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古城鄭定的大佛寺内,有一方著名石刻,上書“容膝”二字,蒼勁從容,落款為“晦翁”。“晦翁”就是宋朝大理學家朱熹的号。朱熹為何要在這裡題字?其中還有一段傳說。
當時,大佛寺有一排專供遊客住宿的小屋。名曰“雨花堂”。雨花堂的建築格式很特殊,從大到小共18間。大者二丈有餘,小者隻能容下一人:客人所住房間大小,以向寺院施舍财物多少而定。
宋元宗慶元年間,大理學家朱熹與宜川觀察使韓侂胄不和,兩次遭排斥被貶官,免官後生活非常清苦。一天,他身着青衣,頭戴小帽,一身平民打扮,前來大佛寺禮佛。天色将晚,便向寺内住持借宿。住持僧慧淨是個十分愛财的和尚。他見朱熹這身打扮,也不問姓名,便安排到雨花堂内一個最小的房間。入夜,朱熹睡在地上一個草簾上,睡得很不是滋味。想起韓侂胄依仗權勢,排斥異己,又想到自己一生坎坷,就連這世人視為最公平的佛教寺院,也因人而異安排住宿。思前想後,不覺慨然長歎,:“漠漠蒼天,無公平之理,茫茫宇中,無容膝之地”。說罷,蘸墨揮毫,在石砌的牆上寫下“容膝”二字。
宋甯宗嘉定年間,韓侂胄被殺,朱熹也已去世。皇上因念朱子功德,贈其為太師,追封為信國公,還詔令天下搜集朱熹真迹。大佛寺雨花堂朱熹所書“容膝”二字,也被視為國寶,依其墨迹鑿刻于青石之上。
“容膝”本意是說地方狹窄,僅能容下雙膝而已。語出《韓詩外傳》:“如今結驷列騎,所安不過容膝。”陶淵明在《歸去來辭》中也有“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的句子。以古鑒今,對待物欲,現代人也要有點兒容膝安的精神。
容膝,是一種精神,表達所處雖狹小,胸懷卻博大。
容膝,啟示人們對物質的追求不要過分,應當說,适當追求物質利益、物質享受無可厚非,這是人類進步的一種原動力,但人類的幸福快樂絕不僅僅在物質方面,财富與幸福更不能畫等号。
人心不足,得寸進尺,最終成為物欲的仆人,被壓榨盡血汗、精力和時間,被剝奪了幸福感,得到了還想再得到。蛇欲吞象,貪得無厭。有人,不該要的,要了,不該拿的,拿了。不安于容膝,在生活中,引發了許多不該發生的事情,甚至有很多人倒下去,滑進了犯罪的深淵。
容膝,還告戒世人:精神追求和物質追求都要有度,才能在物欲橫流的現實中使心靈得到升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