺旋了,因為我的每篇植物随筆她都看:)
外圍的大花邊框也有一處小細節——一個花瓣變成了一條青蟲。那是因為“Y”的筆畫拉得太長,占了花瓣的空間,花瓣沒地方畫了,怎麼辦呢?taotao就給來了一條吃得飽飽的橫卧在那裡的青蟲。孩子的變通創意,總是很萌呢!
沒有上色的鉛筆線稿又是另外一種感覺。
我的感受是,這種生活日志型的小畫兒或許很不專業,但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記得@穎兒 老師說過,她畫完松塔,發現了斐波那契螺旋;她畫完盛放某美食的竹編墊子,就學會編席子了......
生活中有太多的東西,當你觀察的角度、深度、層面不同,你看到的、體會到的,将完全不同!
而畫畫,我想,它也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
作者簡介:陳超群,女,江蘇常州人,畢業于清華大學,碩士。現任職于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業餘愛好博物文化,堅持觀察、拍攝和寫作,微信公衆号“自然随筆”,在《南方教育時報》撰寫植物随筆專欄,在《科技日報》、《大學生雜志》、《少兒科技》等發表博物文化類随筆、攝影、童話多篇。
陳老師的個人公衆号:自然随筆(微信号our_nature)
轉載自:“凹凸智慧社” 微信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