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次記載的空城計,其實真的不是諸葛亮玩的,事發春秋時期,而且起因也很奇葩:楚國令尹想追求他的嫂夫人。
息妫
戰争緣由
楚文王的老婆叫息妫,長得那叫一個冠豔天下,位列春秋四大美女之一。本是息國夫人,後來被她姐夫蔡哀侯調戲,再後來,楚文王垂涎她的美色,發兵滅息國,搶來做了楚國夫人,是為文夫人。
楚文王死後,楚國令尹,也就是文王的弟弟公子元觊觎文夫人美色,開始了大膽的追求。他在楚王宮外面,建造了幾排房子,沒日沒夜的,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就一個目的---向文夫人表達愛慕之心。文夫人閱曆頗廣,面對此等騷擾,輕輕幾句話就化解了。文夫人說,文王在世時,南征北戰,四方諸侯來賀。現在楚兵已經好幾年沒有北上中原了,身為令尹,不思進取,反而整天在我孤兒寡母面前唱這些淫詞濫調,不知道丢人嗎?
這話傳到了子元那裡,他一聽,說的好像很有道理,不能讓女人看不起啊。于是發兵鄭國。
為何是鄭國
春秋形勢圖
我們讀曆史就會發現,鄭國總是被打的那個倒黴蛋。為何?
一、鄭國為四戰之地,無山川之險可守,無大河做屏障,誰都可以過來捏把幾下;
二、鄭國立國時間短,彼時也不過百來年,輩分小。春秋戰國時代雖然禮崩樂壞,但還是要講“禮”的,長輩欺負下晚輩這似乎天經地義;
三、說到底,鄭國實力弱,又夾在齊、晉、楚幾個大國之間,天然的就成了戰略緩沖地帶。
那麼,公子元伐鄭,師出何名呢?總不能說是為了取悅文夫人吧。
春秋時諸侯相互征伐,結盟運動逐漸興起(其實這個頭,還是由号稱春秋小霸王的鄭莊公開的),基于上述幾點,鄭國的外交策略一直在齊、楚之間搖擺。公子元就以鄭國附齊為由,出兵車六百乘伐鄭。
鄭國如何應對
朝堂争辯
鄭國君臣聽到這個消息,馬上商讨應對策略。彼時鄭國朝堂有“三叔”---堵叔、師叔、叔詹。堵叔說:楚兵來勢洶洶,氣勢正盛,不可硬敵,不如請和吧。
師叔說:我們剛剛和齊國結盟,楚國伐我,齊國不會坐視不管,我們不如堅壁清野,等待齊國援軍,再者說了,這個時候背齊事楚,怕是齊、楚要聯合起來打我們呀。
叔詹說:我覺得師叔說的有道理......
正商議間,有人來報,說楚兵已攻破外城,正向這邊開拔。
朝堂上一下子開鍋了,有人提議馬上跑。畢竟,國都沒有多少兵可以抵抗。
叔詹大聲說道,我有一計可退楚師,各個城門全部打開,在各城門後面埋伏好刀斧手,所有店鋪照常營業,傳令下去,百姓不要慌張,其餘人馬全部去城牆之上卧倒。
楚國先鋒部隊鬥禦疆、鬥梧見此情景不敢貿然前進,等公子元到達後,三人站于城外高處察看城内狀況,發現城内百姓往來如常,再看城牆之上,旌旗獵獵,女兒牆下全是士卒。
公子元說,鄭國有這“三良”在,怕是這裡面有什麼陰謀,待明日打探清楚再做決定吧。
當日晚間,探子來報,齊候聯合宋、魯救鄭。
楚國退軍
公子元一聽,我本是長途奔襲,萬一腹背受敵,被齊、鄭兩面夾擊,這要敗了,在文夫人那邊可就丢人丢大了,再說了,我們已經殺到鄭國國都,也算大獲全勝了,于是當晚退兵。
實際上,後代還有許多玩空城計的,比如,西漢時代的李廣,追擊匈奴時用過;三國時代的孫權和曹操也玩過;唐玄宗時期的張守圭對吐蕃作戰亦使用過。
作為《三十六計》之一,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帶兵打仗的,不玩個空城計,似乎面子上都過不去,不然怎麼體現自己的水平?
諸葛亮空城計影視資料
諸葛亮一生謹慎,沒玩過這空城計,那次北伐,其實是和魏國的張郃對壘,彼時司馬懿遠在幾千裡之外的洛陽呢。但《三國演義》中,還是給他編排了這麼一情節。其實,經過一千多年的傳頌,諸葛亮早已成為智慧的化身,既然有了神話加持,必然要增加一些匪夷所思的故事;還有,司馬懿和諸葛亮其實是唇亡齒寒的關系,司馬懿被諸葛亮的空城計吓跑,不能解讀為司馬懿“傻”,相反,這恰恰襯托了司馬懿的戰略定力及戰略眼光。
虛實
實際上,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多少都有過類似經曆吧,虛也實也,譬如舍也得也。
【本文由山家有甘泉于2019年5月27日發布于今日頭條,轉載請注明。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