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為成都是一個網紅城市,其實不然。如果真的是“網紅”的話,早在一千多年前成都就已經“紅”起來了。在中國曆史上有一個獨特的現象,“自古文人皆入蜀”,尤其是在唐代,出現了一股波瀾壯闊的文人入蜀浪潮,這當然和當時的國家政治軍事大局有關,但是又不全是。在初唐和安史之亂前的和平年代也有很多文人入蜀,比如初唐四傑以及以及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劉希夷等著名詩人。
杜甫雕像
杜甫雕像
杜甫草堂
杜甫來到成都的時候,距離他的祖父杜審言入蜀已經過去了八十餘年。此時正逢安史之亂的亂世。可以想象,杜甫攜妻兒一路輾轉來到成都的時候,他的生活狀況一定是非常狼狽的。今天當很多遊客來到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參觀時,很多人或許意識不到這些,甚至有很多朋友以為杜甫在成都的生活比較詩意,因為“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詩作就是在這裡完成的。
杜甫草堂景區入口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導覽圖
杜甫草堂景區指示牌
我們已經不曉得杜甫剛剛來到成都時為妻兒和自己尋找栖身之所的具體細節,隻知道最後他選擇了浣花溪畔的幾間茅屋居住了下來。當然這不是因為浣花溪畔有大唐才女薛濤居住而顯得詩情畫意,彼時的薛濤還處于少女時代,直到多年之後她才選擇在浣花溪畔度過餘生。而杜甫之所以選擇在浣花溪畔定居下來,或許是因為這裡有一座草堂寺的緣故,在杜甫沒有修建茅屋之前,他和妻兒的暫時栖身之所就是草堂寺。
杜甫草堂
草堂
大雅堂
萬佛樓
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篠娟娟淨,雨裛紅蕖冉冉香。
當杜甫親手為妻兒搭建起屬于他們自己的草堂的時候,他寫下了這首《狂夫》的詩作,雖然詩句中充滿了詩情畫意,但是我們能夠想見,杜甫一定是抱着樂觀豁達的态度寫下這首詩作的。
杜甫草堂景區
杜甫草堂景區
杜甫草堂景區
杜甫草堂景區
杜甫草堂,現在已經被開辟為杜甫草堂博物館,位于浣花溪公園的北側,距離四川博物院不過500餘米,和武侯祠博物館、永陵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博物館一樣是成都市區最有名氣的曆史古迹類博物館。早在1961年3月,杜甫草堂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08年5月被公布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茅屋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博物館景區占地面積約300畝,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修葺擴建時的建築格局,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蹤遺迹勝地。景區内的主要景點有草堂大廨、詩史堂、工部祠、少陵草堂碑、 花徑、大雅堂、浣花祠、茅屋、萬佛樓和唐代遺址等。杜甫草堂内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不但是成都一處了解杜甫生平事迹和文人生活的曆史古迹,也是一處風景優雅秀麗的景區。
茅屋
茅屋
杜甫草堂
少陵草堂碑
杜甫草堂景區内,最受遊客歡迎的景點莫過于茅屋了,然而這不過是依據杜甫詩作中關于茅屋的描寫和明代草堂建築格局恢複重建的一處“茅屋景區”,讓遊客更直觀看到當年杜甫在這裡生活時的田園風貌,真正的茅屋是什麼樣子的已經不得而知。若想看到杜甫當年真正生活的“茅屋”,一定不能錯過了景區内的唐代遺址。
唐代遺址
唐代遺址
2001年底,在鋪設地下管道時,景區工作人員在杜甫草堂正門西側和工部祠的東北方向發現了唐代灰坑和生活遺址,也就是現在的唐代遺址。據史料記載,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因安史之亂流亡到四川成都,最初暫住于浣花溪旁的古寺中,古寺名叫梵安寺,俗稱草堂寺。唐代遺址中發現了唐代僧人的塔銘碑,還出土了大量寺廟建築構件,這也印證了浣花溪旁曾經有過一座古寺的曆史記載。在唐代遺址展廳裡,我們還能夠看到當時人們生活取水所用的水井、陶甕、陶盆、瓷碗等器物,還有完整的建築基址和排水溝、竈坑等居住遺址,為我們展現了唐代房屋的建築格局。
唐代遺址
唐代遺址
或許,當年杜甫為自己修建的草堂基本上也是這樣的格局,但是地面建築早已成為曆史的塵埃,隻有這些遺址還能為我們勾勒出千年前的建築格局。
除了唐代遺址,詩史堂、工部祠和大雅堂也是不錯的景點,這些景點讓遊客了解了杜甫的一生及作品,以及唐宋時期著名文人與成都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
最後介紹一下杜甫草堂景區内的花徑。在杜甫曾在詩作《客至》中寫道“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可知杜甫在這裡生活時就已經有了一條花徑。現在的花徑是連接杜甫草堂建築群惡核原草堂寺之間的一條紅牆夾道,也是杜甫草堂内的網紅景點,最适合拍照打卡。
花徑
花徑
花徑
相關閱讀鍊接:
杜甫草堂,紅牆夾道再現最美畫面
真正的杜甫草堂是什麼樣子?唐代遺址為你揭開杜甫草堂的面紗
轉載請注明來源頭條号xiaoyao遊天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