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吃的食物,雜交品種和轉基因品種有哪些不同?
無論是糧食作物,還是經濟作物,我們都會關心産量的高低,作物含有的營養是否豐富,味道好不好吃等等。種植者還要關心使用多少化肥,需要多少農藥,如何能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以節約成本。
那麼,科學家就要對農作物進行品種的改良,使作物能更高産,含的營養成分更加高,品質更好,抗病抗蟲能力更強,肥料利用率更高等等。因此,要改良農作物品種,就需要在育種的過程中,控制和利用好農作物的這些性能的優良基因。
比較常見的有雜交育種,将兩個不同種的作物,不同品種之間進行雜交,以實現基因交換。然後在它們的後代中,篩選出具備雙親優良性狀的後代。然而,同種基因資源是有限的,而雜交育種需要大量的不同品種進行試驗。
基因庫的缺乏,使人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生物資源基因庫。從更遠親緣關系的物種中挑選優良基因,或者從野外尋找野生近緣品種用來雜交改良。所以,保護好野生的品種資源變得尤為重要。
更遠的親緣關系進行雜交,雖然沒有同種間雜交那麼容易,但現在也運用得很成熟了。例如利用小麥的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與普通小麥進行雜交,将長穗偃麥草的抗病基因轉移到小麥上。國内外許多科學家在蘋果、梨、杏、李、櫻桃、葡萄、柑橘等新品種培育過程中,也采用了遠緣雜交獲得許多優良的新品種。
遠親的雜交雖然可行,但問題也很多。很容易出現雜交不親和、雜種衰亡、不育以及雜交後代瘋狂分離等等問題。
有沒有更快捷、更穩定、基因資源更多選擇的方法呢?
有的,科學家們開始将目光移到了轉基因技術。轉基因與雜交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将任意外源基因整合到目标品種上。轉基因技術可以将植物、動物、甚至細菌微生物的基因,整合到想要的作物上。打個比方,你要想玉米吃起來有牛肉味,就把牛的基因整合到玉米上,種出來的玉米就有牛肉的味道,想吃牛肉就可以種出來了。
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植物、動物、微生物互相的雜交,物種界限被打破。微生物有利基因整合到農作物上的成功例子較多,也是目前受到質疑最多的轉基因作物安全性問題。
與雜交相比,轉基因目标比較明确,想要後代有什麼樣的性能,就轉移什麼基因,後代的表現容易預期和把握。大大加快了作物的育種進程,得到我們所需要的品種。
試想一下,将海魚的抗凍基因、耐鹽基因轉到農作物身上,提高農作物的抗寒性抗鹽堿性,然後把農作物種植在冰凍的大海裡,漫海遍野,那是多麼震撼的畫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