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約分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約分教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2 23:32:00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約分教案(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分數的産生和意義教案)1

第1課時

▷教學内容

教科書P45~46的内容,完成教科書P47“練習十一”中第1~4題。

▷教學目标

1.結合具體情境,了解分數的産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理解單位“1”的含義。

3.在理解分數含義的過程中,滲透比較、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

▷教學準備

學具:米尺,圓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紙片。

教具:課件,一段繩子,彩色磁扣。

▷教學過程

一、實際測量,體會分數産生的意義

1.提出活動任務。

(1)請一個學生用米尺測量黑闆的長,說一說,并用“米”作單位。

(2)師: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黑闆的長是多少米。

【學情預設】有的學生會說得不到整米數,有的會說是幾米幾分米。

2.全班讨論,感受分數産生的意義。

師:測量結果能不能用整數表示?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談到黑闆的最後一小段,由于它不夠1米,直接用1米行不通。我們不得不尋找更小的單位,最後找到了合适的單位,量出了這條線段的長;也可能會聯想到用“1”這一标準去量,可能得到整數,不夠“1”時,量出的結果就不能用整數表示。

3.揭示分數産生的意義。

師: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教師用一根打了結的繩子演示古人測量的情況。)

課件介紹分數的産生及發展。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平均分配一些東西,常常會遇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情況。課件出示教科書P45下面的插圖:兩個小朋友平分一個西紅柿、一塊月餅、一包餅幹,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數表示嗎?

師:每人平均分到幾塊月餅?幾包餅幹?

【學情預設】有了前面的知識基礎,學生知道每人平均分到塊月餅,包餅幹。

師:像這樣在測量或分物體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就産生了分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量黑闆的邊有多長,擴寬了學生的探究空間,學生會嘗試根據實際自覺地通過“分”,創建更小的單位進行度量。教師介紹教科書上的故事及分數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既讓學生經曆了分數産生的過程,也讓學生體會到分數單位和分數産生的必要性。

4.揭示課題。

師:本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分數的意義。[闆書課題:分數的産生和意義(1)]

二、舉例探究分數的意義

1.動手操作。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你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如用折一折、畫一畫、寫一寫的方式表示出嗎?

(1)學生獨立操作。

【學情預設】學生獨立選擇正方形、圓形紙片折一折,也有的畫一畫。教師巡視,個别交流,說說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這麼做。

(2)教師選擇典型的作品貼在黑闆上。

師:你是怎樣表示出的?怎麼想的?

【學情預設】學生用正方形紙片折出了,,用圓形紙片折出了,,還有的畫線段圖,畫出了,。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說出“将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1份就是這個物體的”。

(3)教師引導學生看教科書P46插圖。

師:我們通過折一折、畫一畫,找到了,這些物體中有嗎?

【學情預設】學生會說到,1根香蕉就是這把香蕉總根數的;兩個1份,這盤面包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這盤面包的。

結合學生的交流,課件呈現。

【設計意圖】學生在三年級已經有了對分數的初步認知,通過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并将學生對分數的意義的認識由形象上升到抽象,完成分數意義建構的過程。

2.抽象分數的意義。

(1)師: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所選擇的材料不同,數量不同,為什麼都能用表示呢?

【學情預設】隻要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

師:除了,你還能在原來的這些物體上表示幾分之幾呢?

【學情預設】學生會交流得出,,,等。

(2)歸納分數的意義。

師:能表示的分數可真不少!結合這些内容,你們覺得什麼是分數呢?

【學情預設】學生會說: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幹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就可以用分數表示。教師結合前面的活動,引導學生完善,這裡不僅僅是一個物體,還可以是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從而形成比較完整的說法。

課件呈現并闆書: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是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幹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設計意圖】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讓學生自主理解并概括分數的意義。

3.認識單位“1”。

師介紹: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課件呈現并闆書)

師:誰能說說什麼是單位“1”?生活中哪些量可以看作單位“1”?

【學情預設】單位“1”并不是一個物體,而是一個整體。班上的全部學生看作一個整體,可以用單位“1”表示;班上的一個小組的同學看作一個整體,也可以用單位“1”表示。

4.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師:結合分數的意義,你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表示的意思嗎?

【學情預設】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幾份。

【設計意圖】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學生已經學習過,本節課需要幫助學生對分數意義建立一個系統完整的認識。單位“1”是學生認識的一個難點,也是今後解決分數問題的關鍵知識點,讓學生在大量的事例中體會和領悟,建構概念。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升

1.課件出示教科書P47“練習十一”第1~3題。

(1)學生在教科書上填寫結果。

(2)集中彙報,課件展示結果。

【學情預設】學生能很快地填寫出來,但這裡每道題的單位“1”不同,有的是一個物體,有的是一些物體。在交流時,教師應适時追問“為什麼”“怎麼想的”,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

2.課件出示教科書P47“練習十一”第4題。

(1)學生在教科書上塗色,填空。

(2)全班集中交流,課件展示。

四、課堂小結

師: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學情預設】引導學生說出分數産生的意義,什麼是分數、分數單位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教學反思

本節課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同桌合作、觀察比較、分析讨論等活動,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自主歸納概括分數的意義。因為學生已經有了對分數的初步認知,所以教學相對比較輕松,學生理解也很到位。在理解單位“1”時,由于這個“1”和自然數1有本質上的區别,所以充分讓學生舉例,有的學生說“整個世界可以看作單位1”“一片樹葉可以看作單位1”等等,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單位“1”。

