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陳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歎,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觌dí),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
翻譯:
我的書房裡,有的書堆在書櫥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邊,擡頭低頭、四周環顧,沒有沒有書的地方。我的飲食起居,因書中的事而痛苦的呻吟,感到悲傷、憂愁、憤怒、感歎,都與書有關系。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兒女不相見,且風雨雷雹天氣變化,也都沒注意到。偶爾想要站起來,但雜亂的書圍繞着我,像堆積着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所說的書窩嗎?”于是邀請客人走近來看。客人剛開始不能夠進入屋子,進到屋中又不能出來,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說:“這确實是像書窩啊!”
幾個難點:
1、妻子不觌,妻子,古文中指的是妻子和兒女;觌,想見。
2、間有意欲起,間,偶爾。
3、信乎其似巢也,信,确實。
如文君點評: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酷愛讀書。陸遊大量藏書形同書巢、暢遊書海不聞窗外風雨雷雹之變,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人們為什麼愛讀書呢?主要是為了學習,是對自己的投資,功在當下、利在未來。程頤說:“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因為,品味外物,是消費,過多則餍足。讀書則不然,你讀的越多,懂的越多,未來的閱讀越輕松、未來的生活越收益,投資的複利滾滾而來。
學習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直接學習包括課堂學習、社會實踐、耳濡目染。在間接學習當中,讀書是最為高效的學習途徑之一,通過讀書進入别人的精神世界,把他人的知識和思想内外利用。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開拓見聞的廣度、思維的深度、格局的高度。
但是,不同的學習方式,效率上大有不同。學習的效率,大緻可以用同等時間内,所能獲得的知識多寡來衡量。知識的多寡,又取決于學習材料的知識密度、學習者的吸收效率。學習者的吸收效率,主要取決于學習意願和過往知識儲備。而學習材料的知識密度,在形态上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報紙、雜志、書籍,顯然不同。書籍當中,快餐書、嚴肅作品和傳世經典,顯然又不同。大緻可以說,越容易寫就的文字、越容易接觸到的知識,知識密度可能越稀薄。我們再也不能拜于孔門了,我們也很難輕松地在現場聽到大師講課。但是,我們能夠通過文字,跨越時空交友受教,成為他們的再傳弟子。
當然,越是嚴肅的作品、深度的思考,往往越不易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北大國發院的汪丁丁教授反對“知識付費”概念,指出真正的學習者不應該付費,反而應該受到獎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