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依據。根據國家、廣東省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珠海市組織開展了《珠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的編制工作,目前已形成草案。
為讓社會各界充分了解規劃内容,廣泛凝聚社會共識,1月13日,草案正式公開向公衆征詢意見。
“兩條主線、一個協同”,精心謀劃空間發展戰略
據了解,新版《規劃》,以堅持生态文明思想,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總目标,在認真總結珠海經濟特區40年空間演變規律、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兩條主線、一個協同”(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契機,建設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以生态文明思想為引領,擦亮生态宜居品牌;協同澳門,共建澳珠極點城市)為重點,精心謀劃珠海2035年乃至2050年的空間發展戰略。
《規劃》提出了珠海“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連接港澳的樞紐城市、區域性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濱海旅遊城市”的城市定位,承擔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高端制造業中心、灣區新興科技創新中心、國際商貿物流中心、國際消費中心、跨境金融中心、時尚文化藝術中心的城市職能,建設一座偉大城市。
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範圍為11073平方公裡,其中陸域面積約1725平方公裡;海域面積約9348平方公裡。
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構建雙城架構空間格局
具體而言,《規劃》以“落實國家戰略,站位粵港澳大灣區全局,協同澳門建設澳珠極點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進一步擦亮宜居生态品牌”為導向,明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統籌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态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優化農業、生态、城鎮、海洋四類空間,推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人民為中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把珠海建設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的戰略定位,譜寫美麗國土的珠海篇章。
建設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規劃》明确,珠海要融入灣區,發揮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引領作用;産業第一,提升生産中心輻射帶動能力;交通提升,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跨越,構建2035雙城架構空間格局;民生為要,創建幸福樣闆城市;陸海統籌,打造區域性海洋中心城市。
當中,如何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構建2035雙城架構空間格局,可謂備受關注。
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規劃》提出,構建“協同港澳、聯通全國、直達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支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設,加強與港澳機場客運、物流合作,打造開通國際航班的複合型區域樞紐機場;建設“一帶一路”倡議支點的區域樞紐港,遠期謀劃由粵港澳共同開發的萬山超級樞紐港;加快建設珠海中心 ( 鶴洲 ) 站, 打通向東銜接粵東和海西城市群(深珠高鐵建設)、向西輻射粵西及北部灣地區(規劃珠海至陽江高鐵)的東西沿海高鐵大通道;加快建設珠肇高鐵、廣珠 ( 澳 ) 高鐵,強化北向聯系。與此同時,依托港珠澳大橋、伶仃洋通道、深中通道、黃茅海通道等四橋和十一條對外高速公路,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直連直通和向粵西地區的輻射等。
構建2035雙城架構空間格局,《規劃》則提出構建“一主一副,一特一優,若幹組團”城鎮空間結構,有序高效配置發展要素。
一主,是東部中心城區建設行政文化教育中心;一副,是西部中心城區建設經濟中心和産業交通物流中心。一特,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洪保十”地區,作為促進澳門适度多元發展的特别平台。一優,是唐家未來科技城優化新技術、新産業,打造新引擎、新高地,建設宜居宜業新城。若幹組團,是外圍産業組團包括基本城市組團(新鎮)級配套的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水鎮、平沙鎮)、富山工業園(乾務鎮)、鬥門鎮、航空産業園(三竈鎮);鄰裡級配套的鬥門智能制造産業園(白蕉鎮)鬥門生态農業園(蓮洲鎮)、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萬山鎮、桂山鎮、擔杆鎮)。
《規劃》還明确,珠海要以高鐵樞紐站落戶為契機,加快西部地區建設;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承接澳門産業拓展;以整體城市景觀為結合點,與澳門共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等内容。
【記者】何麗苑
【作者】 何麗苑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