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邵 麗 郭紅松繪
汕頭南澳龍須菜養殖基地在陽光的照耀下光彩奪目,景美如畫。 趙 敏攝(人民圖片)
航拍汕頭南澳島青澳灣。 丁俊豪攝(人民圖片)
我已記不起哪一年第一次去汕頭了,好像僅僅是為了和廣州的朋友去那裡吃一餐飯,吃的什麼已經全然記不得了,唯一的印象就是“鮮”。那時人在内陸地區吃海鮮得到海邊去,看新鮮是次要,主要是吃新鮮。
此次是從杭州蕭山轉機去的揭陽機場。杭州意外的冷,匆匆去汕頭試圖取暖。誰知老天不假其便,杭州的雨一直下到了汕頭,帶着的裙子一件未用上。在汕頭三天,穿的都是鴨絨小襖。
飛機在揭陽降落。說真的,揭陽也是去汕頭的吸引力之一,揭陽是中國最大的美玉集散地,看過許多藏者收藏的珠翠都标注有揭陽工。誰知道去揭陽看玉翠也是一個妄念,下了飛機就被司機拉着直奔汕頭,其間距離不到30公裡。
一
汕頭的活動安排得滿滿當當,而幾乎所有的活動都圍繞在“吃”上,這一餐還不曾吃完,下一餐已經有了預告。
在汕頭,吃是一種學問,也是一種本領。不過,作為一個資深吃貨,被吃飽喝足後的滿足鼓脹着,慚愧之後突然變得坦然起來,權且作為一次美食之旅又何妨!
乍看起來,汕頭的廚子大約是不需要技術的,幾乎所有的海産品都可以清水白灼。從海裡撈起,活物蹦跳之間,已經被捧上餐桌,快速進入饕餮者的口腹。若是像北方人烹饪豬羊一般,照着幾天折騰,又腌又熏,再放上濃郁的醬料,加大量的八角茴香焖煮,海鮮還會鮮嗎?
如果你僅僅以為汕頭人隻會燙海鮮那就大錯特錯了,内地吃的全牛小火鍋約摸着就是跟汕頭人學來的。汕頭人捉将一頭牛,三下五除二就宰殺好,迅速把各個部位分解。一口碗大的鍋,燙一頭整牛,是絕活。牛肉隻在小沸的清湯裡涮一涮,直接蘸了調料入口。
潮汕火鍋師傅有一句名言:“清湯寡水”,這是品嘗牛肉本初鮮美滋味的關鍵。仔細吃過幾次,才能感悟潮汕菜所謂的清淡甘和:“清”是保持原味和營養,“淡”是蘸了調料後的淡而有味,“甘”是食材的甘甜适口,“和”是用輔菜和醬料調和。
作為原本驕傲的資深吃貨,今天突然恍然若失。如今在南北方,哪裡都能吃到不同類型的小火鍋。但要想有發言權,必須親臨汕頭一次,吃過了這個,那才有底氣呢!難怪蔡瀾先生會說:“唯有潮汕牛肉打邊爐,才能代表潮汕。”
二
在汕頭看到最激情的廣告就是:“汕頭本港海鮮,剛撈上來就直接送上餐桌!”這廣告換成“農夫山泉”體應該是“汕頭不做海鮮,隻做大海的搬運工”。
但汕頭就是汕頭,它不會那麼矯情。它還會說:
“請注意,你的私人漁船已經出動,請準備好筷子咯!”
“牛炸了,汕頭老牌牛肉火鍋,輕松實現牛肉自由!”
在汕頭做客,必須提防主人的過度熱情,每上一道菜主家都會挨個分到客人的碟子裡:“吃吃吃,這個好吃!”那麼好的美味,吃不淨自己碟子裡的東西,畢竟是一件尴尬的事情。但是汕頭人沒有虛頭巴腦那一套,你說不會喝酒,就沒人勸你酒;你說吃不下了,直接收筷子了事。
這些年來東奔西走,身上落下了一堆“毛病”,其中之一就是從不拿自己當外人。在朋友的地盤上,吃到什麼好吃好喝的,直接就開口要。比如,到了上海,就再來一盤大閘蟹;到了長春,再加碟子鮮松茸。這個“毛病”每每被食友拿出來作為笑話調侃我。這些個要求,不是回回都實現了嗎?但在汕頭南澳縣,我卻遇見了半輩子不曾經曆的尴尬事。
連吃幾天海鮮,實在吃不下去了。大家共同看上了一盤南澳金薯,其實就是北方困難時期養育了一代人的紅薯,有的地方叫地瓜。夾了一塊,三口兩口下肚,驚呼道,這金薯不要太好吃啦!可是盤子還沒轉夠一圈就見底了。我觀察着大家垂涎欲滴的神情,依然像過去那樣對當地朋友說,要不再來一盤金薯?估計朋友是覺得我在開他玩笑,隻是看了看我,笑而不答。到了兒,金薯終是未再吃上。
金薯者,紅薯也。若是在我們河南,我會讓他們再上一大筐來。後來才知道此物在當地所産甚少,隻有尊貴的客人才會上一盤。想想也是,真弄一筐上來,且不說讓人家為難,就以我們“暴殄天物”的本性,餍足之後還會記得它的好嗎?
三
我在汕頭記得住的最好吃的食物,除了金薯,白粥當數第二。哪怕是中午,面對一碗難以下咽的海鮮粥,怯怯地問一聲,有白粥嗎?服務員立馬回答,有!一日三餐,盡可吃粥。
汕頭的白粥是我吃過的最好的粥,我每天早早地起來,就是為了兩碗白米粥。可若是有朋友請你喝粥,你千萬别以為真的就是喝粥,那裡面的講究可多啦。汕頭人将白米熬成凝脂般米漿,一碗粥也能煮出花來,這是精細。
别贊揚汕頭人會過日子,白粥可不僅是一碗粥,這個海島皇上出場,後面要跟着三千佳麗。汕頭人講喝粥,就像我們北方人講喝湯,是一種習慣。但北方所謂的喝湯,過去指吃晚飯,即使吃的饅頭鹹菜也說是喝湯,确實沒甚排場。而汕頭的喝粥,後面令人眼暈的配菜才是正題。錄一段某粥店的廣告如下:“粥店是汕頭的名店。味道很好。各種生腌海鮮非常入味,口感鮮甜,肥嫩無比。店内各種海鮮、鹵味應有盡有……”
來汕頭一趟,看了半天,隻是說到吃。其實也不必慚愧,這種傳統其來有自。人家蘇東坡被貶惠州,從不怼天怼地,一出口就是說到吃:“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轼說荔枝,我們看到了荔枝背後那種寵辱不驚的淡然心态;我說汕頭的白粥,您真以為我在喝粥呢?
(邵麗,著有中篇小說《明惠的聖誕》等作品,曾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年度中篇小說獎等獎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