第2課時

▷教學内容

教科書P46“做一做”,完成教科書P47~48“練習十一”中第5~10題。

▷教學目标

1.認識分數單位,知道分數是由分數單位組成的,能說明一個分數中有幾個分數單位。

2.通過具體實例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數的意義,鞏固單位“1”的概念。

3.在理解分數含義的過程中,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分數單位,知道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單位,能說明一個分數中有幾個分數單位。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實踐操作,認識分數單位

1.創設情境,複習舊知識。

師:昨天我們認識了分數,今天我們繼續來認識。[闆書課題:分數的産生和意義(2)]

課件出示教科書P46“做一做”左邊圖。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

【學情預設】學生會說,看到了一堆糖或12顆糖。

師:用我們昨天學到的知識,這裡的12顆糖可以看成什麼?

【學情預設】12顆糖可以看成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師:靜靜地想一想,平均分12顆糖,分成的份數不同,得到的分數相同嗎?

師:我們來分一分,看能産生哪些分數。

2.按要求操作,産生分數。

課件出示教科書P46“做一做”右邊。

學生回答,課件相應地呈現分的過程和相應的分數。

【設計意圖】分數單位是分數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接上節課的學習,創設分一分的活動,既是回顧上節課分數的意義的認識,又是對上節課分數的意義的完善。

3.整理歸納,理解分數單位的意義。

(1)課件集中呈現教科書P46“做一做”。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同樣是分一堆糖,為什麼會得到不同的分數呢?

【學情預設】平均分的份數不同。

師:如果不知道這堆糖有多少顆,平均分成4份,3份是這堆糖的幾分之幾呢?

師:不管這堆糖是多少,按照這樣的分法,還是這樣的分數嗎?

【學情預設】學生領悟到不管這堆糖是多少顆,平均分的份數不變,取相同的份數,分數也不變。

【設計意圖】由12顆到不知道多少顆,由具體到抽象,展開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感悟平均分的份數不同,分數也不同。讓學生領悟到,不管具體的量是多少,都是單位“1”,産生的分數跟平均分的份數和取其中的幾份有關。

師:同一個單位“1”,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每份數相同嗎?

4人小組讨論。

【學情預設】有的學生可能會代入具體的數,導緻一些不同分數(如課件中與所代表的糖的顆數相同)的每份數相同。教師要及時引導,使學生避免對同一個單位“1”産生誤解。

師小結:同一個單位“1”,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每份數用分數表示是不同的。如上面的一堆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數是;平均分成6份,每份數就是……

師介紹: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幹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闆書)

(2)對着課件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

【學情預設】的分數單位是,的分數單位是,的分數單位是,的分數單位是。

(3)加深理解。

師:你們知道了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想一想,分數單位跟什麼有關?表示什麼意思?

【學情預設】分數單位跟平均分的份數有關,分成了幾份,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分數單位就是單位“1”的若幹分之一,一個分數的分數單位是由分母決定的。

結合反饋闆書: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師:你們知道了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那你們知道每個分數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嗎?

【學情預設】本問題對于學生有點難度,先讓學生說,再引導學生理解分子是幾就有幾個分數單位。

結合交流闆書:分子是幾就有幾個分數單位。

【設計意圖】分數單位是後面學習分數比較大小、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理解分數單位的内涵。

二、實踐應用,加深理解

課件出示教科書P48“練習十一”第7題。

(1)學生獨立在教科書上完成。

(2)集中交流,課件呈現結果。

【設計意圖】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分數單位。

三、綜合練習,系統認識分數的意義

1.課件出示教科書P47“練習十一”第5題。

(1)學生獨立在教科書上完成。

(2)提問引導。

師:每人分得多少餅幹?

【學情預設】有的說包,有的說4塊。

師:為什麼一會兒包,一會兒又是4塊呢?

【設計意圖】這個内容在三年級時,學生解決問題中已經學習過。本課時再次學習,是為後面學習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作鋪墊。通過追問,引導學生理解,數量單位不同,計算結果就不同。這兩個結果,一個是用分數的意義來解答的,一個是用整數除法來解答的。

2.課件出示教科書P48“練習十一”第8題。

(1)學生獨立解答。

(2)集中展示交流。

【學情預設】将不同分母的分數在同一直線上表示出來,學生有一定的難度。

【設計意圖】先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再數形結合理解,進一步完善分數的意義,鞏固分數單位的概念。

四、自主練習,形成技能

1.課件出示教科書P48“練習十一”第6題。

(1)同桌間互相說說。

(2)全班集中交流評價。

2.課件出示教科書P48“練習十一”第9題。

學生自主畫圖後,全班展示交流。

3.說說生活中見過的分數,并說出它的單位“1”和分數單位。

根據課堂時間讓學生結合實際交流。

五、課堂小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分數的意義有哪些新的認識?又有哪些新的收獲?

▷闆書設計

分數的産生和意義(2)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幹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

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分子是幾,就有幾個分數單位。

▷教學反思

由于分數單位是分數意義的重要概念,如果安排在上一個課時教學,時間顯得很倉促,達不到預期目标。在本課時,通過分一分、交流探讨、習題演練,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分數單位,建構分數單位的意義,效果比較好。在最後的交流環節中,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強化、拓展對單位“1”的理解。但在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已知分數時,學生缺乏對知識的體驗,需要多花點時間讓學生充分交流探讨,進一步理解分數單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